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份藏于时间裂缝的私人日记,也是一次探索个体觉知的恳切记录,更是一场颠覆时空秩序的“脱俗之旅”。《时间空间之谜》入选2025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纽约客》2024年度最佳图书。
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时间空间之谜》,来自丹麦作家索尔薇·巴勒 。
这是一份藏于时间裂缝的私人日记,也是一次探索个体觉知的恳切记录,更是一场颠覆时空秩序的“脱俗之旅”。《时间空间之谜》入选2025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纽约客》2024年度最佳图书。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我们也欢迎作者与读者针对书目涉及的话题进行交流或交锋,这是书评君设置评审团栏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本期书目
《时间空间之谜》
[ 丹麦 ] 索尔薇·巴勒 著
苏诗越 屈书恒 译
2025年5月
作者简介:
索尔薇·巴勒(Solvej Balle),1962年生,丹麦国宝级女作家。1993年出版《根据法律》,一举成名。2022年凭借“11·18”前三册获得2022年北欧理事会文学奖60周年大奖。
评审员
001
仰卧起坐的人啊
“
孤独如何成为一种力量
第一次读索尔薇·巴勒的作品,初读时就被深深迷住。书薄薄一本,似乎不够看,但幸好也是薄薄一本,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思索和体味。《时间空间之谜》是一本关于时间、孤独与觉醒的私人日记,主人公塔拉被困在11月18日,每一天醒来,世界都精确地重置,而她是唯一记得循环的人。这个设定看似科幻,实则是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深刻叩问——如果时间不再流动,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如果生活只剩下重复,我们还能否找到意义?
巴勒的笔触冷峻而细腻,笔下的时间、人物都是静默的,却又深蕴力量,她没有让塔拉陷入挣扎,而是让她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逐渐发现:真正困住她的不是时间,而是她对时间的理解。
对于日复一日的重复,塔拉最初的反应是困惑与反抗。在循环的日子里,灰蒙蒙的晨光、客厅里托马斯发出的声音、深夜的星空等等,巴勒让塔拉的孤独感在奥斯陆的雨天里无限放大。时间不再是流动的河流,而是一道深不见底的罅隙,塔拉被困在其中,无法挣脱。她试图向她的丈夫解释,寻求帮助时,托马斯先是不理解,也曾陪着一起证明,最后还是认为“应该跟他一起回家、应该去睡觉了、应该保留今夜的可能性”,塔拉经过一次次尝试后,最后放弃,她不再执着证明,而是重新定义生活。这是因为她开始意识到:真正让她痛苦的,不是时间的停滞,而是她自己对“正常时间”的执念。她一直在试图逃出这个循环,让自己回到线性时间中,却忽略了另一种可能——如果时间本就是循环的,她该如何在其中生活?“我不知道前路是什么样的,但我知道托马斯一定不会跟我一起面对。”这样的一句话,也许是放弃,但更多是自己对生活重建后的勇敢。
塔拉选择用日记记录每一个11月18日。起初,这些记录是为证明她存在。每一天,她写下细微的变化,这些微小的差异让她意识到,即使在循环中,世界仍然在微妙地变动,而她的观察本身,就是一种对时间的重塑。塔拉通过书写,赋予重复的日子以不同的意义,也因此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循环,而是在循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时间空间之谜》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孤独如何成为一种力量。塔拉最初因为无人理解而痛苦,但最终,这种孤独反而让她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内在秩序。塔拉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所有人的困境——我们是否也被某种无形的循环困住?工作、家庭、社交,日复一日的模式是否让我们麻木?我们是否也曾幻想过“逃离”,却最终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改变环境,而是改变自己看待环境的方式?巴勒的答案既悲观又充满希望:时间或许会困住我们,但意识可以让我们自由。塔拉最终有没有“逃出”11月18日,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在其中生活。而这,或许就是面对无限重复的日常时,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大勇气。
阅读评分:10分(满分10分)
”
评审员
002
乐娴
“
陷入时间裂缝,在困顿中挣扎求生
当我们突然遭遇巨大打击,一方面是不得不与过去习惯的生活告别,另一方面是对新生活的艰难适应。丹麦作家索尔薇·巴勒所著《时间空间之谜》中的塔拉,莫名进入每天醒来都是11月18日的时间循环,她惊慌失措,回忆所遇的全部细节,百思不得其解,陷入恐惧与绝望,围绕这一切,小说分析思考,娓娓道来。
在与丈夫托马斯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塔拉最初是愉悦的,每说一遍都是一种治愈。但是,塔拉慢慢发现这一切徒劳无益,11月18日对自己是不停地重复,而对托马斯是崭新的一天,他不记得他们共度的任一个11月18日。塔拉厌倦了讲述,越来越孤独,选择独处。这就像人们哭诉无用后,反而会更加绝望,产生自闭行为。但她很快结束萎靡不振,开始自救。
塔拉记录生活的细微,发现独属于自己的世界中,生命同样是流逝的,吃掉的东西不会再有,伤口会结痂,伤痕会变淡。她不停尝试,寻找“活着”的感觉,先是发现星空的魅力,被震撼,并为认识星空,去里尔采购,不再龟缩在家。这仿佛是一种警示:人们告别旧生活,断绝厌烦的人事关系后,也要尝试发现新事物,而不是困于一隅之地,越来越闭塞。
紧接着,塔拉彻底接受孤独,搬走,选择独居,让自己无拘无束。她一天天积蓄力量,储备勇气,等待重返之期,去查明时间断裂的真相,找回真实的时间。在临近前夕,求助托马斯被拒绝,她一个人去巴黎,像筛沙子一样把所有情况细细筛过,但仍旧一无所获。
她在11月18日循环一年的那天,提前遇见她的朋友菲利普,错过复制同一天找到时间裂缝脱困的可能,但她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告知自己所遇到的一切,最终没有被理解,可这次她没有气馁——“好像有了一条路,但这和我之前想象的那些出路都不一样。”小说在这里结尾,她一个人在酒店床上静静等待——“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19日。我让自己随波逐流,现在我在游着,潜入水中。”
小说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塔拉是否迎接到19日,留下思考的空间。但我认为,它已经给了答案——塔拉独自过的每一个不同的18日,其实都是新的寓意的19日,只是这一天,只有她拥有连贯的记忆,其余都是重复的背景。小说或许告诉读者:人要锻炼人格,让自己拥有处理灾难的经验,不要让恐惧夺走自由,去抗争,去战斗,要超越自己,不停滞当中。对未知保持热忱,用孜孜不倦的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有趣变得复杂变得有色彩,让自己流动,让生命自由。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时间空间之谜》得到了9.5分 (满分10分) 的评价。《时间空间之谜》是丹麦作家索尔薇·巴勒“11·18”七部曲的开篇之作,讲述了一个在时间循环中探索个体觉知的故事。评审员认为,作者试图和读者讲述如何在恐惧与孤独中战胜自我并获得自由,这也是对每个人面对周而复始的庸常生活的宝贵启示。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 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各位评审员;编辑:李永博;校对:柳宝庆 。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