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秦始皇 ,秦国也不会灭亡?看看秦国崛起史,你就明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5 20:52 2

摘要:公元前822年,西戎入侵并占领西犬丘,周宣王任命嬴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讨伐西戎。但此时秦人战力薄弱,一战即溃,嬴仲战死,秦地被西戎占领,秦人几乎被屠戮殆尽,仅嬴仲之子嬴其(秦庄公)侥幸逃生。

如果没有秦始皇 ,秦国也不会灭亡?看看秦国崛起的历史,你心中就会有答案!

秦国的先祖,可追溯至尧舜时期的大费,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但彼时嬴氏身份低微。

商朝时,大费后代仍以给帝王驾车为业;西周时期,其后人非子因擅长养马,被周孝王看中。

转折发生在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将甘肃天水一带名为“秦”的小块土地封给非子,令其在此养马,同时抵御西戎部落入侵。

自此,非子和他的后代,就有了正式封地与身份,“秦人”的名号由此而来。非子去世后,其曾孙嬴仲(秦仲)继位。

公元前822年,西戎入侵并占领西犬丘,周宣王任命嬴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讨伐西戎。但此时秦人战力薄弱,一战即溃,嬴仲战死,秦地被西戎占领,秦人几乎被屠戮殆尽,仅嬴仲之子嬴其(秦庄公)侥幸逃生。

嬴其逃往西周都城求援,周宣王赠予其七千士兵,并承诺“夺回的领地全部分给你”。身负杀父之仇的嬴其率军反击,成功击败西戎,收复秦地与西犬丘,获封“秦庄公”。

此次危机让秦人凝聚起“舍命守家园、拼命杀敌人”的精神,经一百三十五年惨淡经营,卑微的秦人,终于拥有了稳固封地,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驾崩,其子嬴开(秦襄公)继位。此时西周周幽王昏庸无道,犬戎反叛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之子姬宜臼(周平王)召集诸侯求援。

秦襄公抓住机会,率先出兵击退犬戎,并支持姬宜臼继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决定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邑(今洛阳),秦襄公再次领兵护送周王室安全抵达。

两次护驾,让秦襄公深得周平王信任,周平王正式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岐山以西的领土,全部赐予秦国。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西周灭亡、东周开启,春秋时期随之到来。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去世,其子嬴康(秦文公)继位。

秦文公重视文化建设,设立史官、颁布文化法令,推动秦地百姓开化;公元前750年,秦文公率军击败西戎,占领岐山全部领土,他主动将岐山以东土地献给周王室,自留岐山以西,秦国由此走上“称霸西戎”之路。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驾崩后,秦宪公嬴立、秦出子嬴曼、秦武公嬴说、秦德公嬴嘉、秦宣公嬴恬、秦成公嬴载相继继位。

五十七年间,秦国先后击败邽、冀两部落,收复杜镇、吞并小国,领土延伸至关中地区,虽地处远离中原的边陲,却成功搭上春秋争霸的末班车。

公元前659年,秦成公嬴载驾崩,其弟嬴任好(秦穆公)继位。因秦地多山川、较中原贫瘠,秦穆公最初制定“东进中原”目标。

为结交中原霸主晋国,他迎娶晋献公之女;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扶持小舅子晋惠公继位,晋惠公承诺割让河西八城,却在继位后反悔。

公元前648年,晋国大旱,秦穆公不计前嫌,向晋国输送粮食;次年秦国大旱,晋国却恩将仇报、出兵攻秦。秦穆公怒率全国兵力反击,大败晋军并活捉晋惠公,最终因姻亲关系,释放晋惠公。

经此一役,秦穆公认清“中原大国实力均衡,争霸时机不成熟”,转而向西发展。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任用熟悉西戎的由余为将,率军击败西戎主力、生擒西戎王,一举吞并十二个西戎小国,领土扩大至上千里。秦国自此“称霸西戎”,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驾崩后,其子嬴罃(秦康公)、孙子嬴稻(秦共公)相继继位,二人试图向东挑战晋国,却因实力差距悬殊,多次征战均未成功。此时的秦国虽为春秋五霸,却仍弱于齐、晋、楚,属二等强国。

公元前604年,秦桓公嬴荣继位,他荒废国政、致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597年,秦桓公偷袭晋国失败,被晋将魏颗击败;

公元前578年,再次攻晋又遭惨败,次年秦桓公去世,秦景公嬴石继位。此时楚国终止与秦国的联盟,秦国无力对抗晋国,被封锁在崤山以西,只能独自发展。

公元前537年秦景公驾崩后,至公元前385年,在一百八十一年间,秦国始终未能冲出崤山,且内部混乱,军队战力低迷。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任用吴起攻秦,占领河西之地;秦惠公试图夺回,反被吴起击败,丢失关中;

后秦惠公调集五十万大军,又被吴起五万军队击溃,秦国濒临灭国,幸因韩、赵、魏内部分裂才得以喘息。

最终秦献公嬴师隰“砸锅卖铁”,在少梁之战中惨胜魏国、俘虏魏将公孙痤,促成两国结盟,秦国才勉强存活。此阶段,秦国从春秋五霸,沦为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嬴师隰驾崩,其子嬴渠梁(秦孝公)继位,他是“奋六世之余烈”的首位君主。此前秦国已衰落两百余年,沦为六国轻视的边陲小国,秦孝公继位后,立即向天下颁布“求贤令”,承诺“能强秦者,分土与共”。

