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所小学的老师人数竟然超过了学生?”近日,多个自媒体账号发文称,上海浦东新区三桥小学仅有5个班级22名学生,却配备了23名专职教师。记者从浦东新区教育局官网发布的相关公示信息看到,该小学目前办学规模一栏中学生总数确实标注为22人,班级总数5个班,专职教师23
杨露
“一所小学的老师人数竟然超过了学生?”近日,多个自媒体账号发文称,上海浦东新区三桥小学仅有5个班级22名学生,却配备了23名专职教师。记者从浦东新区教育局官网发布的相关公示信息看到,该小学目前办学规模一栏中学生总数确实标注为22人,班级总数5个班,专职教师23人。8月27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每个学校都要按照划分的招生地段来进行招生。对于上述情况,该工作人员称“是(该小学)实际地段的适龄入学的小朋友人数只有这么多。”(8月28日纵览新闻)
从学习效果来看,小班制确实有利于因材施教。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发展,甚至像“定制化”教学一样,帮助孩子打好基础。但问题也很现实——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能长期维持?如果一个学校只有几十个学生,却需要配置几十名老师,财政投入、教师工作量、课程开设等方面都可能面临压力。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还需要更多探索和调整。
当城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教育设施规划却仍停留在“按峰值配置”的旧思维。学生少了,并不意味着就要减少投入或合并学校,反而可以尝试更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比如,跨年级合作教学、社区资源共享等。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小而优”的学校路径,让人数少的班级反而成为教育创新的试验田。
三桥小学的个案并不是一个单纯“好”或“坏”的信号,而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它让我们看到教育正在面临的新挑战,也提醒我们: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班级人数多少,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且公平的教育,也许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