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9月28日,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遭遇失败,他伪装成商人逃走,走到寿光县境内时被民兵意外逮捕,不久被送到华东解放军官教导团高级班学习改造。
1948年9月28日,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遭遇失败,他伪装成商人逃走,走到寿光县境内时被民兵意外逮捕,不久被送到华东解放军官教导团高级班学习改造。
同年10月15日,锦州战役硝烟未散,范汉杰就在逃走的时候被解放军潜伏哨兵俘获,被关押在战犯收容所。
尽管王耀武和范汉杰是在不同战场被逮捕的,但两人最终去了一个地方:北京功德林监狱。
在功德林,王耀武和范汉杰见到了许多旧相识,比如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陈长捷等人。
他们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不同部队服役,现在又聚在一起,身份却转变为战犯了,以前他们或许做不到团结一致,现如今只能抱团取暖,才能一起进步,从而早点出去。
事实上,战犯们的相处总体上还是和谐的,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比如王耀武和范汉杰这对冤家,就一直在相互检举、揭发。
1951年,发生了一件性质恶劣的事情,范汉杰向功德林监狱写了一封举报信,说王耀武是抓捕和杀害方志敏将军的凶手!
如果此事属实,那么王耀武的罪行就很重了,因为方志敏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杀他的凶手一直没找到,现在却突然浮出水面了!
对于这件事,监狱方面很重视,很快就向组织做了汇报,本着事实就是的原则,组织没有随便给王耀武定罪,而是进行了一番调查。
范汉杰
那么,王耀武有没有杀害方志敏,范汉杰又为何要举报他,试图置他于死地?
01范汉杰的举报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当时很多人都知道,抓捕方志敏的人就是王耀武。
1933年10月,当时担任补充第一旅旅长的王耀武,暂时划归俞济时指挥,跟随俞济时参与了阻击红七军和红十军的战斗。
11月,王耀武在皖南谭家桥与红十军爆发激战,经过一番交战,红十军遭遇失败,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红二师师长胡天桃被俘,方志敏不得不带领红十军返回赣东北根据地,王耀武率部追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1935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在行军途中惨遭逮捕,后来在南昌遭到杀害。
实际上,逮捕方志敏的压根就不是万王耀武,而是国民党军第四十三旅!
之所以说王耀武逮捕了方志敏,是因为这件事被蒋介石知道后,蒋介石认为,方志敏部主力是被王耀武击败,才会导致其被捕,便将逮捕方志敏的功劳算在了王耀武头上,并对王耀武进行了表彰。
王耀武也乐得其成,竟然默许了这一事实,并写了一份阻击方志敏的报告用以邀功。
方志敏
此后,王耀武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不断被升迁,仅半年就当上了少将师长。
因为这一缘故,范汉杰才会举报王耀武逮捕、杀害方志敏,实际上王耀武是被冤枉的,他既没有逮捕方志敏,方志敏也不是他杀的。
王耀武刚得知范汉杰举报自己时,着实有些不知所措,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便解释说,“方志敏绝对不是我杀的,当时与我正面作战的是徐海东,而不是方志敏。这件事在当时就搞错了,说我抓了方志敏,也怪我求功心切,默认了这件事!”
王耀顿了顿又接着说,“现在,我必须把事实说清楚,要不然我死了,真的凶手就逍遥法外了,那方志敏烈士就死不瞑目了!希望组织把国民党搞错的案件匡正过来,惩办真凶,告慰英灵!”
王耀武还真是个聪明人,这话说得入情入理,组织上认为是可信的,但调查仍在继续。
此后一段时间,王耀武内心一直很忐忑,没几个月时间,好消息就传来了:逮捕、杀害方志敏的凶手名叫曾中俊,黄埔四期毕业,此人直接领导了逮捕、审讯、杀害包括方志敏在内的50多名红军将士,几天前在湖南被捕!
王耀武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不得了,长叹一口气说,“我的冤屈终于洗刷了!”
王耀武与溥仪等人在一起
范汉杰的举报变成了诬告,因此受到了批评,但他不死心,这次没扳倒王耀武,那就继续努力!
02在功德林战犯当中,擅长检举、揭发的一般都是特务,国军将领之间相互掐架的很少见,那范汉杰为何非要跟王耀武过不去呢?
