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期,天津美术馆内正上演着一幕跨越时空的温情画面:数十个亲子家庭席地而坐,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播放的33年前国产经典影片《三毛从军记》。孩子们时而为三毛的滑稽遭遇捧腹,时而为战火中的艰难处境蹙眉,小小的身影在光影流转中,与那个顶着三根头发的经典形象完成了一场奇妙
《永远的三毛——〈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展》开展。人民网记者 李丹摄
暑期,天津美术馆内正上演着一幕跨越时空的温情画面:数十个亲子家庭席地而坐,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播放的33年前国产经典影片《三毛从军记》。孩子们时而为三毛的滑稽遭遇捧腹,时而为战火中的艰难处境蹙眉,小小的身影在光影流转中,与那个顶着三根头发的经典形象完成了一场奇妙对话。
展馆里亲子家庭席地而坐观看影片。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这场特殊的“观影会”,源于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正在举办的《永远的三毛——〈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展》。
“我是看着三毛长大的,想让孩子也认识这个勇敢的小英雄。”带着7岁女儿观展的李女士,用一句朴实话语道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那些镌刻在一代人记忆里的经典IP,正通过这样的展览,悄悄完成代际间的情感传递。
在展厅陈列的不同时期《三毛从军记》绘本前,5岁的小男孩指着彩色画册,兴奋地向妈妈介绍:“这就是我每天读的三毛!他虽然只有三根头发,却能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枪训练,饿肚子也不放弃任务。”
不同时期的《三毛从军记》绘本陈列在展柜里。人民网记者 李丹摄
稚嫩的童声里,三毛在战火中辗转奔波的啼笑皆非与辛酸往事被重新诠释: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从漫画线条中读懂了坚强与勇敢;成年人则在熟悉的画面里,一点点重拾童年记忆。
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没想到时隔三十年,这些图画依然能让孩子产生共鸣,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经典IP如何突破时代壁垒、持续“保鲜”?这成为当下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张堃曾谈到自己的观察:“从‘浪浪山’意外走红就能看出,老IP的生命力远超想象。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记忆,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代的文化新宠。”
记者了解到此次策划三毛原稿展,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借助暑期亲子消费的黄金窗口,让张乐平先生笔下的经典形象,重新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数据显示,暑期向来是文化消费市场的爆发期,家庭出游带动的文化需求,往往能形成巨大的流量池。如何将这些流量转化为文化传播力?
张堃的尝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引入“三毛”这一国民级IP,既为亲子家庭打造了兼具艺术熏陶与历史教育的文化场景,也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孩子们在三毛的故事里触摸历史温度,家长们在经典重现中重拾青春记忆,这种跨代际的情感共鸣,让文化传承有了更生动、更可感的表达。
“天津深厚的历史底蕴,需要这样有温度的创新实践来激活。”张堃表示,未来会继续探索经典IP与现代传播的融合路径,让更多沉睡的文化记忆苏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事实上,不仅是“三毛”,越来越多的经典IP在暑期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中重焕生机。
国家文物局此前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博物馆优化服务,也为经典IP的展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比如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民俗博物馆实行免预约排队入馆,北京地区文博场所推出“错时开放”机制,敦煌市博物馆提前入馆时间等,都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场馆,近距离接触经典文化内容。
在上海,“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大陆首站,就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粉丝:70后、80后在展览中重温童年回忆,00后等年轻一代则通过现代媒体渠道了解哆啦A梦,在展览里感受它所代表的梦想与友情。中国的“孙悟空”这一超级IP,同样跨越代际传递力量:70后从《大闹天宫》中看到时代精神的写照,80、90后在《大圣归来》里找到自我成长的隐喻,00后则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中,将其视作打破规则、追求自我的象征。
这些经典IP借助技术赋能与情感重构,不断打破次元壁,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
暑期博物馆里,经典IP的“逆袭”从来不是简单的展览陈列,也不只是一场短暂的消费热潮,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它们正不断书写着新的故事,默默连接起过去、现在与未来。
“天津深厚的历史底蕴,需要这样有温度的创新实践来激活。”张堃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经典IP与现代传播的融合路径,让更多沉睡的文化记忆苏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