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资源图让招商引资更有底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7:03 1

摘要:8月22日,江夏区乌龙泉街道茗泉谷片区各村党组织每月一次的联合会议,在该片区新农村村举行,乌龙泉街道驻该村的工作组组长闫威展示了刚刚绘制完成的整个片区资产资源分布情况图。新农村村党总支书记王辉兴奋地说:“有了这张图,以后招商引资心里就更有底了!”

8月22日,江夏区乌龙泉街道茗泉谷片区各村党组织每月一次的联合会议,在该片区新农村村举行,乌龙泉街道驻该村的工作组组长闫威展示了刚刚绘制完成的整个片区资产资源分布情况图。新农村村党总支书记王辉兴奋地说:“有了这张图,以后招商引资心里就更有底了!”

江夏区乌龙泉街道新农村村党总支书记王辉

这张图的绘制过程并不容易,闫威在年初主动请缨,发挥自己测绘设计专业毕业的优势,动员同学和老师共同参与,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在整个片区5个行政村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完成。对于这一过程,前不久刚获得“湖北省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荣誉的王辉深有感触:“乡村振兴不是一家一户、一村一湾的事,要有总体观念,也需要大家一起参与,更应该惠及广大村民。”

■ “湾落规划队”聚拢人心

新农村村有13个自然湾,户籍人口1950人,常住人口1100多人。最近几年,这个村因李白文化而声名鹊起。2023年9月,“明月照古郡 李白江夏行”暨2023江夏金秋文化旅游节在该村李家铺湾开启,游客们会聚在这里,跟随李白笔下的浪漫篇章,观芙蓉歌舞、逛江夏市集、品诗词酒令,更是让这个村声名远播。王辉笑称:“我有好几次到外地出差,一说起来自新农村村,大家都知道是李白写诗的那个村。”

从历史中挖掘李白诗词的典故,是王辉在2021年担任村书记之后的首个重大突破。他还记得,当时村里的文旅项目缺乏特色和记忆点,需要新的“爆点”。为了群策群力,王辉从队伍建设入手,在村里建起了“湾落规划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肯定会有更多思路。”集思广益之下,李白与李家铺湾的缘分逐渐浮出水面,并形成村湾规划,得到区、市各级的批准和支持。随后,村里建起了李白文化园,还邀请音乐人为李白的诗篇《江夏行》谱曲并制作MV。此后,每逢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游的火爆,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增收,但这还只是王辉的“小试牛刀”。“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有资源但缺乏‘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要想有更大发展,村民要想有更多就业和增收的机会,就一定要推动龙头企业落地。”他对未来的发展思路很清晰。

在街道的支持下,村里联系引进了知辛教育营地项目,准备打造国家级综合实践基地、4A级旅游景区。而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湾落规划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王辉介绍,为建设项目,需要腾出部分宅基地,有的村民对于搬迁心存顾虑,“湾落规划队”积极参与对这些村民的说服。“规划队成员以党员为骨干,包括各村湾热心集体发展、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村民,大家都比较信得过。”王辉解释说。

“有时候连续几天到村民家谈心,从村湾的历史到未来发展规划,从项目带来的好处到村民顾虑的解决,把所有的问题都彻底聊透。”规划队成员、党员程德喜还记得那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白天要正常工作,只能晚上去谈心,经常聊到半夜转钟。”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细致的工作,只用了不到20天,就完成了项目所需5个村湾的搬迁工作。

据介绍,“湾落规划队”的人员不是一直固定,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目前规划队共有22名成员,来自各个自然湾,年龄最大的将近80岁,最年轻的不到30岁,其中包括14名党员。”王辉认为,规划队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积极为项目出主意想办法,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在党员的带动下,每一名规划队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些以前不太积极的村民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成为村湾建设的积极分子。”

 党组织联建助推五村联动

新农村村的顺利发展引起了街道的关注。“要富一方,不能只富一村。”本着这个思路,乌龙泉街道以该村为龙头,整合周边的新生活、四一、群建、民主等4村资源,以“1+4”的多村联建模式,建立了片区党组织联合工作机制,并在党组织领导下组建强村公司,希望带动整个片区共同发展。

强村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知辛教育营地项目的具体安排。由于该项目包括了劳动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亲子教育、党建、康养等多个基地,如何在各村之间进行分配,成了讨论的焦点。王辉决定,带着各村党组织负责人和运营公司代表一起,逐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基础设施、承接能力、拓展空间、配套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最终拿出的安排方案让各村都心服口服。

王辉介绍,片区各村党组织每个月都会召开联合例会,就整个片区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其中就包括了强村公司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他还记得,在讨论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虽然5个村在强村公司各占20%的股份,但注入的资产不同,做出的贡献不同,收益自然不可能平均分配。经过多次会议商讨,最终确定,收益中的30%分配给收益项目所在村,30%用于公司的管理运营,另外40%则用于强村公司的发展、各村的公共事业以及按股份分红。“从2022年组建强村公司以来,不但各村集体直接获得了收益,很多公共事务和应急开支也得到了解决,村民都很满意。”王辉说。

今年是江夏区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的攻坚之年,多村联建带动发展是攻坚措施之一。在片区强村公司的带动下,乌龙泉街道四一村、群建村、民主村3个原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薄弱村,目前均已突破10万元,强村富民的路越走越顺。

虽然发展得很顺利,但王辉却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认为,每个村的情况不同,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不能看到人家什么做得火就盲目照搬,要切合实际、脚踏实地。”王辉的这个观点也得到片区各村和街道的认可,在他的带动下,强村公司稳扎稳打,从工程、劳务服务起步,积累启动资金,以此为基础来推进其他项目。

“我考虑的第一步是保本,然后才是盈利和扩大。”王辉承认,自己的经营思路比较保守,但他认为,对村集体的资产和资金负责,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稳健的经营得到群众的信任,才有进一步拓展的基础”。

对于下一步发展,王辉有着踏实的规划:“基于未来教育营地学员的餐饮需求,我们准备开发米乳产品,目前已经完成技术引进和设备选型,如果通过教育营地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会考虑进一步做出品牌、推向市场。”

“我一直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王辉希望,通过稳步发展的项目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形成更大规模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来源:武汉农业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