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王朝,也是最开放的王朝,因此,现如今世界各国的华人聚集区,依然被称为“唐人街”。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王朝,也是最开放的王朝,因此,现如今世界各国的华人聚集区,依然被称为“唐人街”。
虽然唐朝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其实唐朝也经历了很多次危险事件。
而唐朝之所以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正是因为有郭子仪这样的人在战场上默默付出……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实行比较“温和”的政策,所以唐朝的开国将领全都是善终,没有一人是因为被陷害而死。
这种做法虽然很人性化,但是却给唐朝带来了一些隐患。
这些开国功臣留下了太多的“将门虎子”,但是这些人到底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有待商榷……
这些出身名门的将领,不管有没有真本事,都看不起那些出身寒门之人。
当年大唐名将薛仁贵,就因为遇上了这样的人,才被迫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大败,这次失败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
因此,对于背景一般的人来说,想要在唐朝当好一个将军,是非常难的。
名将郭子仪的家庭状况其实也不是很好,他们家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背景,但是郭子仪有足够的努力。
只要有努力,就能有成就。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就已经有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门,年轻的郭子仪参加了武科举,并且获得了优异成绩。
但是这个优异成绩并未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郭子仪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左卫长上”。
就算是在“九品芝麻官”里,他这个官职也最低的一等。
但是,既然选择走上了这条路,郭子仪就想着去干别的。
只要努力,总会成功的,他是这么想的。
于是郭子仪靠着在战场上立功,一步步升迁,先是桂州都督府的长史,再是单于都护府的副都护、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
公元749年三月份,五十岁出头的郭子仪当上了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官职,这已经是唐朝高等级的官职了。
由于李世民在当皇帝前,当过二品官,因此他即位之后,没有人敢与他平起平坐,更没有人试图超越他,因此名义上的三品官员其实就是真正的一品大员。
郭子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从一个“九品芝麻官”变成了“一品大员”,这其中的艰难险阻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郭子仪当上左武卫大将军的第五年,他被任命为九原郡太守,前往九原郡上任。
但是郭子仪到任不久,他的母亲便去世了,郭子仪当即卸任,回家为母亲守孝。
一般来说,官员守孝至少要守三年,但是如果遇上特殊情况,朝廷也可以“夺情”。
“夺情”就是国家将正在守孝的孩子强行“夺走”,因为实在是需要他为国效力。
南宋年间,为了抵御北方金人的进攻,南宋朝廷曾对岳飞使用“夺情”的手段,将为母亲守孝的岳飞叫了回来。
现在郭子仪就遇到了这种状况,他现在明明在为母亲守孝,但是战争可不等人。
公元755年年底,安禄山起兵造反,很快便攻陷了河北。
有些侥幸逃出来的人,来向唐玄宗报告此事,但是唐玄宗却认为这人是在污蔑安禄山,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因此,安禄山得以毫无顾忌地南下,直奔洛阳而去。
唐玄宗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派出杨国忠去阻拦安禄山。
唐玄宗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他错在了用“草”与堵“羊”,杨国忠压根就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他挡不住叛军前往东京洛阳的步伐。
最终,洛阳失陷,一众将领退守潼关。
而此时,郭子仪也收到了消息,他将会和李光弼一起,去迎战史思明。
毕竟这是“安史之乱”,虽然安禄山确实比较出名,但是史思明好歹也是与安禄山同等的敌人。
不过,史思明之所以没那么出名,可能就是因为遇上了郭子仪。
与安禄山那边的战斗不同,史思明这边的几万人很快就被郭子仪给击败了。
第一次失败后,史思明还不服气,他还想反扑,结果又一次遭遇惨败。
最终,安禄山不得不从自己的军队中,调拨给史思明一些,好让史思明能继续拦住郭子仪他们。
史思明本以为自己有了援军之后,会让郭子仪不敢出战,因此他十分大意。
但是郭子仪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猜测史思明有了援军,必然会轻视自己,若是此时出击,必然等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提高士气,这次出击是郭子仪亲自带队,他冲在了最前面。
将士们看到郭子仪都这么卖力,心里也燃起了火焰,跟着郭子仪就冲向了敌军大营。
这场战斗的结果从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是唐军的胜利。史思明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与郭子仪对垒,他直接逃往了博陵。
如果事情能一直这么顺利的话,安史之乱很快就能平定……
就在郭子仪打算进军时,形势发生了变化。郭子仪在这边击溃了史思明之后,安禄山也击溃了唐朝守将哥舒翰。
安禄山占领洛阳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长安,想要到长安来的话,安禄山必须要过潼关。潼关守将哥舒翰下令坚壁清野,修建工事,让叛军寸步难行。
哥舒翰的做法完全正确,只要坚持下去,安禄山不可能过得了潼关,到时候他只能是被唐军包围分割,最后失败。
但是,唐玄宗却非要在这种时候展示一下自己的技术,他命令哥舒翰主动出击。
尽管哥舒翰万般不愿,但是他现在所处的地位,不允许他不听命。
于是,哥舒翰带着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然后不出所料地中了埋伏,最终能逃回潼关的人仅有不到八千。
不久之后,潼关被攻破,安禄山直奔长安而来,唐玄宗被吓得逃到了四川……
当时的情况对于唐朝已经十分不利,但是郭子仪没有放弃。
在潼关被攻破后,郭子仪赶紧回防,可惜为时已晚,不过郭子仪的才能还在。
在郭子仪的努力下,长安被收复,后来又把洛阳也拿了回来。
安禄山前期的攻势很猛,但是他后期耽于享乐,而郭子仪则是越战越勇。
天下平定之后,郭子仪被公认为第一大功臣。
郭子仪在这次平叛中的表现有目共睹,他这个最大功臣之名也是实至名归,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会有坏人的。
由于一些宦官屡进谗言,在唐代宗面前危言耸听,导致郭子仪的官职被罢免。
他被当作了一个“威胁”。
当然,郭子仪也不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毕竟安禄山就是一个例子。
手里有兵权的人,都有可能是敌人。
郭子仪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主动交出了兵权,希望能活得安宁。
可惜他安宁了没几天,就又发生了叛乱,郭子仪只好再次出征。
现在的郭子仪陷入了一个很奇怪的境地,朝廷既要给他兵权,又不想给他兵权,这让郭子仪有些想笑。
郭子仪知道,他现在之所以能安稳拿着兵权,是因为他还有用,如果有一天他去世了,这兵权可就是“大灾祸”。
因此,在临死之前,郭子仪最不能忘的就要交出兵权,保家人平安……
来源:兜兜历史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