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会选在9月3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09:49 1

摘要:也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快要结束的时候,英美和苏联发生的投降日之争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明明8月15日日本已经宣布投降,为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会选在9月3日?

也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快要结束的时候,英美和苏联发生的投降日之争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1945年4月30日,穷途末路的小胡子在地下室自杀。

当晚10点40分,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定格历史的重要时刻。

按照斯大林的想法,柏林是苏联红军攻克的,纳粹德国应向苏联单独投降。

可没想到的是,德军因惧怕苏联清算,在苏军进城后疯狂西逃,试图向英美投降以换取更宽大处置。

于是出现战争史上魔幻一幕,苏军追击德军,德军却主动向英美投降。

5月7日,德国代表在法国兰斯向盟军签署投降书,艾森豪威尔代表盟军接受。

斯大林闻讯震怒,若承认此结果,历史将记载英美击败纳粹,苏联贡献将被抹杀。

为捍卫战争话语权,斯大林要求德国必须在柏林重新签署投降书。

5月8日深夜至9日凌晨,在朱可夫主持下,德国于柏林向苏、美、英、法代表再次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两天内连续两次投降,成为战争史罕见案例。

苏联坚持主导受降仪式,因其关乎历史定义权,若苏联缺席,后世只会铭记英美击败德国,而遗忘苏军歼灭80%德军主力的牺牲,苏军死亡超1000万,美英约80万。

历史解释权之争,在亚洲战场同样关键。

我们选择9月3日而非8月15日为胜利纪念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日本投降的法律程序完成于9月2日。

8月15日裕仁天皇广播《终战诏书》仅是政治表态,通篇未提“投降”二字,仅称“终战”,且无认罪态度,甚至美化侵略为“解放东亚”。

日军在中国战场仍负隅顽抗,如张家口战役持续至8月底。

第二,9月2日东京湾签降后,消息传至国内已是9月3日。

当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欢庆三天,重庆、延安万人空巷,《新华日报》刊载教员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你可以单击这里打开微图小程序查看东京湾地图,也可以通过微图App查看东京湾卫星影像。

第三,国家意志对历史话语权的掌握。

1951年政务院通告明确指出:“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改定9月3日为纪念日。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认此日,强化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贡献,中国是重要奠基者,绝非西方附庸。

唯有掌握历史解释权,方能抵御美西方对历史的篡改!

来源:水经注GI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