摘要:心力衰竭,说白了就是心脏“干活”干不动了。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来得急、走得快,而是像老屋漏雨,一点一滴,漏到最后,整座房子都要塌。可谁能想到,每天多睡一两个小时,竟然可能悄悄把自己推向这条不归路?难道说,睡觉也会“睡出病”?
心力衰竭,说白了就是心脏“干活”干不动了。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来得急、走得快,而是像老屋漏雨,一点一滴,漏到最后,整座房子都要塌。可谁能想到,每天多睡一两个小时,竟然可能悄悄把自己推向这条不归路?难道说,睡觉也会“睡出病”?
老杨头是村里出了名的“睡神”,从不干重活,饭后就躺,晚上能睡11小时。可偏偏他去年查出心衰,憋气、水肿、走几步就喘。
村里人都说他命苦,可有经验的老医生却摇头道:“这不是命,是作的。”
睡得多就养生?真是个美丽的误会。睡觉这事儿,还真不是“多多益善”。《欧洲心脏杂志》2023年一篇横跨11国、追踪超20万人的研究指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心衰风险提高33%。
这数字听着像吓唬人,可背后原理不简单。睡太多,血液循环变慢,心脏本该“收工”养神,结果长时间“闲”着,反而容易“退化”。就像一个壮劳力,天天窝在炕上不动,骨头都要生锈。
血液流速一慢,静脉回流也就慢了。本来心脏就像个“抽水机”,要把血液抽上全身,现在血回不来,它干着急也没用。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心室扩张、心肌肥厚,进而心衰。这就像一个水泵,空转久了,轴承也要磨坏。
而且,长期过度睡眠,会打乱生物钟,干扰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影响一种叫“脑钠肽”的激素。这东西本是心脏对抗压力的“护身符”,它一紊乱,心脏就像没穿盔甲的士兵,怎能不败?
睡得多的人,不代表精神饱满,反倒常常浑身乏力、脑袋发沉。
有研究发现,每天睡超过10小时的人,反而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体内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指标,普遍偏高。这些炎症因子对心脏可是“慢性毒药”。
那是不是睡太少就好?也不是。睡眠是一门艺术,不是“多”就是“少”能解决的事。关键在于节律、质量、时长都要对路。像有些人晚上11点才睡,早上5点就醒,看似睡得少,其实心跳、血压在夜里没法平稳,心脏一直处在“备战状态”,也是慢性透支。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每天睡10小时,却还是觉得累?这背后,藏着一种叫“睡眠过度综合征”的现象。
这种状态下,人睡得多,但睡眠质量差,大脑反复浅睡,无法进入深层修复阶段,越睡越累。而这种“假睡眠”,对心脏的损害,比熬夜还更隐蔽。
更有趣的是,2022年在《柳叶刀·区域健康》子刊上发布的中国农村老年人群研究指出:那些午睡超过2小时、夜间睡眠超过9小时的老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出平均水平27%。这个数字里,有不少“脾气好、饭量大、爱睡觉”的老实人。
“睡得多,是福?”这话得打个问号。祖辈传下来的老话“睡到自然醒,活到九十九”,听着温馨,但在现代医学眼里,自然醒不等于健康醒。倘若早上醒不过来、白天还打盹,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而且,心衰这事儿,特别偏爱“看起来健康”的人。不少人年轻时不觉得累,睡得多就以为是身体好。可三十岁后,血管弹性下降,基础代谢减慢,再叠加长时间的卧床、少动、暴饮暴食,心脏压力悄悄积压,等到有症状时,往往已经五脏受损。
最关键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心衰风险差异也大。比如南方湿热,人容易疲乏,更倾向于午睡,但湿气加长时间卧床,会加重心脏负担;而北方干燥,夜晚温差大,睡太久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对中老年人尤其危险。
那该怎么睡,才能护住心脏?医学界推荐的黄金睡眠区间是每晚7到8小时。而且,最好是晚上10点前上床,早上6点半前起床,顺应自然节律。这个时间段内,心率、血压自然下降,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像农民种地,春耕秋收,讲究的是“天时”。
睡姿也有讲究。有研究指出,长期仰卧、打鼾严重者,发生心衰概率高出1.6倍。这类人群容易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缺氧,心脏像在“憋气训练”,久而久之,扛不住。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当一个人睡眠时间突然变长,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警惕是否心功能下降的信号。
有些人说,“最近睡得特别沉、特别久”,其实是心输出量下降,身体通过延长休息来“保命”。
有个70多岁的老太太,原来每天五点起床做早饭,突然开始睡到九点,还说“怎么都睡不够”。家人以为她老了,没在意。结果两个月后检查,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到35%。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心衰性嗜睡”。
所以,睡觉这事儿,看似平常,实则玄机重重。不是越睡越养生,而是“睡得对”才是王道。就像庄稼要按节令播种收割,人也得顺着身体的生物钟来。
农村里常说“人是铁,觉是钢”,可若这“钢”锈了、断了,反而害了“铁”。心脏这台老机器,不怕操劳,就怕你看似爱护,实则“溺爱”。
健康提示:对于南方湿热地区的居民,建议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湿气积聚;而北方居民则需注意夜间保暖,防止因睡眠过久引起血压骤降;高原地区人群要特别注意夜间缺氧问题,必要时应适当调整睡姿。
关键知识提醒: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规律地作息,才是对心脏最好的“保养”方式。
过长睡眠不是“养生”,而是“透支”,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每一小时的多睡,可能都是心脏的深夜“加班”。
愿每一个在睡梦中的人,都不是在心脏的挣扎声里“假装沉睡”。
你有没有身边的亲人,睡得多却总觉得累?或者自己也有类似的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更多人知道,原来“多睡一小时”,可能就是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得点赞、转发、评论这篇文章,关注更多贴心健康科普 —— 你的每一次分享,或许就能救一个正在默默“睡出病”的人。
[1]王建安, 刘力生, 黄从新, 等.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0): 760-789.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杨医师健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