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环境齐动手 群防群控筑屏障——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0:50 1

摘要:当前气温高、雨水多,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切实保障市民群众健康安全,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环境整治、科学消杀、宣传科普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逐步构建全链条、立体化蚊媒传染病防控体系,全力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当前气温高、雨水多,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切实保障市民群众健康安全,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环境整治、科学消杀、宣传科普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逐步构建全链条、立体化蚊媒传染病防控体系,全力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环境整治

爱卫行动正当时 清除蚊虫孳生地

全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南宁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部署要求,对重点区域开展针对性清理,系统性清除容器积水与卫生死角,着力从源头消除蚊虫孳生条件。

在治理户外区域方面,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组织干部职工对院内绿化带、排水沟渠、职工生活区等易积水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清理废弃花盆、闲置水桶、塑料薄膜等隐蔽积水容器30余个,整治蚊媒孳生地20处,有效减少蚊虫孳生地。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采取分区域、分轮次推进的模式,集中清理室外墙角、楼道排水沟等卫生薄弱点。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以“周五大扫除”为抓手,通过疏通沟渠、清除杂草枯枝、整理堆积建材等措施,系统性改善户外环境卫生。南宁市口腔医院针对花卉盆栽托盘、景观水池等常规清理难度较大的积水点,采取定期人工清理与投放灭蚊幼剂相结合的方式,从源头控制蚊虫密度。

在治理室内及公共区域方面,各医疗机构同步开展办公环境优化行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对门诊科室文件柜、仓库储物区进行规范整理,清除积压杂物与卫生死角;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点清理病房角落、设备间等易忽略区域,确保室内环境整洁。通过分类施策的环境整治,各医疗机构普遍减少卫生死角与积水隐患,有效阻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途径。

科学消杀

精准消杀有成效 靶向降低蚊密度

基于伊蚊生活习性,各医疗机构制定分类消杀方案。在成蚊消杀环节,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对绿化带、垃圾收集点、下水道口等蚊虫聚集区实施药剂喷洒,并在门诊、住院楼周边排水沟渠、雨水井内投放倍硫磷灭幼颗粒,形成“成虫灭杀+幼虫防控”双重屏障;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选用低毒环保型药剂,对公共区域、绿化带、楼梯间等场所开展全面喷洒,既控制蚊虫密度又减少对患者及环境的影响。

在强化重点区域方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下水道、卫生死角、草地等蚊虫易孳生点位实施定期消杀,并在蚊媒活跃时段适当增加消杀频次;南宁中心血站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采供血区域及周边环境开展全方位病媒生物消杀,确保消杀效果。

部分医疗机构针对候诊区、挂号缴费处、医疗废物暂存间等人员密集或易孳生蚊虫的特殊区域,采用滞留喷洒、空间喷洒等技术强化防控;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设置蚊虫监测诱捕器,定期统计蚊虫数量变化,依据动态数据调整消杀方案,提升防控精准度。

宣传科普

线上线下全覆盖 增强全民防护力

在推进环境治理与专业消杀的同时,全市医疗机构创新宣传科普路径,推动防控知识精准触达重点人群。

在线下,各医疗机构通过张贴海报、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导诊台、护士站等发放宣传折页,在LED显示屏和视频系统等滚动播放防控知识、个体化健康教育等途径,向患者及家属科普健康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防蚊灭蚊技巧和防病知识。

阶段成效

环境服务双优化 织牢长效防控网

经过阶段性攻坚,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蚊媒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环境整治方面,各医疗机构累计清理户外积水数百个(处),卫生死角明显减少,蚊虫孳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蚊虫密度较前期呈明显下降,为患者就诊及职工工作提供了更健康的环境。

在防控意识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患者、家属及职工对蚊媒传染病的知晓率显著提高,主动参与以“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为核心任务的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防控意识逐步形成。

医疗服务方面,各医疗机构将防控融入日常服务。如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在门诊入口处设置健康监测哨点,对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患者及时引导就诊,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干预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安全。

当前,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正持续推进“1335”防控策略,通过常态化巡查、动态监测与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蚊媒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为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