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浙江特产是江西小炒”的话题在网络爆火,让江西小炒再次成为大众焦点。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广东深圳等地,江西小炒遍地开花,甚至比川菜、湘菜、粤菜还要火爆,已然成为街头巷尾的“标配”。可令人疑惑的是,江西小炒如此受欢迎,背后的赣菜却为何没能跻身传统“八大菜系
最近,“浙江特产是江西小炒”的话题在网络爆火,让江西小炒再次成为大众焦点。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广东深圳等地,江西小炒遍地开花,甚至比川菜、湘菜、粤菜还要火爆,已然成为街头巷尾的“标配”。可令人疑惑的是,江西小炒如此受欢迎,背后的赣菜却为何没能跻身传统“八大菜系”呢?
起步晚,错失声名远扬的先机
八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其格局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沉淀、演变才得以形成,在明清时期便已声名远播。它们依托当时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核心区域,不断发展壮大。而江西,虽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但在近代以前,赣菜在一定程度上被周边湘、徽、粤等菜系的光芒掩盖。赣菜体系的梳理、总结和向外推广相对滞后,没能赶上“八大”定名的关键历史时期,从而错失了早期扬名的机会。
内部流派分散,缺乏统一标识
提到湖南菜,人们脑海中会立刻浮现辣椒炒肉;说起粤菜,白切鸡也会跃然眼前。然而,谈及江西菜,很多人却难以迅速想出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地形地貌多样,物产丰富,造就了极度地域化的饮食文化。南昌有藜蒿炒腊肉、南昌瓦罐汤;赣南客家菜有赣南小炒鱼、客家酿豆腐;萍乡有莲花血鸭;还有九江的浔阳菜、上饶的饶帮菜等。各流派都有独特的招牌菜,但风味差异明显,这使得赣菜在对外宣传时难以形成合力,就像一盘散落的珍珠,无法凝聚成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整体。
口味过辣,受众范围受限
在近代,全国吃辣的地区并不普遍,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人们大多饮食习惯偏清淡,而江西菜的辣度甚至超过了川菜和湘菜,能接受的人相对较少。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口味逐渐向重口味转变,川菜、湘菜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吃辣。如今,广东、江浙沪、福建等地的人也慢慢适应了辣味,这为江西小炒火遍全国奠定了基础。江西小炒之所以能火爆,在于其经营模式灵活,能够根据顾客口味适当调整辣度,实现了本土化改良。但赣菜原本过于辛辣的特点,在过去确实限制了其受众范围,阻碍了赣菜在全国的传播。
历史上重文轻商,传播意识薄弱
江西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佳话。古代江西人多追求“耕读传家,科举入仕”,推崇读书做官,商业氛围相对淡薄。与徽商、晋商等著名商帮相比,江西的商人群体并不突出,远走他乡开餐馆、推广家乡美食的江西人更是寥寥无几。一种菜系的兴起,离不开善于经营和推广的商人群体。粤菜、川菜能够走向世界,与广府人、四川人活跃的商贸活动和开阔的对外视野紧密相关。好在如今江西人开始重视商业,江西小炒逐渐在全国走红,越来越多的江西人也愿意外出开店经商。
虽然赣菜未能入选八大菜系,但江西小炒的火爆,足以证明赣菜蕴含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市场潜力。或许,赣菜并不需要“八大菜系”的名号来证明自身价值,毕竟,真正的美味终会凭借实力征服人们的味蕾,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
来源:枫林潇洒的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