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上午,在位于定点采集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两台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同步运转。鲜红的血液顺着透明导管流转,两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同一天完成采集。它们将分别跨越千里,被送往西南、华南地区,为两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重生曙
8月25日上午,在位于定点采集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两台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同步运转。鲜红的血液顺着透明导管流转,两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同一天完成采集。它们将分别跨越千里,被送往西南、华南地区,为两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重生曙光。
这两袋生命火种的捐献者,一位是1999年出生的规培医学生小周,一位是2004年出生的大四学生小焦。虽然年龄相差五岁、人生轨迹各异,他们却因同样的善意选择在同一天完成捐献,用青春热血书写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小焦(左)与小周(右)
26岁医学生为顺利捐献
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晨跑
小周今年26岁,是一名医学生,目前正在医院规培。2018年3月,19岁的他在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完成了人生首次无偿献血,也自此与“热血公益”结下不解之缘。
“学医后更明白血液对患者的意义,有时候一袋血就能挽留住一条生命。”他说。从2018年到2025年,他累计无偿献血11次,总量达42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每次献血证上的日期,都成了他青春里最温暖的印记。
2022年2月,小周在一次无偿献血时了解到中华骨髓库的意义,“作为医学生,我知道造血干细胞对白血病患者意味着什么,那可能是他们唯一的生机。”没有丝毫犹豫,他当场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当时就想,要是有一天能配型成功,一定要帮患者渡过难关。”
2022年,在学业与公益之外,小周又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应征入伍。“两年军旅生涯,让我更懂得责任二字的重量。”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他在部队里锤炼意志,也从未放下公益初心。休假时,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献血车报到,也会主动跟战友们分享自己的献血经历,鼓励大家一起参与。
2025年6月,小周接到了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与西南地区的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挂电话的时候,我正在跟着老师查病房,手里的病历本都差点没拿稳。”小周笑着回忆。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小周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健康计划”: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晨跑,晚餐戒掉了高油高盐的外卖,换成清淡的蔬菜和优质蛋白。规培期间,他每天很忙,但再累,他也要保证休息和锻炼,他说,自己得对患者负责,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捐献。
在捐献前的动员剂注射阶段,小周出现了轻微的骨痛反应,但他从未抱怨。8月25日,小周成功捐献了26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也成为全国第20877例、湖北省第74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说,希望这袋造血干细胞能快点送到受捐者身边,让受捐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他还特意给受捐者写了一段话:“我也是一名医学生,知道治疗的艰难,但请你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希望你在康复后,能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小周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小周与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合影
准备毕业论文期间接到电话
小伙毅然同意并成功减重十斤
小焦今年21岁,是一名大四学生,目前已无偿献血3次,合计1200毫升。2023年9月,在一次校园公益宣讲中,小焦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说,非亲缘配型成功率很低,但每一份血样都是希望。”作为一名大学生,他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我的血样能帮到患者,那就是最有意义的事。”当天,他就填写了登记表,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5年7月,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小焦,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当时,我正在图书馆查资料,看到红十字会的来电,心跳一下子就快了。”当得知自己与华南地区的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时,小焦没有丝毫犹豫,“当然愿意捐献!这是我加入骨髓库时就想好的事。”
家人的支持,给了小焦更大的底气。此前,他的父母得知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有点担心。于是,他就找了很多科普视频和资料给他们看,告诉他们,现在的采集技术很安全。父母了解后,不仅全力支持,还帮他调整饮食结构,“我妈每天都给我做减脂餐,还监督我运动,怕我身体不达标。”小焦说。
为了达到最佳捐献状态,小焦给自己定下了“减重十斤”的目标。从接到配型通知到确定捐献日期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雷打不动地运动一小时,早上晨跑,晚上跟着健身视频做力量训练,饮食上戒掉奶茶、零食,每餐只吃七八分饱,终于成功实现减重目标。
8月25日,小焦成功捐献了29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也成为全国第20876例、湖北第74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说,自己想告诉受捐者:“要继续加油,好好生活,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你。”
采集过程中,小焦的辅导员和一些同学还特意发来短信问候,“他们说为我骄傲,还说以后也要加入中华骨髓库。”小焦说,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人,是意外的收获。
小焦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捐献过程中相互鼓励
两名志愿者感慨特别的缘分
8月25日,小周和小焦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先后顺利完成,捐献过程中,两人一直相互鼓励。当医护人员将两袋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分别交给前往西南、华南地区的护送人员时,两位年轻的捐献者相视一笑。无需过多言语,却能读懂彼此心中的欣慰与期待。
“没想到会和小焦同一天捐献,这真是特别的缘分。”小周说:“从小焦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热情和担当,也更觉得公益不分年龄,只要有爱心,就能帮到别人。”
小焦也对小周充满敬佩:“周哥不仅献血次数多,还当过兵,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坚持做公益,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人。”
据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介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每一例成功捐献都是“生命的奇迹”;而两位捐献者在同一天完成捐献,更是难得的缘分,“小周作为规培医学生,用专业认知践行公益;小焦作为00后大学生,用青春行动传递爱心。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
小周
小焦
来源:法治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