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之前火过的“太古里牵手门”女主角董思槿,也就是大家叫的“石油姐”,又成了焦点。她之前因为和国企高管胡继勇的婚外情名声很差,账号被封、被大家骂过,现在又想靠着“黑红”的名气回到公众眼前。她每次出现都能引起一波讨论,关于道德底线、流量经济还有个人能
原创 百晓生谈历史
2025年8月,之前火过的“太古里牵手门”女主角董思槿,也就是大家叫的“石油姐”,又成了焦点。她之前因为和国企高管胡继勇的婚外情名声很差,账号被封、被大家骂过,现在又想靠着“黑红”的名气回到公众眼前。她每次出现都能引起一波讨论,关于道德底线、流量经济还有个人能不能翻身的事。
先回头说说引爆网络的“牵手门”,那是2023年6月7日高考那天,成都太古里的街拍照传开了。照片里一个穿旗袍的年轻女的和中年男的手牵手,看着挺亲密。后来发现男的是寰球工程的老总胡继勇,有家室,女的是他们公司的95后员工董思槿。 这事儿一曝光,更多料被扒出来:胡继勇不光和董思槿有关系,还被前妻举报跟别的女的有染,甚至有私生子;董思槿社交账号里晒的生活特奢侈,北京SKP积分240多万,意味着花了240多万,还说要换保险柜放珠宝。 之后胡继勇因为违反纪律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董思槿也被公司辞了,俩人职业生涯都毁了。大家反应这么大,不光是因为可能有权色交易,更觉得这是权力滥用、道德不行。胡继勇年收入顶多50万,却养着好几个情人,光董思槿花的就比他十年工资还多,钱哪来的肯定让人怀疑。
“牵手门”之后,董思槿删光了社交账号内容,暂时没了消息。但她没真闲着,2024年初,大概过了八个月,她在抖音用“Grace槿”的号开始尝试当网红。 她显然懂“黑红也是红”,账号很快有了2.4万粉丝,发了39条视频,大多是穿旗袍、走复古风。后来还直播带货,卖衣服、分享医美,直播间弄得挺有文化感,摆了好多书。面对网友拿“牵手门”调侃、讽刺,她都不接话,心理素质挺强。 首播就有1800多人看,点赞1.8万。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讽刺她教怎么“钓老板”,有人说她脸皮厚,还有人拿太古里开玩笑,不管好的坏的,都带了流量。 不过这次复出没撑多久,抖音说她违反社区规定,把账号封了。有意思的是,封之前她最后一条动态是晒五个月花了43万的账单,还配文“恋爱不一定开心,每月花八九万挺开心”,这炫富操作更让大家不满了。首次复出虽以失败告终,但董思槿已经试探出了公众反应的边界,也为她后续的行动积累了经验。2025年中,她又出来了,这次更小心。不用本名或跟“牵手门”有关的账号,开了好几个小号发东西,内容也从之前的争议话题转成了时尚分享、女性生活这些比较中性的。
有个小号叫“Grace槿”,有3.5万赞、2.4万粉,写着“爱旗袍、爱复古的工科女”,IP在北京,跟之前人设对上了。还有个小号,粉丝很少,7262个粉,内容更加低调。
被封后,董思槿悄悄又回短视频平台了。不过这次学“聪明”了,镜头只露手、咖啡杯,要么就对着自己的好身材拍,死活不露脸。
虽说不露脸,但她这“隐身视频”全是戏:先是“氛围感”拉满,然后又向大众炫耀自己凹凸有致的好身材,肯定会吸引到一群“狼友”。她账号粉丝不多,但每条视频点赞都破千。有人骂她“洗白”,有人却佩服:“这心理素质,绝了!”董小姐现在这套“隐身术”,说白了是赌网友的“好奇心”。但短视频时代,光靠神秘感撑不了多久。她要么彻底转型(比如做幕后),要么等风头过了再露脸,不然迟早凉透。 不过董思槿似乎铁了心要“暗箱操作”,最近开始接小众品牌推广,视频里只配音不露面,广告费比普通网红低,但品牌方看中她的“话题性”。
