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人都有啥特点?网友调侃:关键要没心没肺,不内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9:30 4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年过七旬还精神矍铄、走路生风的人,不少;可你问他们长寿秘诀,张嘴就来一句:“我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命”。听着像玩笑,背后却藏着不少门道。现代人病不在身,病在心;死不在老,死在累。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活得久、活得自在的人,往往都不是爱操心的主儿?相反,那些一事挂心、凡事较真的人,反倒容易“早衰”。这不是道听途说,是真有说法、有数据的。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近六成中老年人存在明显的精神焦虑或情绪压抑问题,与慢性病、免疫力下降息息相关。这说明啥?心事太多,命就不长。

长寿这回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未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你吃得多养生餐、跑得多步就一定能长命百岁。真正的秘诀,往往藏在那些不被重视的“小毛病”里——心气顺、脑子松、情绪稳。

有一说一,“没心没肺”这词儿,咱老百姓说得糙,但说得不假。

你看那些活得长的人,大多有几个共性:不爱内耗、不太较劲、情绪稳定、爱笑、能睡、能吃。就是“心宽”二字。

别光听着顺耳,咱今天就捋一捋,这“没心没肺式长寿”,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

先来说说“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全球七成以上的疾病都与情绪有关。焦虑、抑郁、愤怒、恐惧……这些情绪不是空耗,是实打实地在“吃掉”你的免疫细胞。

一项《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人,其免疫球蛋白A水平显著下降,抵抗病毒能力明显减弱。简单说,心里烦,身体就跟着垮。

而“没心没肺”的人,恰恰就像给自己装了个“防内耗滤网”。别人生气,他笑笑;别人焦虑,他呼呼大睡。看似“佛系”,其实是懂得自我保护。

有人活得累,是因为事事都想赢。可你见过哪个长寿老人,是靠争强好胜活下来的?人这一辈子,气是越争越多,寿是越争越短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对1200名老年人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性格豁达、不纠结、不斤斤计较的老人,比性格急躁、爱较劲的人平均寿命长了7.5年

是不是有点意思?“吃亏是福”这句老话,原来还真不是白说的。

这是现在年轻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词。所谓内耗,就是“人在干、心在烦”,明明没事,却整天自我脑补,把自己逼疯。

你以为这只是心理问题?不,内耗是一种“慢性自残”。它会让你睡不着、吃不下、休息不好、免疫力低、内分泌乱,最后百病缠身。

202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高精神内耗人群,其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提升了48%,慢性疲劳症状概率提升了63%。是不是吓人?这可不是“爱想太多”那么简单。

所以人活得长,靠的不是精打细算,而是心里不打结。有事就说,有气就放,有累就歇。别拧巴,别死撑。

当然啦,除了心态,还有一件事特别关键——“节奏”。

你发现没?越是长寿的人,生活节奏越慢。他们不赶时间,不抢风口,不卷人生。饭吃得慢,话说得慢,气撒得慢,心放得慢

这不是懒,是会过日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曾发布数据,节奏慢、作息规律的人,慢性病发病率比快节奏人群低了30%以上。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是不是“佛系到底”就能活得久?

也不尽然。长寿不是懒出来的,而是“懒得生气、懒得争执、懒得折腾自己”。但在身体上,人家可一点儿不懒。

你去看那些八九十岁还健在的老人,哪一个不是天天遛弯、打太极、种菜、晒太阳?动得慢,不等于不动。反倒是那些整天窝着不动、一躺就是一天的,早早就被病拖垮了。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也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日均步行超过4000步的人,其心血管病发生率下降了近50%。

也就是说动,是长寿的关键,但不是“拼命地动”,而是“适度地动”。这就是“懒中有劲,劲中带养”。

再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社交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的老人明明身体好好的,却突然“撒手人寰”?其实孤独,是中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

某地一项老年人健康研究显示,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38%,而经常参与社区、老年活动的,仅为12%

人啊,是群体动物。老了不怕病,怕的是没人说话。说句心里话,哪怕天天下棋、打麻将、唠家常,也比一个人瞎琢磨强

说到这儿你可能也想起来,那些“长寿村”的老人,哪一个不是天天三五成群,哪怕不说话,也要一起坐着晒太阳。这不是凑热闹,是在续命。

再往深了说,其实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铁律”:不纠结过去,不害怕未来

很多人一辈子活在“早知道”和“要是当初”里头,整天懊悔、担忧、焦虑。可你看那些活得久的,他们从来不回头看,也不往前吓自己。

有病就治,能吃就吃,能睡就睡。他们懂得“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这份“活在当下”的本事,就是大智慧。

当然啦,咱说了这么多,不能全靠“心宽”这碗鸡汤活命。基础的健康习惯,还是得有

不抽烟、少酒、饮食清淡、作息规律、定期体检,这些老掉牙的事儿,真不是白说的。你看长寿的人,哪个不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里,一点点养出来的?

中国老年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健康寿命超过80岁的老人中,九成以上有固定作息、均衡饮食的习惯不是吃了啥仙丹,而是天天做对了那些“小事”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神药神疗法”了,长寿从来都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而是日积月累的“惜命”

说到底活得久的秘诀,不在于你比别人吃得好、睡得多,而在于你比别人“想得开”。

别太较真,别太操心,别太折腾自己。人这一生,能活明白的,才活得长

如果硬要总结一句,那就是:不把自己活成根筋,反倒能活得像根藤——柔软、灵活、能扛事儿,还不容易断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没心没肺”却越活越精神的长寿老人?欢迎留言聊聊他们的秘诀,说不定你也能从中找着点“活法”。

参考文献:
[1]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负面情绪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2023年第32卷第4期
[2]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2024年版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知识科普,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传播积极生活理念,内容科学严谨,符合国家宣传导向,若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