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新发现①|毛泽东飞抵重庆,直叹“青山绿水好风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23:04 1

摘要: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大批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书写出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重庆谈判80周年。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大批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书写出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来到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为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红岩精神,本报即日起推出“重庆谈判新发现”全媒体报道,以大历史观视角,对新近发现的部分文物、史料进行考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讲述革命先辈在重庆的红色故事,在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号外!号外!毛泽东来重庆了!”80年前的8月28日,报童挥舞着手中《新华日报》号外,激动的呼喊声和叫卖声,响彻山城的大街小巷。

这份号外上,醒目的特大号字“应蒋主席邀请商谈团结建国大计,毛泽东同志抵渝”,至今读来,仍让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新华日报》号外。资料图片

彼时,中国人民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毛泽东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的襟怀,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赴重庆谈判,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也成为重庆城市史上最鲜明的印记。

今天的重庆火车南站,就是在原九龙坡机场(又称:九龙铺机场)旧址上修建而成的。该机场于1940年投入使用,后因修建成渝铁路被部分占用。这里,曾是毛泽东飞抵重庆的首站。

那么,你知道毛泽东第一次踏上重庆土地,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通过对新近发现的部分文物、史料进行考证,首次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盛赞重庆“青山绿水好风景”

“为了弄清毛泽东到重庆说的‘第一句话’,我花了10多年时间。”走进周勇的办公室,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他称,近两年,他有幸亲眼鉴赏了国家一级文物——《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之后逐字逐句考察了其内容,才有了新发现——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为毛笔楷体书写,字迹工整清秀,由10份报告组成,共42页,9000余字。封面和封底用牛皮纸包装,封面从上到下、由右及左以颜体两行书写报告名称《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左侧竖署“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卅日”。封面背面有“□□资料室书签”蓝色方框资料分类印章。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记载。资料图片

全文用国民党军宪兵司令部蓝格专用公文纸书写(其中有抄录的《毛泽东的谈话》一文为朱格纸书写)。每份报告上均印有“宪兵司令部”方形阳文朱色印章,报告首页下部印有长方形阳文蓝色“军政部部长办公室”方框收发印章,签收日期均为报告当日或次日。报告人张镇署名处盖有“宪兵司令印”方形阳文朱色印鉴,个别地方有红笔断句和标识。

“此件为重庆谈判期间,由国民党派驻在红岩村和桂园的宪兵对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进出红岩村和桂园等地活动进行严密监视的原始记录。文中逐日记录了每天几时几分中共人员及会见人员,乘坐的车辆车型、车牌号等。”周勇称。

2007年,这份报告被人辗转送到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春拍会上,后经11轮激烈竞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17.5万元的价格拍得。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此件为一级文物。

“这份文献的发现与回归,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工作日程和交往活动的一些细节,还从国民党的视角反向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与政治智慧,是研究重庆谈判和国共关系史的珍贵史料。”周勇说。

该文物此前虽曾公开展出,也有一些文字介绍,但限于面上的一般性介绍。这两年来,他在仔细研究中发现:

其在1945年8月28日的报告中记载(由重庆警备司令部派赴九龙坡机场执行任务的警务处第四科中校科长听见并以文字方式报告上去):

“毛与摄影记者包围下,以不自然之态度手指对面山景,自言自语谓青山绿水好风景。嗣由摄影记者要求毛泽东、周恩来及张部长与赫尔利大使立于机场机前,受记者之拍影。”

毛泽东、周恩来、赫尔利等在重庆九龙坡机场。资料图片

“这段话载于重庆宪兵司令张镇向军政部陈诚所作的第一次报告,故置于《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之首页。因此,‘青山绿水好风景’是毛泽东踏上重庆土地上说的第一句话。”周勇说。

周恩来审稿时删了这一句话

“当时,毛泽东在陕北已居住10年,满目都是黄土高原。而九龙坡机场地处长江北岸,南岸是连绵的群山。面对滚滚向前的长江,以及两岸远山近岭郁郁葱葱的景色,毛泽东有感而发,不仅反映出他当时轻松从容、坚定自信的状态,也折射出重庆的山水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周勇说。

然而,周勇的研究并未限于此。

对于“青山绿水好风景”这句话,为何当时的媒体没有报道?要知道,毛泽东飞抵重庆,可是举国关注的大事,也是一场舆论“大战”。各大媒体均派出精兵强将,进行了详尽报道,为何漏掉了这一重要信息?

国民党中央社不报道,在情理之中。其他报纸没报,尤其是《新华日报》也没有报道,那是为何?

为了弄清真相,周勇继续钩沉史海,进行了艰苦研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夏衍撰写的《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2006年版)中找到了答案:

当时,夏衍担任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周恩来特别嘱咐,由他亲自采写毛泽东到达重庆这一重要新闻。

因此,当时,夏衍就在新闻现场,是毛泽东讲话的亲见、亲闻、亲历者。采访结束后,他从机场直接去曾家岩50号周公馆,在乔冠华的办公室里,写成了这一新闻。他写道:

“毛主席满面笑容,口中说:‘青山绿水,好地方,好地方’。”

当晚6点,周恩来同志亲自审稿,用铅笔删去了这句话。同时删去的还有“赫尔利大使,他右手挥着帽子,以美国西部片中的牛仔的姿势,连蹦带跳地走下舷梯”的句子。

“周恩来为何删掉这句话,我们现在不得而知,肯定有其特殊的考量。”在周勇看来,通过宪兵、记者的文字记录,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的轻松状态,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面对即将到来的1924年以来与国民党领袖的第一次对视和握手、面对即将开始的最为艰难的两党谈判、面对完全不同于抗日根据地的险恶政治环境,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或许,就在毛泽东走出飞机的那一刻,眼前的重庆山水,让他在胸中重现了其1936年2月所写《沁园春•雪》,词中的‘江山如此多娇’,不就在眼前吗?”周勇说。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重庆行

“在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曾两度来到重庆,一次是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一次是1958年视察重庆和长江三峡(1957年,他曾提出,要到三峡游泳,后被中央政治局否定而未能成行)。他的两次重庆之行,正如其诗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充满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豪迈之情。”周勇说。

周勇表示,他对重庆谈判的研究已长达40余年。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他对重庆谈判有了一些新认识: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擘画战后新局、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是国共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也是重庆城市史上最鲜明的印记。

——毛泽东到重庆,牵手五洲、广交四海,是中国共产党人外交风采集中展现的高光时刻。他的政治智慧与独具魅力,赢得了广大外国使节和国际友人的尊重和友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半独立”外交工作的精彩篇章。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推动了统一战线的重大转折,因势利导地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为随后三年解放战争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对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和充分肯定。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