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岁那年,林阿姨摸着自己的后背,咕哝了一句:“怎么觉得最近腰总是酸的?”她没太当回事,以为是年龄到了,骨头“旧”了。直到有天搬个小凳子,腰一闪,疼得直不起身。
56岁那年,林阿姨摸着自己的后背,咕哝了一句:“怎么觉得最近腰总是酸的?”她没太当回事,以为是年龄到了,骨头“旧”了。直到有天搬个小凳子,腰一闪,疼得直不起身。
到医院一查,骨质疏松。她愣了一下:“我天天喝芝麻糊,这骨头咋还这么脆?”半年后复查,骨密度不升反降,医生摇了摇头:“芝麻糊你是咋吃的?”
芝麻糊补钙这事儿,市面上说得神乎其神,谁家老年人没喝过?但真有效果吗?咱得从头捋捋这事儿。
骨质疏松不是骨头“空了”,而是骨头里钙质和蛋白结构流失,像旧房子的墙皮剥落,外面看着还行,里面已经虚了。很多人觉得这是老年人的“正常退化”,可真不是。它是慢慢发展的病,等到骨折才发现,多半已经挺严重了。
林阿姨属于典型的一类人: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一减少,骨头就像失了根的豆芽,撑不住了。再加上饮食不均、运动少、晒太阳少,骨头就一天天“缩水”。
她以为喝芝麻糊能补钙,结果半年过去,骨头没紧实,反倒更松了。为啥?问题出在“补得对不对”上。
芝麻确实含钙,但你得看怎么吃。黑芝麻每100克含钙约780毫克,听着挺吓人吧?可你一天吃多少?
一碗芝麻糊,最多放个10克,钙含量也就七八十毫克,再扣掉吸收率,能进骨头的没几个。更别提市面上的速溶芝麻糊,糖分一大堆,芝麻含量少得可怜。
钙不是你吃了就能吸收。钙的吸收要靠维生素D,而维生素D得靠阳光合成。你整天窝在屋里,钙吃得再多也白搭。就像你把水倒在封死的水瓶上,它也进不去。
芝麻里还有草酸、植酸,这俩是“钙的天敌”,会跟钙结合,形成难吸收的钙盐。等于说,芝麻糊这碗东西,补钙没补上,反倒“截胡”了钙的吸收。
不仅如此,芝麻脂肪高,热量也不低。林阿姨香香甜甜喝了半年,体重涨了四斤。体重一涨,关节负担更重,骨头更吃不消。她原本想着靠芝麻糊“以黑补黑”,结果让骨头更吃力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是实打实的现实。
那补钙到底该怎么补?光靠食补确实不太够。成年人每天钙推荐摄入量是1000毫克左右,而很多人的饮食远远不达标。牛奶、奶酪、豆制品这些才是优质钙源。
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含钙200多毫克,而且吸收率高,堪称“补钙小能手”。可惜很多人喝不了牛奶,或者嫌麻烦,才想着靠芝麻糊“取巧”。
运动也是关键。骨头不是越不用越保值,而是越用越强壮。特别是负重运动,比如快走、跳绳、爬楼梯,能刺激骨细胞生长,像给骨头“打桩”。
林阿姨半年里吃了不少芝麻糊,可一天到晚坐着不动,骨头像木头一样没刺激,钙也“懒”得往骨头里跑。
有时候还得查查身体是不是“拦路虎”。比如胃肠功能不好,钙吸收自然差;肾脏代谢异常,也会影响钙的利用。
还有些人长期吃某些药物,比如激素类药或抗癫痫药,也会加速骨丢失。这些问题,靠芝麻糊解决不了,得从源头上调整。
其实林阿姨不是没心补,只是被“健康传言”带偏了方向。她觉得芝麻糊天然、安全、不贵,喝着也舒服,就“盯死”这一种补法。可健康从来不是靠单一食物撑起来的。
再说回来,骨质疏松也不是“老年病专属”。有些年轻人骨密度也低得惊人,尤其是节食减肥、不运动、喝碳酸饮料过多的一群。
骨头发育期没打好底子,将来更容易塌方。骨质疏松是“沉默的杀手”,没症状不等于没问题。等摔一跤骨折,才发现骨头早就不行了。
补钙不能靠传说,得靠科学。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钙剂+维生素D联合使用,再加上一些促进骨生成或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比如双膦酸盐类。医生会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结合年龄、病史、生活习惯,来判断怎么治、治多久。
林阿姨后来换了思路,每天喝一杯牛奶,午饭后到小区转两圈,还跟着社区做广播操。3个月后复查,骨密度略有改善。
她自己都笑了:“原来不是吃得多管用,而是吃得对才行。”芝麻糊她也没彻底放弃,每周喝两次,换成自己炒芝麻磨的,糖少、芝麻多、量也控制得当。这才算是把“补骨之路”走上正轨。
说到底,骨头这事,靠的是“日积月累”,不是“灵丹妙药”。想靠一碗芝麻糊解决问题,就像指望每天吃一瓣蒜能治高血压,听着有道理,其实不靠谱。
不怕大家笑话,门诊里还真不少人是芝麻糊“信仰者”,但检查结果都提醒他们,骨头不是靠“吃得香”就能硬的。
芝麻糊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迷信。就像你想拔河,不能光练一只胳膊,得全身协作。补钙是个系统工程,要吃得对、动得勤、晒得够、查得明白。
所以啊,别让“补钙”变成“补心安”。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的,前提是你得对它上点心。别等骨折那天,才后悔“我以为芝麻糊够了”。
吃芝麻糊但别让它“占了补钙的大头”。就像种庄稼,光浇水不施肥,地里长不出好苗。骨头的营养需要多种维度,全靠芝麻糊,这场仗没法打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王学芬,刘军,李文静,等.骨质疏松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4,30(04):491-496.
[3]刘姗姗,赵玉兰.黑芝麻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7):206-210.
来源:岐黄医道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