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篮60,原地扣篮75,扣篮70,近距离投篮70,中距离投篮66,三分投篮66。比较突出的居然是三分投篮的66分,因为在整个联盟的中锋三分投篮评分里,平均值是 62,杨瀚森是超出的。
杨瀚森此前在《NBA 2K26》里揭晓了其综合评分是70,随着深入了解后,各项数据也有了详细分值。
上篮60,原地扣篮75,扣篮70,近距离投篮70,中距离投篮66,三分投篮66。比较突出的居然是三分投篮的66分,因为在整个联盟的中锋三分投篮评分里,平均值是 62,杨瀚森是超出的。
有朋友要问了,这不是游戏吗?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实际上,2K的评分系统是篮球数据分析的缩影,甚至考虑到了球员效率值、伤病影响等问题,其价值除了游戏体验外,还包含续约价值依据、战术适配性、资产调整总评、谈判筹码等。
举个例子,此前杜兰特、汤普森等球员就曾经公开质疑过其评分过低,对于一个游戏内对自己的评分,如果只是面子问题,又何必公开去质疑,可见其影响有多大。综合评分会纳入到管理层对于续约考量、资产调整等问题的参考范围。哈登也因为评分过低发表新赛季会证明自己的言论。
《NBA 2K》的能力值体系,早已跳出 “游戏参数” 的单一框架,演变为勾连篮球虚拟体验与现实生态的独特文化媒介。它不只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代码,更像一面动态的 “数字化棱镜”。
当年轻球员因游戏中 “三分能力值偏低” 而针对性打磨投篮,当教练从游戏阵容搭配中获得战术灵感,当大众通过能力值认知 “空间型内线”“组织型前锋” 等现代篮球角色时,这组数字已然成为推动篮球理念传播、塑造运动发展路径的无形推手。
给球员自身能力一个清晰的认知,也给教练一个战术适配参考。这么说来,这评分还是比较重要的。
来源:进击的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