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苏联兴亡史: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00:49 3

摘要:1917年2月27日下午,当起义工人还在同沙皇军警进行搏斗的时刻,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一些首领就聚集塔夫利达宫, 他们准备在这里酝酿成立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并定于当晚7时召开苏维埃第一次代表会议。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在较晚的时候,才得悉这个消息赶去参加会议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1917年2月27日下午,当起义工人还在同沙皇军警进行搏斗的时刻,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一些首领就聚集塔夫利达宫, 他们准备在这里酝酿成立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并定于当晚7时召开苏维埃第一次代表会议。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在较晚的时候,才得悉这个消息赶去参加会议。晚9时,会议在塔夫利达宫开幕,孟什维克的齐赫泽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劳动派份子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份子斯柯别列夫分别当选为苏维埃副主席。随后,在当选的12人执行委员会中,包括了2名布尔什维克人。28日,首都卫戍部队全部倒向革命,各团队也选出代表参加苏维埃。3月1日,士兵代表陆续抵达,联合召开了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的第一次会议。有10 名士兵代表被选进执行委员会,其中2名是布尔什维克人。后来,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各增补3名代表为执行委员会委员。但是,苏维埃的领导权掌握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手里,布尔什维克 在苏维埃内处于少数。

可悲的是,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奉行的是妥协主义的路线,3月2日,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就与杜马临时委员会达成协议,当天傍晚,就成立了以李沃夫亲王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是,在俄国国内,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当时的情况下,临时政府没有能力宣布它本身拥护帝制还是主张共和,也没有实力镇压掌握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它之所以能够推持下去,完全是依靠了苏维埃的支持。实际力量在苏维埃方面,但它自愿把政权奉送给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是“正式的政府”,它拥有社会中上层的支持,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专政;苏维埃是革命群众的阶级组织,它拥有实力和军队,它代表的是工人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

侨居国外的列宁得悉二月革命的消息后,于3月7日至26日 在瑞士连续给真理报写了题为远方来信的等5篇文章,分析了这次革命的动力、特点和前途。列宁写道:工人们,你们在反对沙皇制度的国内战争中,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人民的英雄主义奇迹,现在你们应该显示出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组织的奇迹,以便为革命的第二阶段胜利作好准备。列宁号召大家,不要信任临时政府,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完全独立,要扩大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4月3日,列宁回到俄国,在彼得格勒的芬兰车站受到数千名工人和士兵的欢迎。次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的,全俄工兵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成员大会上发表了演说,后来在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联席会议上又重复作了一次演说。这一演说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4月7日,真理报发表了这一演说的提纲,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分析了当前形势的特点。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主张,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使国家从经济崩溃中挽救出来,才能满足人民的根本要求,才能使俄国摆脱帝国主义战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走向民主与和平,因此,必须同改良主义划清界线。列宁认为,当前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不高和组织性也不够好,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的手中。列宁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同争取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联结在一起的。他认为,用和平方式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对人民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这就开辟并保障了整个革命和平向前发展的道路。在四月提纲中,列宁还提出了建议,要抛弃已经不适用的社会民主工党的名称, 改名为俄国共产党。

临时政府的三次危机

工人、农民和士兵本来指望革命胜利后,就能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未结束。临时政府中的资产阶级代表,依旧准备承担原先帝国主义战争中的义务,甚至,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也认为战争可以继续。因为,俄国可以与英法政府联合起来,去共同战胜其他国家的封建王朝。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支持,使得临时政府决心继续进行战争,并且,临时政府发放了60亿卢布战争公债,前线仍然保持数百万的军队。与此同时,临时政府还拒绝了工人希望的八小时工作制。换言之,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和工人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消除和缓和,反而是日益加深了,这些矛盾就成了后来公开的阶级冲突的基础。

公历5月1日,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向各盟国发出照会,声明俄国仍将忠实地履行自己对盟国的义务,保证将世界战争进行 到彻底胜利。随后,这个照会在报纸上一公布,立即就激起了工人和士兵的愤慨。紧接着,士兵、工人的游行示威,以及群众的抗议运动就席卷了俄国的各大城市,当陆军部长古契柯夫图谋用武力镇压示威者的时候,士兵就坚决的拒绝了这个命令。在这种情况下,米留可夫、古契柯夫不得不提出辞呈,临时政府经历了第一次危机。

5月5日,临时政府成立了新的联合内阁,仍由

任总理,孟什维克党人策烈铁里、斯柯别列夫和社会革命党人切尔诺夫加入了内阁,捷列申柯任外交部长,克伦斯基任陆海军部长。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领袖人物参加了临时政府,上一次的危机暂时得以化解。6月3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其中孟什维克248名代表,社会革命党人285名代表,由列宁率领的布尔什维克只有105名代表。在这次大会上,占优势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把政权转归苏维埃。但是,列宁当场走上讲台,响亮地回答:有这样的党!布尔什维克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由于广大群众对临时政府的政策越来越表示不满,彼得格勒正酝酿着群众性的示威游行。这个时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一个决议,把6月10日举行的运动,引导到有组织的和平的示威游行的轨道上来。但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则想把这次示威游行,在6月18日举行,并且,他们还指望工人会在这次游行中表示拥护临时政府,削弱布尔什维克在工人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出乎妥协党人的意料,6月18日那天,彼得格勒的50万工人和士兵从四面八方涌向马尔索沃广场时,没有一个团队,没有一个工厂打出信任临时政府的标语,相反,大家都举着打倒战争,打倒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标语。在以后的几天内,莫斯科、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也都举行了类似的,声势浩大的革命示威。

6月示威使布尔什维克的威望大增,也使妥协党人的面目进一步暴露,临时政府经历了第二次危机。在随后的两星期里,革命达到了一个奇异的转折点。布尔什维克已经获得首都工人和大部分卫戍部队士兵的支持,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则在各省仍拥有比较大的势力。在工人和士兵中,自发的革命情绪仍在高涨,他们要求用武力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尽快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7月4日,布尔什维克作出决定,要领导群众发起运动,使群众运动具有和平的,有组织的性质。当天,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走上街头,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列宁在党中央所在大楼的阳台上向示威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沉着、坚定和提高警惕。临时政府在新的危机面前,决定用武力镇压示威群众,命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维持市内秩序”,诬称布尔什维克是示威的组织者和发动者,与此同时,妥协党人把持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也作出决定,禁止群众示威游行。哥萨克团根据军区司令的命令,开始射击示威群众,当场打死打伤400余人,政府宣布彼得格勒戒严。反革命军队和右翼势力散布谣言,袭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总部,捣毁真理报编辑部及其印刷所。7月 6日,临时政府下令捕逮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布尔什维克领袖。至此,苏维埃已成为临时政府的附属物,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布尔什维克也撤回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口号。

来源:阿福的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