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波亿级播放量的评书出书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02:36 2

摘要:王玥波评书《聊斋志异》在喜马拉雅的播放量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比如《云萝公主》播放量为2.9亿,《马介甫》为2.37亿。打开社交媒体,以“王玥波”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这个节目是很多人睡前必听,也有人一边听着节目,一边开车或者干家务等。总之,亿级播放量绝非虚言。

导语

王玥波评书《聊斋志异》在喜马拉雅的播放量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比如《云萝公主》播放量为2.9亿,《马介甫》为2.37亿。打开社交媒体,以“王玥波”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这个节目是很多人睡前必听,也有人一边听着节目,一边开车或者干家务等。总之,亿级播放量绝非虚言。

为什么王玥波的《评书聊斋志异》如此引人入胜?究竟他有什么独家秘笈?今天,我们专门采访了王玥波,听他聊一聊《评书聊斋志异》背后的故事。

01

请问您从第一次登台讲《聊斋》到现在大概有多少年了?

第一次登台讲《聊斋》是十几岁,我现在47周岁了。三十年了。

02

我看这本书前面放了四面的彩色插图,都是您收藏的《聊斋志异》资料,大概有百余种。这些资料对于您说书都有哪些帮助呢?

不是有帮助,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各种版本的《聊斋》,首先是可以互相参考,它们之间有时会有一些出入,多看一些版本没有坏处。反正对于我们说书人来讲,多看一遍就多熟悉一些。我收藏的工具书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我一个人读聊斋,说实在的,水平有限,就得看大家伙都是怎么解读《聊斋》的。然后我认为跟我的想法比较贴近的,或者说跟咱们书中要表达的意思比较贴近的,我就引用人家的观点。光靠我自己读聊斋,理解不了那么深,所以这里边大量的评论都来自于这些个专业的工具书、理论书,这也是由评书这门艺术的特点决定的,不能光讲故事。否则,您照本宣科把故事讲得比较生动、有意思就可以了。

评书还要注重它的评论,这就看个人的理解程度了。所以,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就得读这些书。像这套书《评书聊斋志异》(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就是前人现成的评书脚本。这对我也有很大帮助。所以,这些书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功课。

03

我看《聊斋志异》原文,每一篇字数并不多,比如《鸦头》这篇,也就两千多字,但您讲出来至少七八万字,而且大家还都特别爱听,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评书的魅力了。说书时您要是照着原文背或者说直译,那就没意思了。另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的原文是文言文,要翻译成现代汉语,本身就会增加很多字数,因为文言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用现代汉语解释就得说很多话,所以直译原文就会扩充字数。另外,说书要引经据典,比如原文引用了一个典故,他就一句话或者一个四字词就完了,知者自知,不知道的就不知所云了。我们说书不成,不能说把这四个字说完就完了,或者直接翻译出来就完了,我们要把这典故讲清楚了,有可能这典故就是一整个的故事,我们要想说清楚整个故事,就得很多字数落在纸上。比如说《聊斋》有一段叫《胭脂》,其中有“胭脂判词”,就是判这个案子的。里边有几十个典故,所以背诵完胭脂判词之后,就得专门用两三天的时间讲这典故,所以内容就这么丰富起来了。

04

很多人都觉得您的表演特别自然,特别松弛,我作为梁彦、贾林的同事,亲眼看到他们在说书之前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请问您在上台之前也是这样吗?

对。评书艺术是给人讲故事,你不能够说得很严肃,得相对轻松,但实际对于演员来说还是内紧外松,凭着自己的舞台经验,展现出来的是松弛的状态,这样大伙听着也不累,但是实际里边得是紧张起来的。上台前当然得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恐怕我和其他的评书演员都得这样,你不准备充足了,在台上就达不到松弛。

05

评书在很多人看来是属于比较老派的艺术门类,但您的评书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您在表演的时候会刻意想着去吸引年轻人吗?

倒没有刻意想着去吸引年轻人,但是尽量使自己不落伍。什么意思?比如说现在手机这种信息量的爆发,虽然我不开专业的号,也没从事直播工作,但是也得浏览,得知道当下大伙都喜欢什么,尽量把这些内容搁到我的作品当中来,这样就有共鸣,跟观众就好交流,你说的书才会吸引人家。刚才你说评书是老派的艺术门类,谈不上老派,它是传统艺术。传统艺术首先有它的规律,有它的艺术程式,有它的传统技巧,这些都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改了它的味就没了,或者说就本末倒置了,咱们还得给它正本,所谓“守正出新”,咱们还得守住正,历代的艺人都在出新,我也不除外,但是不能它本身的艺术形式出新,我们要在内容上,比如知识点要不断地更新,一些有关民俗方面的知识,时过境迁,那会儿的事现在已经说不通了。比如说蒲松龄那个年代还是男尊女卑,所以书里的封建思想还是比较多的。我们用今人的一些理解恐怕就不好解释了,那么你就得把它说透,按照今人的理解方式去说。还有常识性的知识,比如说过去我们说《聊斋》,里边提到鲸鱼,跟一座山似的,六十余里,但实际我们现在的人都有常识,最大的鲸鱼六十米就已经很可观了,不可能有六十里,所以你再按照书里头和老的评书去说,就不足为信了。虽然《聊斋》里边有神、狐、妖这些内容,但是我们说起来还得取信大家,让大家听的是人情事理,听的是故事有意思,不能按过去的那种说法去说。所以这也是能够跟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些互动的原因。他们更容易接受,恐怕也是基于这一点。

06

您的表演还有一点特别打动人,就是很有生活。我发现有的人成名之后,他的东西就变得有点空洞,好像被架空了,毕竟生活是艺术最重要的来源。请问您平时是一个对生活很注重观察的人吗?

