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龛夜读岩 墨香映千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6:21 2

摘要:初闻“东龛”之名,是在数年前陪同外地友人考察丹霞地貌时。灵山苍翠、丹霞如焰。作为向导的同事不经意间说道:“库区深处有一古迹,名叫‘夜读岩’,是‘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少年时勤学练剑、晚年归隐自娱之地。可惜,因水库修建,古迹受损,峡谷水深、山高路险,要找到遗迹难度

——“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的少年读书故事

初闻“东龛”之名,是在数年前陪同外地友人考察丹霞地貌时。灵山苍翠、丹霞如焰。作为向导的同事不经意间说道:“库区深处有一古迹,名叫‘夜读岩’,是‘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少年时勤学练剑、晚年归隐自娱之地。可惜,因水库修建,古迹受损,峡谷水深、山高路险,要找到遗迹难度不小了。”自此,钟绍京与“夜读岩”便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

钟绍京(公元659年—746年),字可大,唐代虔州赣县(今属兴国县)清德乡人,三国时魏国太傅、楷书鼻祖钟繇的十七世裔孙,初唐著名书法家。官至唐朝中书令,封越国公,是中国历史上长江以南第一位宰相,故有“江南第一宰相”之誉。

与他政声齐名的,是其传世之作《灵飞经》。《灵飞经》作为唐代小楷的经典之作,备受历代书法家推崇。而这艺术巅峰的起点,却要回溯到兴国深山的一个岩洞之中,回溯到一盏青灯、一方洗砚的孤寂岁月。

钟绍京自幼聪慧过人。一个炎热的夏夜,全家在自家宅院中纳凉,十来岁的钟绍京正襟危坐,聆听母亲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母亲话音刚落,小绍京便抬头问道:“儿若欲成书道,当择何处?”母亲惊讶于儿子的早慧,指着前方的远山说道:“幽谷深岩,可避尘嚣。”绍京答道:“读书求道,贵在心专。村圩嘈杂,非士人学业之所。”

次日清晨,钟绍京辞别父母,踏上十五里山路,来到东龛。沿溪而行,至溪流尽头,他寻得一岩穴空洞。此洞离地七米有余,内里宽敞,静谧清幽,四周风光秀丽,远离尘世纷扰。绍京一见倾心,惊叹:“此乃读书之佳境也!”征得父母与叔伯同意后,绍京离开温暖的家,于东龛岩洞结庐而居,读书写字,潜心向学。

岩洞内的生活清苦异常。白日里,他沉浸于书海,与古圣先贤对话;夜晚,则挥毫临摹古帖,在墨香中抒发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就这样,绍京以书为友,以青灯为伴,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揣摩钟繇之家学渊源,研习王羲之、王献之等大师的书法技艺。相传,读书岩旁有一小池,钟绍京常在此洗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水竟因墨汁浸染而变得乌黑发亮,人称“洗笔池”。岁月匆匆,笔墨相伴间,绍京深得钟王笔法精髓,为日后“书美青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元代诗人滕宾有诗云:“巉岩石室潋江东,旧隐开元越国公,胜迹不磨遗像在,书声时落半天风。”如今,虽遗迹半没于碧波之下,但我们站立在东龛水库大坝上,仿佛仍可见千年墨色氤氲岩壁,仍可闻阵阵松涛中夹杂的琅琅书声,《灵飞经》的笔意潇洒、气韵生动在波光粼粼的水纹中徐徐展开。

以勤勉铸就深厚根基,凭专注孕育非凡成就。东龛岩洞内那一段潜心求学的历程,于钟绍京而言,是挥毫泼墨、书写人生的奋进之路;于千年后的后来者来说,更是对读书明理、修心养性的永恒追寻与深情向往。

----兴国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图书馆

来源:三湘儿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