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七岁时,学校布置了 “观察昆虫” 的作业,他兴冲冲地拉着我去公园找素材。刚开始,他拿着放大镜在草丛里乱晃,看到蝴蝶就追着跑,半天下来,日记本上只画了个模糊的蝴蝶翅膀。“妈妈,昆虫都好灵活,根本抓不住呀!” 他坐在草地上,把放大镜扔在一边,语气满是挫败。
儿子七岁时,学校布置了 “观察昆虫” 的作业,他兴冲冲地拉着我去公园找素材。刚开始,他拿着放大镜在草丛里乱晃,看到蝴蝶就追着跑,半天下来,日记本上只画了个模糊的蝴蝶翅膀。“妈妈,昆虫都好灵活,根本抓不住呀!” 他坐在草地上,把放大镜扔在一边,语气满是挫败。
我指着不远处的花丛:“我们不追着它们跑,就蹲在这里等,说不定会有收获。” 我们找了块树荫,铺好野餐垫,儿子耐着性子趴在垫子上,眼睛盯着一朵牵牛花。过了十多分钟,一只蜜蜂嗡嗡地落在花蕊上,他立刻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举起放大镜。蜜蜂的绒毛、透明的翅膀纹路,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他赶紧拿出画笔,一笔一划地记录。
接下来的一周,他每天都去公园蹲守:看蚂蚁搬面包屑,记录它们排队的路线;观察蜗牛爬树叶,用尺子量它每小时移动的距离。有次为了看萤火虫发光,他等到傍晚,蚊子咬了好几口也没抱怨。最终的观察日记里,不仅有详细的图画,还有满满的文字记录,老师给了他 “最佳观察奖”。拿着奖状时,他说:“原来只要耐心等,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场昆虫观察,让他在等待中学会了细致,不再畏惧过程的漫长。
来源:科学创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