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孤独的大使: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坚守三年,靠挖野菜改善生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0:57 1

摘要:提到外交官,多数人会想到西装革履的形象——出入高级宴会厅,与各国政要从容交谈,身后是气派的大使馆。

提到外交官,多数人会想到西装革履的形象——出入高级宴会厅,与各国政要从容交谈,身后是气派的大使馆。

但有位中国外交官,却把大使馆建在了太平洋的“世界尽头”

在这里,他过了足足三年类似“鲁滨逊”的日子,身边只有一条狗作伴,有时甚至要靠挖野菜、吃树叶填饱肚子。

他就是吴钟华,中国驻基里巴斯前大使,也是很多人眼中“最孤独的大使”。

1990年,51岁的吴钟华登上了飞往基里巴斯的飞机。

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外交部工作了20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他苦练英语、钻研各国政治,早就练就了独当一面的外交能力。

但这次任务不同,他要去的基里巴斯,是个连很多外交同行,都要翻半天地图才能找到的国家。

更特殊的是,他不是去接手现成的大使馆,而是要从零开始,在这个半原始的岛国上,建起中国第一个驻基里巴斯使馆。

当时没人想到,这个决定会让他接下来的三年,都与孤独和艰苦为伴。

基里巴斯有多偏?它坐落在太平洋中南部,整个国家由33个小岛组成,加起来只有811平方公里,总人口还不到12万。

上世纪90年代的这里,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岛民大多靠打渔为生,住的还是茅草屋。

吴钟华下飞机时,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水,和远处几座稀稀拉拉的茅草屋。

当地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别说能直接用的办公场地。

他找了好几天,最后在当地警察局长的帮忙下,才租到一间闲置的民房。

房子空荡荡的,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唯一能看出“中国元素”的,是他从斐济带来的一本挂历。

就是这样一间屋子,成了中国驻基里巴斯使馆的起点。

刚安顿下来,吴钟华就接到了任务:三天后要举办开馆招待会,邀请基里巴斯总统和各国使节。

这意味着,他要在三天里,一个人完成从装修使馆到筹备宴会的所有事。

那些天,他几乎没合过眼。

白天跑遍全岛买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大门、修篱笆、建车棚,还要安装电话和传真机。晚上回到家,还要手写请柬,一家家通知当地官员。

招待会当天的饭菜,是从岛上唯一一家小旅馆订的,实在拿不出像样的菜,他只好把从国内带来的几盒罐头和白酒摆上桌。

没想到,这些在国内很普通的东西,在基里巴斯却成了“奢侈品”,连总统夫妇都吃得赞不绝口,临走时还特意带走了剩下的罐头。

宴会从晚上6点开到8点,吴钟华站了整整18个小时,一会儿在门口迎客,一会儿进屋陪酒,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好几遍。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时,已经是深夜12点,可他还不能休息,得赶紧给国内发电报,汇报招待会的情况。

谁也没料到,开馆没几天,危险就找上门了。

那天吴钟华正在屋里整理文件,突然被警察叫了出去,说使馆附近发现了一枚炸弹。

他跑到门口一看,周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枚500磅的未爆弹,是二战时美国和日本打仗留下的。

基里巴斯岛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炸弹,所以当地人连垃圾都不敢烧,怕一不小心引爆它们。

为了安全,吴钟华只好暂时搬到其他岛上躲避,等警察把炸弹拆了,他才敢回来。

经过这事后,他决定重新找地方建使馆。

这次他找的是一间茅草屋,就在塔拉瓦岛上。搬家的时候,当地百姓主动来帮忙。

就这样,中国驻基里巴斯使馆,从一间民房变成了一间茅草屋,还是只有吴钟华一个人。

在基里巴斯的日子,最让吴钟华头疼的不是工作,而是吃饭。

这里没有耕地,粮食和蔬菜全靠澳大利亚的商船运送,两个月才来一次。

岛民平时吃的都是生鱼生虾,可吴钟华是北方人,从小吃面食长大,天天吃生海鲜,没多久就开始恶心,看到鱼就没胃口。

后来有一次,他教岛民做红烧鱼时,有人跟他说,有一种树的叶子能吃。

他赶紧找了两棵树苗,种在使馆门口,想吃蔬菜了就摘几片叶子煮汤。

还有一次,他听说海边长青苔,就带着小铲子去挖,挖回来晒干了存着,嘴馋的时候就拿一点出来嚼。

除了吃饭,孤独也是个大问题。

整个使馆只有他一个人,白天忙着工作还好,到了晚上,屋里静得能听到海浪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决定养条狗。

那天他从总统府开完会回来,刚到使馆门口就听到屋里有动静。

他抄起门口的木棍冲进去,看到一个黑影从窗户跳了出去,跑远了。

他赶紧检查东西,发现装着重要文件的保险柜没被动过,只有抽屉里的几十块生活费不见了。

从那以后,他就养了一条狗,既能看家,也能陪他解闷。

在基里巴斯的日子里,吴钟华哭过三次。

第一次是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他花了三个月时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在使馆门前建了个旗杆。

那天清晨,他亲手把五星红旗升起来,看着国旗在海风里飘,他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

在这个远离祖国的地方,国旗飘着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第二次哭是因为父亲。1990年4月,他收到一封家书,拆开一看,里面说父亲已经去世24天了。

他想起小时候离开家去上大学,父亲站在村口跟他说“出去以后别忘了家”,现在他出息了,却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

那天晚上,他抱着家书哭了很久。

第三次哭是在斐济。1990年国庆前,他要办招待会,可基里巴斯没有印请柬的地方,他只好坐飞机去斐济。

斐济使馆的同事知道他要来,早就做好了饭菜等他。

看到熟悉的同胞,吃到家乡口味的菜,他一下子没忍住,和大家拥抱的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

1993年,吴钟华的任期结束了。离开基里巴斯那天,他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建的使馆。

这里已经从茅草屋变成了标准的住宅,门口的五星红旗还在飘着,身边的狗围着他转。

这三年里的苦和难,好像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回到国内后,吴钟华继续在外交部工作,直到退休。

他很少跟人提起在基里巴斯的日子,可那些在荒岛上坚守的时光,早已成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特殊记忆。#夏日旅行攻略#

来源:盛世守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