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青年卒中,绝非“卒”不及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2 15:23 2

摘要:曾几何时,你以为脑卒中只是老年病?残酷的数据揭示新趋势:我国每10名卒中患者中,就有1人年龄低于45岁。熬夜加班、奶茶“续命”、久坐刷剧……这些年轻人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正在无声地加速血管危机。更严峻的是,我国卒中发病年龄较欧美提前整整10年,卒中防控已前移至

曾几何时,你以为脑卒中只是老年病?残酷的数据揭示新趋势:我国每10名卒中患者中,就有1人年龄低于45岁。熬夜加班、奶茶“续命”、久坐刷剧……这些年轻人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正在无声地加速血管危机。更严峻的是,我国卒中发病年龄较欧美提前整整10年,卒中防控已前移至青年阶段。

近日,一名26岁男性在颈部按摩后4小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经急诊确诊为颈动脉夹层引发的脑梗死。这类因特殊诱因导致的青年卒中正日益常见。究竟是哪些“元凶”在背后作祟?身体是否给过我们警示信号?又该如何为年轻的生命筑起坚实防线?

一、青年卒中:悄然年轻化的“生命刺客”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造成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而青年卒中特指18-45岁人群发生的脑卒中,占全部卒中患者的10%-15%。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青年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约40%,且约60%的患者发病前存在长期熬夜等危险因素。这一群体正值社会主力与家庭支柱,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加强早期预防与公众教育刻不容缓。

二、隐匿的推手:青年卒中的复杂病因

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较老年人群更为复杂,具有"传统危险因素与特殊病因并存"的显著特点。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仍占主导(约80%),但心源性栓塞(如卵圆孔未闭)、动脉夹层、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遗传因素等特殊病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这类患者常被误诊为“熬夜所致头晕”或“焦虑症”等,导致诊断延误。

(一)血管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不良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熬夜等)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加速血管斑块形成,引发血栓。

(2)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

1) 动脉夹层(颈部按摩、剧烈活动等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

2) 血管畸形(烟雾病、颅内动脉瘤、纤维肌发育不良、遗传性小血管病)。

3) 血管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二)心源性栓塞

心脏疾病导致的栓子脱落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

(1)房颤(增加血栓风险)。

(2)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3)卵圆孔未闭(青年隐源性卒中占40-50%)。

(4)心脏肿瘤(左心房黏液瘤)。

(三)血液高凝状态

(1)先天性(抗凝血酶III缺陷、蛋白C/S缺乏)。

(2)获得性(抗磷脂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3)药物/激素影响(如避孕药、妊娠期高凝)。

(4)肿瘤相关(癌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导致血栓形成)。

(四)其他病因

(1)心理压力(长期焦虑、高压工作增加卒中风险)。

(2)隐源性卒中(30-40%的青年卒中病因不明)。

三、身体的警报:别把“中风”当“疲劳”

青年卒中的症状与老年卒中类似,但易被误认为“太累了”,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突发视力障碍、视野缺损

眩晕、呕吐、行走不稳

剧烈头痛(“一生中最痛”可能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或行为异常

四、关键时刻能救命:BEFAST识别法则

‌B(Balance)——难平衡:突然行走不稳或失去平衡

‌E(Eyes)‌——看不清:单眼/双眼视力骤降

‌F(Face)‌——脸不正:一侧嘴角歪斜或面部麻木

‌A(Arm)‌——臂不平:手臂无力或持物困难

‌S(Speech)‌——语不灵:说话含糊或理解障碍

‌T(Time)‌——抢时间:立即拨打120,把握‌4.5小时黄金救治期

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五、诊断是关键:明确病因与责任血管

(一)影像学检查

CT平扫:紧急排除脑出血

MRI(DWI):脑梗死诊断"金标准",可早期发现病灶

血管检查(CTA/MRA/DSA):明确血管病变(狭窄、夹层、畸形等),DSA最准确

(二)心脏评估

心电图、心脏超声(发泡试验查卵圆孔未闭)

动态心电监测(捕捉阵发性房颤)

(三)血液检查

凝血功能、免疫指标(筛查血管炎、抗磷脂抗体等)

六、全面防治:构建年轻生命的防线

(一)急性期治疗

(1)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

动脉取栓(大血管闭塞,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

(2)出血性卒中

控制血压、降低颅压

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或介入治疗

(二)长期管理与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戒烟限酒。

(2)药物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脂治疗。

(3)血管评估:定期筛查(如颈动脉狭窄、动脉瘤),必要时手术或介入治疗。

(4)康复训练:急性期后尽早开始,促进功能恢复。

关键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坚持长期规范管理!

青年卒中,从来不是偶然。它是身体为不良生活方式亮起的红灯,是长期健康隐患的最终爆发。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失衡的作息以及被忽视的血管危机。

但危机,同样意味着转机。

早一步识别(牢记"BEFAST"预警信号)。

早一步干预(控制三高、管理心脏风险)。

早一步改变(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缓解压力)。

每一分预防,都是对未来生命的投资。

作者:王丽君、甘丽芬、张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审阅: 张永巍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来源:东方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