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区:“银发互助”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2:17 3

摘要:“你们总惦记着我,还特意来家里给我检查身体,真是太贴心了!”在冀州区信都社区80岁独居老人耿玉兰家里,银发志愿者与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大夫正在为耿玉兰检查身体,老人一边接受检查一边感激地说。

本报讯(通讯员耿自清 王琦玮)“你们总惦记着我,还特意来家里给我检查身体,真是太贴心了!”在冀州区信都社区80岁独居老人耿玉兰家里,银发志愿者与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大夫正在为耿玉兰检查身体,老人一边接受检查一边感激地说。

耿玉兰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世后,平时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孩子们忙,回来得少,平时就我自己。现在有老妹妹陪我聊天,我这心里舒坦多了。”说起结对帮扶自己的银发志愿者付俊英,耿玉兰老人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付俊英退休前是冀州区供销社的一名工作人员,退休后为发挥余热,主动报名参加冀州区“银发互助公社”项目,成了一名“银发志愿者”。“相比年轻人,银发志愿者和受帮扶老人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更接近,因此他们更能切身体会老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更能为老人提供情感慰藉等帮助。”冀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永刚介绍,招募“银发志愿者”不仅是为了发挥低龄健康老人作用,更为了给有需求的高龄老人提供多元化帮扶,让老年群体在提供志愿服务与接受志愿服务的双向互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晚年生活质量,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新路径。

近年来,冀州区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服务升级为支撑、数字赋能为引擎,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凝聚社区“银发”力量,开辟“银发互助”基层治理新路径。

多元协同,构建“专业机构+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广泛联合志愿组织、爱心企业成立志愿者联盟,整合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等力量,吸纳社会组织、学校等108家单位个人组成“社区合伙人”,凝聚志愿服务强大合力。整合联动专业机构,拓展多元服务场景。联合金阳职校、衡水心理研究所等机构,开展护理、心理疏导系列培训,年培训志愿者超300人次;联动政务、司法、医疗等专业团队,固定每月双数周末举办“睦邻文化公益集市”,开设义诊义剪、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10余个,覆盖老人2000余人次;整合物业机构和物业资源,推行“物业服务日”,每月17日物业人员为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维修服务。今年以来共完成门窗检修、水电隐患排查等刚性需求服务3000余户次。

服务升级,打造“银发互助公社”帮老服务平台。盘活域内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会驿站、新群体驿站、文体活动室及社区空置办公用房等公共资源,打造集文体娱乐、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银发互助公社·老年驿站”,为帮老服务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提供空间,为老年人活动拓展场所。丰富文化娱乐形式。常态化举办戏曲擂台、围棋联赛等适老活动,开展“银龄相伴 耆年尽欢”“银发互助暖人心 ‘蔬’送爱心聚温情”等各类主题活动50余场次。精细开展结对帮扶,建立“需求台账”和“供给台账”并实行双向匹配。为独居老人发放“连心卡”,通过注明专职网格员、结对志愿者等具体信息,确保老人需求“一键响应”。创新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实行等价值赋分,志愿者可在“银龄超市”凭积分兑换实物、服务或享受购物减免优惠,让志愿者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获得相应回报,充分调动志愿服务热情。

数字赋能,建立“智慧助老”响应系统。充分利用微信社群搭建便捷服务桥梁,创新实施“四步闭环”服务机制,构建“点单、派单、接单、反馈”完整服务链条,实现老人日常需求一键直达,有效缩短需求传递时间,让服务供给更及时。发挥区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智慧平台作用,开发应用智能手环、一键呼叫、智能检测等功能,显著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同时,借助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加强宣传,积极培树服务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和优化智慧助老生态,让“银发有情,互助同行;社会有爱,幸福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