王耀武和范汉杰都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王耀武是黄埔三期,范汉杰是黄埔一期。
相较而言,王耀武称得上是蒋介石的嫡系,而范汉杰则不是,这种嫡系和非嫡系的关系,日后将影响二人的关系。
先说说王耀武,他的履历可以说相当辉煌,自从得到蒋介石青睐后,他的仕途就很顺畅,抗战时期他成为74军俞济时部下的主力师长,参与了很多大仗、恶仗,比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兰封会战,并在武汉会战中取得万家岭大捷,一战成名,升为副军长。
后来,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作为国民党军的王牌军,战绩十分显赫,先后取得上高会战和湘西会战的胜利,他本人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被人称道,74军也被他打造成为“抗日铁军”,享有崇高的威名。
不过,解放战争当中,王耀武就比较倒霉了,他主政山东期间,受到徐州战场的牵连,他手下的主力部队第12军、整编第46师和第73军在莱芜战役中全军覆没,他的得力副手兼老大哥李仙洲还被俘虏了。
莱芜战役后,王耀武手下不足十万人,大约在这个时候,范汉杰率部来到了山东。
范汉杰从黄埔毕业后,到德国学了三年军事,回国后在第十九路军担任参谋处处长,后来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失败后蔡廷锴等人流亡海外,他却跑去觐见蒋介石,在胡宗南、黄杰等多人的力保下,蒋介石这才接见了他,给了他一个少将参议的职务。
可以说,范汉杰非但不是蒋介石嫡系,蒋介石还对他多少存在一些成见,所以他在国民党中央军的起点很低,只能靠自己努力。
范汉杰确实也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再加上胡宗南很提携他,让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抗战时期,范汉杰跟随胡宗南抗击日寇,屡建殊勋,是威名赫赫的抗日名将,到抗战结束时,他已经是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了,是胡宗南的主要副手。
1947年6月,范汉杰率领第一兵团司令来到青岛,他与王耀武第一次在战场有了交集。
当时的情况是,解放军已经发起全面反攻,华东解放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为了尽快解决山东问题,以便用兵他出,范汉杰制定了所谓“九月攻势”计划,于当年9月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
当时,范汉杰集结6个整编师组成胶东兵团,起初战事很顺利,占领了十几个县城,但很快就遭到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的反击,在四个月内连吃三次败仗,损失了6.3万人,“九月攻势”宣告失败。
兵败山东后,范汉杰被兴师问罪,罢免了第一兵团司令的职务,回到南京担任陆军副总司令,这是一个虚职。
范汉杰
因为这件事,范汉杰一肚子气,认为自己的失败,王耀武负有很大责任。
范汉杰这么想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王耀武就在济南,在他被解放军围攻的时候,却一兵一卒都没派。
王耀武是1946年1月开始主政山东的,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是妥妥的方面大员,也是此次进攻解放区的“主军”,本该配合作为“客军”的范汉杰,结果却没有,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原来,王耀武手上虽然有10万大军,但除了几个旅战斗力较强外,多数部队都是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和临时拉来的壮丁组成,装备差、战斗力弱,且这些部队都用于防备解放军进攻。
当时,王耀武深感兵力、物资匮乏,山东无法坚守,便跑到南京见蒋介石,建议撤出济南,将部队拉到兖州以南,与徐州一线的部队连成一片,但蒋介石不同意,而是让王耀武坚守济南,然后派遣范汉杰率第一兵团进入山东维持局势。
所以说,范汉杰到山东是为了给王耀武擦屁股的,而且吃力不讨好,如果他真的夺取山东,王耀武也将是最大受益者,而他这个非嫡系将领得不到太多好处,自己的部队却要遭受损失。
范汉杰本就不情愿去山东当“救火队长”,王耀武却又见死不救,他当然不开心了,更何况王耀武是嫡系而他不是,感觉自己被蒋介石和王耀武摆了一道,自己能活着回去,已经是烧高香了。
国民党军
更过分的是,范汉杰兵败山东后,蒋介石的处罚太过严厉,王耀武也没给自己求情,结果自己损失最大,却里外不是人,他不能恨蒋介石,但对于王耀武,他的意见很大。
03有人可能要说,王耀武不出兵救范汉杰情有可原,毕竟无兵可派,范汉杰没必要恨他。
