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学员将金手镯遗落在健身房,
健身教练拾到后,
误以为是假手镯扔掉,
不知真假是不负责的理由吗?
拾金不昧是应当,还是选择?
请看《第十五法庭》第三季第十集
《拾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参演心声
徐 磊
省法院刑一庭副庭长
参与此次《现在宣判》普法微短剧的拍摄,于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当身穿法袍、走近镜头,我深切感受到,普法工作正在以更鲜活、更贴近时代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创作团队选择短剧这一呈现形式,扩大了受众范围,让普法宣传既有“新”意,又有“心”意,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能通过小小一方屏幕接受法治熏陶。法律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成为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话题,有效推动法治精神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深层传播。
凭借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情感共鸣,《现在宣判》微短剧迅速吸引观众,让他们在追剧的沉浸体验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法律原则。开播第一天,#醉驾送早产妻子就医被判无罪#话题登上热搜,“紧急避险”这一法律知识引发观众热议。好的宣传,可以打破年龄、职业和知识背景的圈层壁垒,扩展了普法信息的传播范围。
普法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法治精神的播种。作为新时代的法官,既要以过硬的专业秉公执杖,也要在润物无声间传递法治理念,让法治阳光照进更多角落,期待未来能继续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到普法工作中,让公平正义之声响彻云端、深入人心。
来源:江苏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