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石室密录》卷二(乐集)急治法 白话译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08:06 2

摘要:将中医古籍《石室密录》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旨在使这部珍贵的中医古籍更加贴近现代读者,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并受益于其中的中医智慧。希望通过翻译能够架起一座桥梁,连接古代医学与现代人群,让中医之道得以传承与发扬。文中提及的药方与方剂,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应用,请

将中医古籍《石室密录》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旨在使这部珍贵的中医古籍更加贴近现代读者,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并受益于其中的中医智慧。希望通过翻译能够架起一座桥梁,连接古代医学与现代人群,让中医之道得以传承与发扬。文中提及的药方与方剂,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应用,请务必查阅原著并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卷二(乐集)

急治法

论风邪作喘

天师说:急治,就是病情紧急,一刻也不能缓解。比如外感引起的喘胀,气息难以接续;或者是直中阴寒,手足厥冷,小腹冷痛,感觉生命垂危;又或者是心中突然疼痛,手不能按,感觉气闷欲死。再比如,有人突然感受风邪,寒气侵入肺经,导致一时之间肩膀高耸,大口喘息,气逆而上,痰吐不出,无法平卧。

这 时,方子可以用柴胡一钱,茯苓二钱,当归一钱,黄芩一钱,麦冬二钱,射干一钱,桔梗二钱,甘草、半夏各一钱,水煎服。(批注:灭邪汤)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用柴胡、射干、桔梗来舒展肺金之气,用半夏来祛痰,用黄芩来清热。因为外感寒邪后,体内往往会转变为热症,所以用黄芩来清热。但是,如果只用黄芩,虽然能清火,但也可能抑制火气的发散。妙的是,方中还用了桔梗、射干、柴胡这些辛散的药物,既能消火又能灭邪。这是急治的一种方法。

论直中阴寒

直中阴寒之症,是寒邪直接侵入肾经,不是通过皮毛进入营卫,再由营卫进入脏腑。而是阴寒之邪直接侵入两肾之中,使得命门之火无处藏身,四散奔逃。这时,寒邪会趁真火逃亡之际,乘势追赶。寒邪如果进入腹部,就会导致腹痛;如果进入肝脏,就会导致肝绝;如果进入心脏,就会导致死亡。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用药一刻也不能耽误。

方子可以用人参五钱,白术一两,附子一钱,肉桂一钱,干姜五分,水煎服。(批注:逐寒回阳汤)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用人参、白术。虽然寒邪直入,按理说只用附子和肉桂来驱逐就可以了,但为什么还要用人参和白术,而且还加大了用量呢?这是因为寒邪直接侵犯肾宫,元阳之气逃到脾胃之间,只剩下这一线微弱的气息。如果不用人参来挽救,怎么能把这一线气息唤回到将死未死的境地呢?不多加白术,又怎么能通利腰脐,恢复元气呢?所以,还要加上附子和肉桂,来驱散寒邪。

论中心卒痛

心中突然疼痛,手不能按,是火邪侵犯心脏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扑灭心火,就会导致脏腑内焚,危及生命。

方子可以用栀子三钱,白芍五钱,甘草一钱,良姜三分,天花粉二钱,苍术一钱,贯众一钱,水煎服。(批注:泻火定痛汤)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用栀子来清火。有人可能会疑惑,心经的热邪,应该用黄连来凉解,为什么不用黄连,反而用栀子呢?这是因为心中火发时,用黄连固然可以,但黄连性燥,而心火正在燥烈之时,以燥攻燥,正是心火所厌恶的,不仅不能去火,反而会助长火势。不如用栀子来泻肝木之邪,因为木生火,母衰则子亦衰,不直接泻心火,而是通过泻肝木来泻心火。而且,栀子能泻六经之郁火,不专入肝经,也能入心经。一味药而有两用,这是用药的奇妙之处。再加上白芍与栀子共用以泻肝,又加良姜几分,以引入心中;还增加了天花粉,来驱逐火热之痰,痰去则火散,郁气也随之舒畅。这是急治肝的方法,但实际上也是急治心的方法。

这是急治的又一种方法,其余的可以根据这个思路类推。

张公说:急治的方法确实很妙,但我还有方法。比如人中痰、中邪、中气这三种情况,也不可不讲。

论中痰

中痰的方子:用人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附子一钱,天南星一钱,半夏二钱,水煎服,药到病除。

因为痰的产生,是由于气虚;而气虚,又是由于脏腑的寒冷。所以方中用参、术来补正气,用半夏、南星、茯苓来祛痰,用附子来温中。所以,药一下喉,痰声就静,痰气就清。

中邪

中邪的方子:用人参三钱,白术三钱,半夏三钱,皂角末一钱,陈皮一钱,水煎服。(批注:开窍消痰饮)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皂角能开人的孔窍,引导人参、白术、半夏等药物直接进入心经,使痰的迷滞全部消散,痰去则邪无所留。

中气

中气的方子:用人参一两,白术五钱,茯苓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一钱,附子一钱,半夏三钱,南星三钱,水煎服。(批注:助气回生饮)

这个方子与中痰的方子相似,但此方优于前者,因为药物用量大,还多了甘草、陈皮来调和中和内气。这三种方法,对医者来说非常有用。

论气喘非外感

华君说:我听天师讲过了,但还有两种病症。一种是气喘不能平卧,但不是外感引起的;另一种是腹痛难忍,但不是内伤引起的。

如果有人气喘不能平卧,吐痰如涌泉,舌不燥而喘得不厉害,一躺下就喘得更厉害,这不是外感的风邪,而是肾中的寒气。因为肾中没有火,水就失去了滋养,就会上泛为痰,再加上胃中的水,一起形成汹涌的痰势,无法遏制。

治法应该用六味地黄丸的汤剂,加上附子、肉桂大剂服用,使肾宫火热,水就有归处。水归肾宫后,喘逆之气也会安定下来,可以平卧。 人平卧时,必须肾气与肺气相交,才能使河车之路平安无逆。

方中补肾火,为什么能安然平卧呢?不知肾为肺之子,子安则母也宁,肺金之气可以归于肾宫,以养其耗散之气。

所以补肾火,正是为了养肺金,况且六味地黄丸是补肾水的神剂,水火同补,肺金更安,肺肾相安,哪有不卧而反觉舒适的呢?

论腹痛非内伤

如果有人腹痛难忍,手按之反而更痛,这是火挟痰与食作祟。如果当作直中症来治疗,就会立即死亡。

方子可以用甘草一钱,茯苓三钱,白芍五钱,枳实一钱,栀子三钱,山楂二十粒,水煎服。再加柴胡一钱。(批注:纷解散)

这个方子有解纷之妙,是天师未传授的,可能是我在别处见到的吧。

岐天师说:实际上我并没有传授过。不过孙真君有一个治疗心痛的方子。管仲三钱,乳香末二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三钱,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剂就能止痛,这个方子专门治疗火痛,对于呼号口渴的症状有神奇的效果。

翻译:小悟

来源:网络文学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