卫国年轻人卫鞅(后称商鞅)闻讯而来,向秦孝公阐述变法强国之策,二人畅谈三天三夜,秦孝公当即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推行变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实施:废除世卿世禄制、禁止私斗、限制游民、重农抑商、鼓励垦荒、奖励军功,扩大秦国赋税与兵役来源。

公元前350年,第二次变法推行:废除井田制与分封制、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明确人口与赋税管理。两次变法彻底废除秦国旧制,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实力飙升,卫鞅因功被封“商君”,改称商鞅。

公元前341年,魏国与齐国交战大败,秦孝公派商鞅率军攻魏,击败魏军并俘虏魏将公子昂,魏国被迫割地求和,秦国收回丢失六十余年的河西之地,彻底摆脱“自保乏力”的危机,走上强国之路。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驾崩,秦国进入“六世余烈”阶段,历经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楚六位君主,一代更比一代强。

秦惠文王嬴驷继位后,为缓和变法与旧贵族的矛盾,车裂商鞅,但保留所有变法新政。

他积极对外扩张:公元前329年,派公孙衍攻魏,占领黄河以东上郡十五县;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攻灭蜀国、巴国,占领四川盆地;

公元前312年,攻楚占领汉中,灭北方义渠国。此举让秦国掌控“四川(产粮)、汉中(战略要地)、河东(战马产地)”,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对中原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驾崩,其子秦武王嬴荡继位,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甘茂攻韩,斩首六万、占领宜阳城,打通函谷关,彻底扫除秦军东出障碍,却因举鼎砸伤小腿骨去世。

由于无子嗣,其弟嬴稷(秦昭襄王)继位。他是秦国在位最长的君主,持续扩大领土:公元前298年,攻楚杀敌五万,占领十六座城池;

公元前293年,任白起为将,在伊阙之战杀敌二十四万,迫使韩、魏割让河南、山西大片土地;

联合燕、韩、赵、魏攻齐,由乐毅率军连下齐国七十三城,彻底打废齐国;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入楚都郢城,重创楚国;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白起诱敌深入,包围并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国壮年男子几乎灭绝,六国再无单独抗秦之力。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驾崩,秦孝文王嬴柱继位,虽在位仅三天,却立下关键举措——立嬴子楚(秦庄襄王)为太子。

秦庄襄王嬴楚继位后,周王室联合诸侯攻秦,被秦军击败,他派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终结八百余年周朝历史;

又派蒙骜攻韩、赵、魏,三战全胜,占领成皋、太原、榆次、高都等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已成为傲视天下的强国。

公元前247年,三十五岁的秦庄襄王驾崩,十三岁的儿子嬴政(秦始皇)继位,此时朝堂,由丞相吕不韦与赵姬(嬴政之母)把持。

吕不韦原为商人,因扶持秦庄襄王继位获封丞相;赵姬则与嫪毐私通,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二人共同掌控大权。

公元前238年,二十一岁的嬴政亲政,查清嫪毐与赵姬的私情,将赵姬软禁、车裂嫪毐,后罢免并逼迫吕不韦自尽。

亲政后的嬴政任李斯为相、王翦为将,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攻赵,占领河南、河北大片土地;

公元前231年,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公元前228年,王翦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派王贲(王翦之子)攻魏,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同年,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派王贲攻燕、代(赵国残余势力),占领辽东,燕国、代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南下攻齐,俘虏齐王田建,齐国灭亡。六国灭亡后,嬴政派军平定百越、西南蛮夷,完成春秋战国近六百年分裂后的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嬴政取“三皇五帝”之号,自称“始皇帝”,建立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驰道、秦直道,构建起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大秦帝国达到国力顶峰。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大兴土木(修长城、挖灵渠、建阿房宫、筑骊山墓),导致人们苦不堪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沙丘宫(今河北广宗)病逝,时年四十九岁。

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篡改遗诏,拥立秦始皇幼子嬴胡亥(秦二世)继位,赐死太子扶苏与大将蒙恬。

秦二世继位后,继续征调农夫守边、加速修建阿房宫。

公元前209年,900多名被征发前往渔阳的农夫,在大泽乡因大雨受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此事如同导火索,六国旧贵族(如项羽)、底层流民(如刘邦)纷纷响应,各地起义军诛杀秦官、攻占城池,秦军无力抵挡。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击败陈胜吴广后,与项羽交战,因赵高拒绝援军,被迫投降项羽;项羽率军西进,逼近关中。

危急时刻,赵高逼死秦二世,扶持嬴子婴(秦始皇之孙)继位,改称“秦王”。

公元前207年,子婴不甘做傀儡,与贴身侍卫联手杀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

但此时刘邦已率军攻破武关、峣关,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东),逼近咸阳。

子婴无奈开城投降,历经536年、三十四位君主的秦国正式灭亡。

秦始皇以雄才大略终结乱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其确立的制度、开拓的疆域,为后世王朝的发展与疆域,奠定筑牢了根基。

可叹的是,他属意的接班人扶苏,却因一封赵高、李斯伪造的矫诏含冤而死;昏庸的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加速了王朝的崩塌,最终让大秦帝国的最后余光,消散在秦末的战火之中。

来源:意想不到的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