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部分学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符号意义的创造,认为在互动过程中个体与集体的情感体验和发生机制与社会文化结构密切联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部分学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符号意义的创造,认为在互动过程中个体与集体的情感体验和发生机制与社会文化结构密切联系。
米德认为心灵是初始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我是在一定环境中通过互动产生的。社会中的文化、规则使自我在互动过程采纳他人的观点,自我扮演他人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戈夫曼提出仪式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并能够通过互动加深彼此的情感,此仪式包含前台、后台、扮演者等,个体在此仪式中进行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筹划,从而得到更多社会回报。
柯斯林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微观层面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种仪式,通过不断地叠加形成长的仪式链柯斯林提出个体会为了避免陌生感而寻求情感上的归属。
将暂时性情感体验融入到仪式中,然后在仪式框架下进行长时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把这样暂时性感受转变成恒常性情感。
其仪式链包含四个要素:身体同处于某一空间;对局外人设置界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的情感。
在此环境中产生情感连带随着转化的发生,仪式中的个体会逐渐消除孤立感,产生情感能量,找到群体归属,这样的归属感能够使形成的群体更为紧密凝固,最终构成社会共同体。互动仪式理论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延伸。
20世纪70年代情感社会学走向成熟,霍赫希尔德在戈夫曼的基础上,对个体部分的情感整饰以及社会部分的情感商业化给予关注。
其认为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只关注了个体对外在形象整饰,并未关注自身的内在的管理。事实上个体的内在感受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个体的表演不仅是浅层的行为整饰,还有深层的情感管理。
个体的情感表达需要将自身内在感受和社会规则相结合,束缚下个体会进行自我表演与塑造。我国学者成伯清将情感的体制当作是普遍的社会学定义进行运用,体制能够让我们不被互动交往和情景设置束缚,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当今时代的情感传播与互动。
归纳总结出整饰、体验和表演三种情感体制,从体制角度着重突出人际传播和互动交往的社会性质。将嘉宾与观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资本规则的限制相连接,去分析情感互动交流的社会机制。
超出节目情境和过程本身,跨出部分范围,从一种较宏观也较为深层的角度,从根本上来分析和了解恋爱观察类综艺中情感传播的机理。
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作为近期火爆的节目类型,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为了更好地针对节目自身内容进行研究。
选取2021年5部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从整体节目的环节设置、情感内容的呈现等方面分析这一类型节目的情感传播特点,分析不同节目在模式之间的细微差异及共性。
深度访谈法是与被访者展开深度谈话交流,挖掘其对某一事件的初衷、心态、立场和情感。由于恋爱观察类综艺观众分布较广且数量庞大。
考察所有的观众需要非常充足的样本,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因此,为进一步了解恋爱观察类综艺的情感传播是否有效,更好地了解和分析观众的情感互动。
笔者采用深度访谈法探究恋爱观察类综艺的情感传播对受众的影响。选取20名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受众作为采访对象,选取过程中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节目目标受众群体等。
云合数据统计的恋综受众画像显示,节目受众为以女性为主男粉丝居多,占比75%,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的受众居多,占53%。
所以,本次研究将访谈对象定位为20-30岁的受众群体,以女性为主,少量选择在此范围外的受众。
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确定采访对象,对受访者进行编号,问题主要涉及受众对此类节目的偏好、观看感受、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影响等,从中概括出所要了解的信息。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探究对象中所隐含的实质信息和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客观、量化的分析,进而分析其信息背后的含义和意义。
采用内容分析法弥补文本分析可能产生的主观性误差。以量为基础依据分析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在主题、人物、环节等方面的设置上呈现的情感内容特点。
在选定样本后,对样本正片逐一观看,对于能体现节目情感呈现特点的相关类目进行编码,量化分析后得出结论。
根据统计分析得知,我国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按照节目参与群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明星和素人两大类。
《女儿们的恋爱》这一类型的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是把明星群体的情感生活放到公众面前,观察员选取的是明星的父母。
《心动的信号》这一类型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采取的是“素人社交+明星观察”的节目模式配置。在进行样本选择时从社会因素和学术研究两方面进行了考虑。
在社会因素方面,2015年7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通知,通知中强调综艺节目要始终把人民当作创作方向,聚焦大众的日常生活,改善明星参与过度现象,抛弃依靠明星获得流量的思想。
2019年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
坚决抵制明星博眼球,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以及明星子女参与的综艺节目,演员、明星的选用标准要严格。
在这些机制的管辖之下,国家对综艺节目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群众成为综艺节目的主角。在学术研究方面。
《心动的信号》使恋爱观察类综艺广泛受到关注,其热播体现的是节目制作者和观众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更贴近观众生活的嘉宾和主题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更容易引起共鸣。
此类型的节目中对普通人情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播,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值得深入研究。
所以,选取素人为主体的恋爱观察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情感传播。
为了能完整地分析和总结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在情感传播方面的特点,所以笔者选取了2021年一整年内各平台播出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作为内容分析的对象。
样本包括:《怦然心动20岁》《心动的信号4》《机智的恋爱》《我们恋爱吧3》《半熟恋人》,以此为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根据研究需要,并结合样本中节目的具体内容情况,决定从嘉宾形象、游戏环节、节目主题、语言情感、背景音乐等方面对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情感传播内容、方式进行分类。
但由于样本中视频文本量过大,在对语言情感状态进行分析时,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节目情感呈现得偏好,在此部分进行了抽样。
抽样方法根据样本特点,因其并不具有周期性偏差,故选用随机抽样方法,从1到10中随机请同学抽取一个数字。
所抽数字为8,即确定选用每档节目第八期的语言内容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语言情感状态。
乔纳森·特纳.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M].孙俊才,文军,译.北京:东方出 版社,2009:25.陈斌斌.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亲情、友情和爱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58-213.来源:青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