很明显,这次她抗压能力更强了,不回避,要么模糊回应,要么幽默化解,慢慢把话题往现在的内容上引,不再揪着过去的丑闻不放。 虽然如今大家对“劣迹人物”的容忍度好像有点变化。平台管得还挺严,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很快就会被处理;但大家对“黑红”人物的好奇心和围观热情也没减,这就让董思槿这类有争议的人有了生存空间。她的小号流量没第一次复出时高,但关注的人挺稳定,有的是真对她的内容感兴趣,有的就是等着看后续。 董思槿这事儿不是个例。2025年8月,之前因为劈腿粉丝、要奢侈品塌房的前NCT成员黄旭熙,也演短剧想复出,被网友骂“资本洗白快”,但有专业导演团队支持。这说明娱乐圈和流量经济对“黑红”人物态度挺矛盾,表面骂着,暗地里却在用。 大家对这事儿的看法分裂得厉害,其实是道德审判和流量经济撞在一起。 保守派觉得董思槿挑战了道德底线,破坏别人婚姻还不悔改,靠恶名赚钱,就是“以臭为香”,该一直抵制。觉得把她打造成网红IP,就是无视对错、挑衅公序良俗,该被骂。 另一部分人更实际,觉得现在流量至上,她这么做就是顺应规则。觉得她出了那事儿,估计没单位要,靠这点资源谋生也能理解。 女性主义者从性别角度看,觉得她受的舆论压力比胡继勇大,反映出男女道德标准双标。虽然她做得不对,但大家对她的苛责里有对“性感女性”的偏见,而胡继勇受了处分就淡出视线,没人一直盯着了。
还有人把矛头指向流量经济,说平台算法就喜欢互动高的内容,不管好坏,“黑红也是红”成了共识,所以才会有董思槿这样的人。觉得只要流量奖励机制不变,封了一个董思槿,还会有别人学她。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一边骂她“无耻”,一边又去她直播间围观;平台封她号,却因为她的内容有了更多用户活跃度;品牌方表面疏远,暗地里可能还惦记她的关注度。这种集体的表里不一,就是数字时代的道德难题。 这事儿还引出个更深的问题:社会该怎么对待有道德污点的公众人物?互联网记性这么好,是不是犯一次错就得一辈子受罚?这能看出社会的宽容度和正义观。 支持严惩的人觉得,董思槿这样的公众人物,行为有示范作用,必须比普通人受更严的惩罚,才能维护道德秩序。还说她没真心反省,只是换着法儿赚流量,不能纵容。 另一派觉得人都有重新开始的权利,她已经付出了代价,不能一直把她边缘化。说她主要是私德问题,不是犯罪,应该允许她靠诚实劳动(哪怕是直播带货)重新融入社会。 从社会管理来说,这事儿没标准答案。太严了可能让她破罐子破摔,更不合群;太松了又起不到道德约束作用。或许该在个人努力改变和社会监督之间找平衡,既给机会重新开始,又得盯着别再犯浑。 总之,董思槿的故事还没完结,她每次想复出,都是在试探大家能接受的底线。而咱们普通人的每一次点赞、评论或者举报,其实也在帮忙划这条线。这么看,“石油姐现象”不光是她一个人的事儿,更关系到咱们一起定下的数字时代的规矩。 这位“石油姐”用她不寻常的选择,一直在挑战网上的道德底线和商业逻辑。从2023年成都太古里那张改变她命运的街拍照,到2025年换着号想复出,她的经历能看出这个时代最矛盾的地方。
不管你对董思槿是啥态度,她的故事都挺有警示意义。对那些想快速出名的年轻人来说,她让大家看到走捷径的风险;对平台和监管部门来说,她凸显了管内容的复杂性;对咱们普通网友来说,也能让咱们想想自己围观的行为,每次点击、评论、转发,其实都在无形中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注意力规则。 “牵手门”过去两年,胡继勇早就没人关注了,董思槿还在想各种办法“出来”。这种男女待遇不一样的情况,其实挺值得社会学者好好研究的。也许董思槿最后能找到个生存的小缝隙,也许又会在网上消失。但不管怎样,关于道德、流量和名声的讨论,还会在网上继续下去。 这么说来,“石油姐”不光是一个人,更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她代表着流量时代咱们都面临的道德难题,也代表着每个人点下关注按钮时,那些不起眼但很重要的选择。
来源:东方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