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人修持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作者:洞见jinian
每一次的开窍,都是在邂逅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人一旦开窍,性格就变了,洞见,13分钟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洞见
,
将在08月27日 18:00 直播
预约
林清轩新品发布,七夕折扣好优惠!
洞见
,
将在09月04日 18:00 直播
预约
洞见11周年宠粉,万元礼感恩送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人修持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每个人都有一个开悟期,而开悟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头脑闭塞的人,内心缺乏力量,就容易焦虑敏感,到最后只会越混越差;
而真正能开窍的人,内心足够富足,可以理解世界、觉醒人生。
开窍与不开窍的人,过的是两种人生。
如果你也有这十点开窍的表现,那就要恭喜你了。
说话做事开始有目的性。在黑蚁群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大多数蚂蚁每天都在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
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作“懒蚂蚁”。
可当蚁群断粮以后,那些勤快的蚂蚁都一筹莫展。
而懒蚂蚁们却能带领蚁群,找到早已侦查到的新的食物来源。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和侦查上面。
它们对新食物的持续探索,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你看,没有目的导向的努力,往往只是在原地打转。
开窍的人,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是有目的性的。
他们可以精准定位自己的任务和目标,然后有条不紊地去实现。
当你悟透了这一点,做到了不盲目、不抓瞎,才更容易拿到结果。
马未都说过:“成功没有什么复杂的思维方式,只需凡事多想一步。”
把别人思考的终点,当作自己思考的起点,你才能赢别人一大步。
作家赫曼讲过一个故事。
有次,销售经理戴夫跟客户谈合作,双方谈得很是投机。
可在签合同前,戴夫却发现客户与竞争对手提前就签好了合同。
放到别人身上,或许得知这个消息后,早就放弃了。
可戴夫却想:如何可以在保持原有合同的同时,与客户签订另一份合同呢?
在咨询律师后,他发现客户只需每周使用另一家公司50美元的服务,就不算违反合约。
最后,戴夫成功说服了客户,签下了这笔大订单。
你看,开悟的人,凡事都会多想一步,在问题来临时,便能临危不乱。
遇到问题时,多问问为什么,怎么做,才能抽丝剥茧进行探索。
当你参透了这一点,就能打破当前的思维定式,人生之路方能行稳致远。
不再改变他人。网上有个热门话题:你见过开窍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100%的内控,尊重他人的选择,从不加以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改变。
可当你想要改变别人时,其实已经站在了对方的对立面。
或许你是出于好心,但对别人而言未必真的合适。
作家特德·姜在书中写过: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真正觉醒的人,不是没有想过改变别人,而是他们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任何人。
妄图改变别人,只会束缚自己。
唯有以成熟的姿态,接纳和尊重所有不同,才能守护好自己的能量。
作家连岳曾说:“人性的黑暗深不可测,人性的光明高不可测。”
见过的人越多,越发觉得人性复杂多变。
善良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自私的恶念。
表面凉薄的人,心中也许隐藏着真性情。
而那些能够觉醒的人,早就看透了人性的本质。
他们理解人性的复杂,知道人性的善恶并存。
既不会因为人性的阴暗面而否定美好,也不会因为人性的美好而忘记丑恶。
当一个人了解人性,尊重人性并顺应人性时,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人生。
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包容,也能在这复杂的人世间清醒地做人做事。
看上去有主心骨。我有个同事,工作多年,能力强,却迟迟没能得到晋升。
为什么呢?
他一遇到自主抉择的问题,就开始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每次都要把领导骚扰得不厌其烦,才能做出决定。
正因如此,即便他业绩出彩,但领导依旧不敢让他升职。
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依赖别人,就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
当你开窍了,就会时刻保持独立,坚持自我,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做个内心坚定有力量的人,方能实现人生境界的跃迁。
听过一句话:“人与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的理解和洞察。”
对此,我很是认同。
作家李筱懿在进入新媒体行业之前,曾是传统媒体广告部的主任。
当初,新媒体刚兴起时,同事们只是看看热闹,照旧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
只有她发觉新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的现实,开始研究新媒体一行。
她每天早起写稿,晚上研究内容。
没过几年,她就在新媒体行业站稳了脚跟,做出了一番事业。
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才明白过来的人,过的不是一样的人生。
面对问题,认知层次低的人,只能解决浅层问题,而认知水平高的人,能够直达本质。
真正活明白了的人,都能一眼洞悉事物本质,为自己换来截然不同的人生。
不再执着于反驳。《三体》这本书里,提到过一种“思想钢印”的装置。
被打过思想钢印的人,会对某一事物产生狭隘偏执的认知。
不管对方做什么,他都会本能地反驳。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思维越缺乏弹性,越是难以容忍不同的观点。
而人一旦开窍后,就不会轻易反驳。
他们明白,反驳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并不能带来一丝一毫的帮助。
正如作家王蒙所说:“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语欲胜人,不仅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还会消耗自己。
懂得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对抗和反驳,才是最清醒的社交方式。
艺术家秦怡这一生,命运可谓是坎坷不断。
丈夫卧病在床,儿子也患上了精神疾病,她自己更是多次患癌。
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期待过别人的帮助,而是凡事靠自己解决。
丈夫卧病在床,她无怨无悔照顾20年;
儿子精神不稳,她就用绘画找回儿子的平静;
她患癌多次,却从未放弃过,而是用事业治愈灵魂,在艺术创作路上从未停歇。
很多时候,真正能伤害到我们的,并不是他人的无情,而是我们内心的期待。
开窍的人,从不会心存幻想,更不会抱怨连天,他们只会靠自己破局。
戒掉期待,摆正心态,要相信,凡是让你痛苦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开始模仿别人。前两天,我跟几个朋友小聚。
有个朋友几年前就在谋划着创业,直到今年年初才小有所成。
聊起这个话题时,他感慨道:我算是发现了,原来成功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别人。
刚开始,他一个人摸索前路,走了不少弯路。
自从他跟着那些有结果的人学习,了解他们的思路、模式,这才打拼出一些成绩。
开悟的人都明白模仿别人,就是一个人走出底层最快的方式。
倘若没有模仿对象,就只能不断试错、走歪路。
你想成为谁,就去模仿谁。
所有高质量成长的起点,都是选对一个值得模仿的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强迫性重复”。
意思是说,人总是在成年后,不断重复童年时的关系模式。
而这个模式,是从祖辈、父辈那承袭而来。
一味地耿耿于怀,并不会帮你摆脱原生家庭,反而会让原生家庭的印记深入骨髓。
金惟纯说过:
“走出童年剧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不修代价很大,修了获益无穷。”
是啊,我们无法选择怎样的出身,但却可以选择怎样去生活。
人一旦觉醒,就会斩断原生家庭的牵引力,主动跳出旧的环境,不断学习,持续思考。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完全可以靠自己赢回来。
▽
杨天真曾在《奇葩说》中说过一段话,我很有感触: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是一个月薪2500块的普通员工,当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就开始了我开挂的人生。
就是我所有的时间都只想花在自己身上,学会了向内求,人才能高速成长。”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不断走向开悟的修行。
人一旦开窍了,性格就会有所变化,自然可以邂逅更好的自己。
当你真正开窍时,就能拥有内心的自由,活出属于自己的通透。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