当然,这是演员的要求。我们评书界老前辈老说的一句话是,“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我觉得可以把范围扩大一点,就是你懂多大生活就能说多大的书。这跟平常的积累有关,跟自己的生命体验和阅历有关。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首先得热爱生活,不管您是写字、画画、唱歌、说书,还是搞雕塑、搞摄影,你不懂生活怎么能够搞出好的艺术,因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包括蒲松龄老先生,他写的也是生活。很多人以为《聊斋》写的就是狐狸精什么的,其实四百多篇里很多是写生活的,有些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法术,就是生活当中的小事,反映的是生活,也是社会。具体到我个人来说,我不能说自己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愿意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我个人的生命体验融入到作品当中去,这也是演员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个作品,同样一种艺术形式,不同艺术家塑造出来的风格截然不同,但都让人耳目一新,而且,都那么受欢迎,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07

刚才您提到“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这句话其实最适用于《聊斋》。跟其他评书比,《聊斋》没有金戈铁马,没有平山灭寨,这种人情书最难说,您怎么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说书呢?

个人认为还是首先秉持传统艺术的规范,另外一个,本着演员的操守。有一首定场诗这么说,“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觉得这个话对我们演员来说还是有指导意义的。首先,给大家带来的三观得正,甭管讲什么故事,宣扬的也是真善美,鞭挞的也是丑恶。这是第一。第二,不管有没有金戈铁马,有没有平山灭寨,这是由于书目的不同而侧重不同。比如说平山灭寨这类短打书,相对情节热闹一点,那么你就在这上头多侧重;如果是金戈铁马、三国东汉这样的书,你就气势说得大一点。一张嘴一个人说出那种宏大的战争场面,长坂坡百万雄师、赵子龙孤胆英雄,塑造人物,你就在这上面多侧重一点。像《聊斋》这种书,你既然知道它是写生活的,没有那么多慷慨悲歌的故事,那就在人情上多下一点功夫。人情体现在哪?细腻。这跟前面的问题也有关联。原文两千多字说出七八万字来,就是往细腻上说,尽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再用自己的语言掰开了揉碎了往细了说,让大家能够喜爱上这本书。

最后我还有一个目的。评书是大伙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应该说咱们中国人没听过评书的很少,差不多大伙都听过,爱听的人是很多的,听完书能够很快乐,它是一种文艺消遣,我们说书除了达到这目的之外,更希望什么?那就是由听书变成读书。比如说现在这本《评书聊斋志异》,这等于是我的演出脚本,但《聊斋志异》不是我写的,所以我在书里头就会给大伙介绍原著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蒲松龄写得好,从而促使大家有阅读原文的欲望,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比起别的评书演员,我觉得自己可以更骄傲一点。别的评书演员可能说完了,观众现场听完乐了,觉得你说得不错;但是我说完之后,能让您回去再翻翻原著,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进步。反过来说,这也是对我的促进。假如您没读过聊斋,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底下如果都是精读《聊斋》的人,您说我得下多大功夫?我要想给它说好了,就得更加努力。

在这本书的《后记》里,我简单写了几句话。我小时候学说《聊斋》的时候,参考书目并不多,我现场已经说了百余段了,陆陆续续都想出版,这第一本里面收了四个故事。那一百个故事怎么也得出十本,因为里面有小段,这四段算比较大的。这十本都出完之后,这不也能给以后学评书的想说《聊斋》的年轻同志们提供一点参考吗。这就是我一个小小的愿望。

比原著更通俗,比现场更生动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评书聊斋志异(一)》

王玥波 讲述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333-8

78.00元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笔下的志怪经典,评书名家王玥波以其独特的京味儿语言和幽默犀利的演绎,让这部古典名著焕发新生。本书精选《聊斋》中具有代表性的鬼狐仙怪故事,如《鸦头》《马介甫》《瑞云》《张诚》等,将王玥波的现场评书艺术转化为精彩可读的文本,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声临其境”的评书魅力。

作者简介

王玥波,1978年生。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城区文联副主席、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相声演员。8岁登台表演相声,12岁登台表演评书。2007年6月,拜贾建国、连丽如为义父母,深造评书艺术。2007年10月至今,在宣南书馆、崇文书馆、东城书馆等处说书,已连续演出1000余场,相继上演《隋唐》《水浒》《聊斋》《雍正剑侠图》等传统书目。表演气势磅礴,语言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活灵活现,深受观众喜爱。2019年,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家书场”栏目录制长篇评书《隋唐演义》。出版《聊斋》系列、《宋金刚押宝》等多部评书音像制品。

编辑推荐

*已有很好的读者基础

王玥波讲《聊斋》系列历经近二十年打磨,已积累百余段经典内容,在读者中享有非常高的口碑,豆瓣平台更是高分评价,好评无数。

*王玥波讲故事的功力堪称一绝

起承转合张弛有度,叙事节奏行云流水,细节描摹细腻传神,语言风格雅俗共赏,令人一读就欲罢不能。

*既有市井烟火与人性温度,又有深度分析与知识拓展

本书不仅生动再现《聊斋》的市井烟火与人性温度,更融入王玥波多年潜心研究的文史考据、隐喻解析与民俗掌故,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蒲松龄的创作背景与文本隐喻。字里行间浸透世情练达之智,读罢既可领略古典文学之精妙,亦能洞悉人情世态之幽微。

来源:中华书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