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十三岁,家长必须“聊”的4个话题!(值得一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0:47 2

摘要:当跨过十三岁的门槛,很多家长会发现,似乎是转眼之间,孩子就变成了小大人。

十三岁之前。

孩子往往乖巧听话。

当跨过十三岁的门槛,很多家长会发现,似乎是转眼之间,孩子就变成了小大人。

教育心理学认为:

十三岁,是孩子从儿童迈向青少年的关键节点,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历巨大变化。

从这个时候开始。

如果家长,还拿老一套沟通方式,可就out了!

做聪明的家长,必须要和孩子聊这4个话题,助力孩子健康地成长。

01

性教育,不要难以启齿

你知道吗?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闭口不谈才是定时炸弹。”

这话一点不夸张。

十三岁的孩子,身体开始发育,对性充满好奇又懵懂无知。

如果家长遮遮掩掩的话。

那么孩子,多半只能通过不正确的渠道获取信息。

后果如何?将不堪设想。

比如,某地一名十三岁男孩,因为对性好奇,偷偷浏览不良网站。

误入歧途的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孩子还染上了恶习。

家长发现时,后悔得直拍大腿:“早知道早点跟他聊性教育!”

所以,家长要主动出击。

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讲身体的变化、性的意义、如何保护自己。

别觉得尴尬,你越自然,孩子越能接受。

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家长的任务,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什么是尊严。”

性教育,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02

找目标,别让孩子迷失

老话说得好:

“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没有方向的船。”

从十三岁开始。

很多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时候,家长要是不引导,孩子可能就像无头苍蝇,乱撞一气。

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

十三岁时整天沉迷游戏,对学习毫无兴趣。

朋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他跟孩子深入聊了一次,发现孩子其实对编程感兴趣,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入手。

朋友趁机鼓励,给他报了编程班。

到了现在,孩子不仅游戏戒了,成绩还直线上升,梦想成为顶尖程序员。

家长得跟孩子聊聊梦想!

问问孩子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哪怕孩子的梦想听起来不切实际,也别急着否定。

帮孩子拆解目标,制定计划,一步步靠近梦想。就像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03

小情绪,别变成大麻烦

从一生来看:

“情绪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

十三岁的孩子,情绪波动大,一点小事就可能炸毛。

家长要是不教孩子管理情绪,孩子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

有个邻居家的孩子!

13岁时因为跟同学闹别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家长找了一天一夜,才在公园找到。

后来,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开始教孩子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现在,孩子遇到问题能冷静处理,再也不轻易发脾气了。

家长即便很忙,也要跟孩子聊聊情绪。

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怎么处理。

教孩子用深呼吸、写日记、运动等方式发泄情绪,别让情绪控制自己。就像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的:“情绪管理,比智商更重要。”

04

有担当,拒绝成为巨婴

俗话说:

“责任是成长的催化剂。”

十三岁的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但往往缺乏责任感。

家长要是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将来也容易成为“巨婴”。

有个亲戚家的孩子,13岁时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书包都不收拾。

家长觉得孩子小,啥都替他做。

结果,孩子上了初中,住校后啥都不会,整天哭鼻子。

后来,家长开始让孩子承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地,孩子变得独立了,还懂得体谅家长。

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参与家务,承担一些小任务,比如照顾宠物、管理零花钱。

孩子做得好,别忘了表扬。

做得不好,也别急着批评,引导他反思改进。

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生活即教育。”责任,就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

写在最后

十三岁之后。

孩子迎来了成长的黄金期,也是家长教育的关键期。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

不妨从以上4个方向着手,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跟孩子聊开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作为家长请记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从今天开始,跟孩子聊聊这4个话题吧!

来源:教育锦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