其实,这种事要分人,范汉杰就是记仇的人,他的性格比较古怪,喜欢标新立异,行事风格与他人差别很大,你以为小事一桩,他可能觉得是大事;你觉得是大事,在他眼里可能不值一提。
并且,范汉杰与王耀武的矛盾,可不仅仅只有这一件事。
范汉杰兵败山东后,王耀武很快就陷入绝境,在解放军的进攻下,他在胶济线上连吃败仗,损失了8万多人,只剩下济南、青岛和临沂三个据点了。
1948年9月,解放军发起济南战役,王耀武兵败如山动,最终被俘。
王耀武被俘的时候,范汉杰正在东北葫芦岛组织防御,手握差不多四个军的兵力,重新掌握了军权。
原来,自从范汉杰被剥夺军权后,随着王耀武的被俘,蒋介石多少有些过意不去,认为他还算个可用之才,加之东北局势不利,便将其带到东北,让其担任冀热辽边区司令官,他收拢了第一兵团的溃军,蒋介石又给了他一些部队,让他镇守葫芦岛。
蒋介石和宋美龄
重新获得蒋介石信任,范汉杰决定誓死效忠,便在葫芦岛积极组织防御,并协助傅作义、罗卓英等人进行华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可以说他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是东北和华北战场的关键点之一。
1948年7月下旬,范汉杰担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任锦州指挥所主任,尽管他与卫立煌有着很深的矛盾,但依然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在锦州积极备战。
此间,范汉杰担心自己遭遇不测,便提前做了安排,派人将妻儿老小送到台湾居住,自己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战争。
不久,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锦州很快就被围困,局势陷入被动。
恰在此时,王耀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断言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国民党必将遭遇失败,还说了很多蒋介石的坏话,并奉劝国军将士不要执迷不悟。
很快,报道就发出了,范汉杰看了气不打一处来,认为王耀武作为蒋介石的嫡系,简直是徒有虚名,还不如自己这个非嫡系。
范汉杰
不久,锦州战役结束,范汉杰也被俘虏,淮海战役也随之爆发,王耀武变得更加主动,竟然与十几名国军将领一起书写了《告国民党官兵书》,对国军将士进行劝降,蒋介石得知后,气得摔坏收银机,还大骂说:
王耀武是我的学生,我待他不薄,但他在困难的时候反对我,还要下面的人反对我,真是岂有此理!
同样生气的还有范汉杰,他刚被俘不久,还留着大胡子,这是他抗拒改造得标志之一,自从进入战犯收容所,他的态度就很不好,很多抱怨,有时候还唉声叹气,甚至要写遗嘱。
说到底,范汉杰还想做蒋介石的忠臣,所以当他听说王耀武劝降国军将士后,既痛恨王耀武的可耻行为,又讨厌王耀武的为人。
带着这样的恩怨情仇,范汉杰与王耀武一起来到功德林,原本应该“故人相见,两眼泪汪”,却变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后来,范汉杰逐渐放下思想包袱,开始接受改造,剪掉了留了很久的胡须,还开始保持读书和写日记的习惯,但他对王耀武始终存在成见。
1951年,范汉杰举报王耀武是逮捕、杀害方志敏的凶手,不是因为他改造好了,想要赎罪,而是为了公愤和私仇的一种报复手段。
事实上,范汉杰在功德林改造期间,并没有交代清楚所有问题,结果多蹲了一年。
功德林监狱战犯剧照
1959年,范汉杰原本可以进入第一批特赦名单,结果被蔡廷锴给举报了。
当时,蔡廷锴说范汉杰在“福建事变”中出卖了第十九路军,在郑介民的拉拢下,他将第十九路军的密码本给了戴笠,以至于第十九路军的所有行动都暴露了,最终走向失败,而范汉杰本人则跑到南京投靠了蒋介石。
事后,范汉杰进行了否认,还说:
心情殊感痛苦,自认为对团体是忠实的,并已尽到最大的努力仍无补时艰,亦属无可奈何,若云出卖团体诚乃冤枉。
当蔡廷锴反对特赦之事,被范汉杰知道后,范汉杰依然辩解,说自己是被冤枉的,但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范汉杰最终被排除在特赦名单之外。
反观王耀武,则顺利进入了第一批特赦名单,仅排在溥仪、杜聿明之后,位列第三。
这件事让范汉杰愤愤不平,之后他努力改造,最终在1960年11月进入第二批特赦名单,当时他被要求去向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蔡廷概以及纺织工业部长蒋光鼐谢罪,得到原谅之后才最终进入名单。
范汉杰晚年
出狱之后,范汉杰反而放下了执念,不再找王耀武的麻烦,两人各自生活,最终王耀武在1968年66岁的时候去世,而范汉杰在1976年80岁的时候去世。
来源:围炉煮酒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