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妈70多岁,吃饭挑剔,米饭不爱吃,面食又不敢吃,天天吃杂粮糊糊,吃得愁眉苦脸的。阿芳姐说:“她老人家嘴上不说,眼神都透着委屈。”我一听就急了,血糖高不是不让吃面食,关键看怎么吃。
身边的亲戚阿芳姐最近有点烦,昨天晚上她发微信,说“我妈血糖又高了,这几天都不敢给她吃面条了。”
她妈70多岁,吃饭挑剔,米饭不爱吃,面食又不敢吃,天天吃杂粮糊糊,吃得愁眉苦脸的。阿芳姐说:“她老人家嘴上不说,眼神都透着委屈。”我一听就急了,血糖高不是不让吃面食,关键看怎么吃。
我爸也是个面食爱好者,尤其爱吃馒头,小时候我妈蒸馒头,他一个人能吃仨。退休以后查出来空腹血糖6.8,我妈立马戒了他所有面食。我劝了好久,她才接受“不是不能吃,而是得吃得对”这个说法。很多人都误以为血糖高要和面粉绝缘,这是个大误区。
面食不是“坏东西”,真正影响血糖的是它的升糖速度和加工方式。比如同样是面条,挂面和手擀面升糖差得远。同样是馒头,白面馒头和加了燕麦粉的馒头,血糖反应完全不同。讲到底,面食能不能吃,怎么吃,吃多少,搭配啥,这些才是关键。
像我们家,后来我爸的早餐改成了加了豆渣的全麦馒头,搭配一碗鸡蛋紫菜汤,再来半个黄瓜,血糖控制得稳稳的,精神也好。控制血糖不是节食,而是科学搭配。
我婆婆前段时间迷上了水饺,天天包,天天吃,馅儿还喜欢放粉条和猪肉。我看了直皱眉头,这种吃法,别说血糖高的人,血脂正常的人也容易出问题。
我建议她换成胡萝卜鸡胸肉馅,面皮用一半荞麦面,吃的时候蘸点醋不蘸酱油,顿顿吃也没事。饺子的关键不在馅儿香,而在升糖不快。
包子也是不少老年人的心头好,我妈每次去早市都爱买韭菜鸡蛋包,一买仨,一顿全吃。后来我让她换成杂粮面皮,一次吃一个,搭配一碗绿豆汤,吃得满足,血糖也稳。很多人不知道,改变一点点比例,就能带来大不同。
说到面条,我家孩子最爱西红柿鸡蛋面,尤其是放学回家后那一碗,吃得香得很。我给他做的时候用的是鸡蛋面,面条煮熟后再冲一遍冷水,这样能降低升糖指数。热面条直接吃,血糖升得快,冷水冲一下,血糖反应会慢很多。
血糖的升高速度,跟食物的“消化速度”关系特别大。简单说,加工越精细、结构越松散,吃进去就越快变成糖。像白面馒头、白面包,松松软软的,一咬就烂,血糖也上得快。而杂粮馒头、豆渣馒头,咀嚼久一点,消化慢,升糖也慢。
有一次我给我爸做了碗荞麦挂面,加了豆腐、木耳和青菜,他吃完直夸“这面有嚼劲”。我告诉他,这种面耐嚼是好事,越耐嚼的食物,升糖越慢。这种“慢”对血糖高的人来说,就是福音。
说穿了,吃面食要讲“组合”。单吃白面馒头,血糖飙得快;配上鸡蛋、青菜,甚至加点醋,升糖速度就能慢下来。加蛋白质和纤维,是控制血糖的“黄金搭档”。
前几天邻居老李来串门,说他媳妇血糖最近高得厉害,医生说要注意主食,他就干脆不让她吃面食了。我说你这是“矫枉过正”,长期低碳水反而会让身体更敏感,血糖波动更大。关键是调整质量,不是完全删掉。
我建议他媳妇早餐可以吃一块南瓜豆渣馒头,搭配一个水煮蛋和一小碗杂粮粥,既能吃得饱,又不会血糖飙升。她试了几天,血糖果然降下来了,人也精神了。
我还提醒他注意吃饭顺序。先吃菜,再吃蛋白质,最后才吃主食,这个顺序能缓冲血糖升高的速度。我家人现在吃饭都按这个顺序来,顺序对了,血糖就稳。
还有一点特别多人忽略,就是面食的“冷却再加热”效果。前不久我做了红豆沙全麦包,一次蒸了一锅,吃不完放冰箱。第二天热了一下吃,味道没变,但血糖反应居然更稳定。这是因为淀粉冷却后会形成“抗性淀粉”,不容易被吸收。
冷藏后的面条、包子、馒头,再加热后吃,对血糖更友好。这招特别适合有血糖问题的人,不用牺牲口感,还能控糖。
还有人问我,“是不是杂粮面食就一定健康?”其实也不是。很多所谓的“杂粮馒头”,杂粮含量不到10%,吃起来跟白面差不多。所以买的时候要看配料表,杂粮排在前面才算真的多。
自己做的话,可以加燕麦粉、豆渣粉、全麦粉,比例至少占到一半,这样的杂粮面食才真正有控糖效果。别光看颜色,深色不代表健康,关键看成分。
我家现在每周会有两三顿是面食日,不避讳,但会换着花样做。有时候是全麦发糕,有时候是荞麦面疙瘩汤,有时候是豆腐馅水饺。每次吃完,测血糖都稳稳的,说明吃法对了,问题就不大。
很多人觉得控制血糖就是吃得清汤寡水,其实是没找对方法。吃得好、吃得巧,才是长久之计。我婆婆前段时间血糖偏高,天天吃煮南瓜,吃到烦了。我给她做了南瓜燕麦包,吃了一口就笑了:“这才像吃饭!”
食物不该是压力,而是调养的工具。只要掌握关键点,血糖高也可以吃得开心。我爸现在每次吃完馒头都不再担心,而是心安理得地说一句:“这顿吃得稳。”
身边这些真实的小事让我越来越确信,营养不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每天的选择。面食不是敌人,错误的吃法才是。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JenkinsDJ,etal.Glycemicindexoffoods:aphysiologicalbasisforcarbohydrateexchange.AmJClinNutr. 3. LudwigDS.Theglycemicindex:physiologicalmechanismsrelatingtoobesity,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JAMA. 4. SlavinJL.Dietaryfiberandbodyweight.Nutrition. 5. Foster-PowellK,etal.Internationaltableofglycemicindexandglycemicloadvalues.AmJClinNutr.来源:丐帮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