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为简短报平安的尺牍,“力数字”透露出书写时身体疲惫的状态(或指病后虚弱),末句顿首礼节周全,展现晋人书信的克制与真挚。
王羲之在信中谦逊致意:
我近况尚可,只是精力不济,勉强写下数字。王羲之叩首。
仆可耳,力数字。王羲之顿首。
一、情态解析:
此为简短报平安的尺牍,“力数字”透露出书写时身体疲惫的状态(或指病后虚弱),末句顿首礼节周全,展现晋人书信的克制与真挚。
二、释文原文与背景
完整版(据敦煌残卷):
二月廿日羲之白(...前文阙)不可言,得六日告,为慰。寒,想各安善。司马与无还问,耿耿。仆可耳,力不具。王羲之白。
注:现存版本多为11字精简刻帖,敦煌文献则显示更完整书信内容。
三、书写年代与真伪争议:
1.时间背景:
东晋时期(原作或已佚,现传为唐宋摹刻)。
2.真伪判定:宋代米芾、黄伯思等指为伪作,黄伯思认为:“笔有王氏风气,应是唐人纵笔临仿”,主要疑点有三:
“僕”字被误摹为“餘”或“深”(字形失真)。
连带笔法更近唐人外拓风格(如“力数字”一气呵成),偏离晋人“字字独立”特征。
转折处少方折顿挫,多圆转流畅(对比《十七帖》方折笔意)。
四、书法特点
1.笔法
方圆兼济:线条圆转为主(如“耳”字弧线),偶见方折(如“数”字末笔)
晋人笔意:自然绞转(如“力”字连带),侧笔取势。
2.结构与篇章
疏密自然:字间疏朗(如“仆可耳”三字分置),无刻意紧凑。
气脉贯通:虽字字独立,但“力数字”三字笔势呼应(形断意连)
五、总结
《仆可帖》虽被疑为唐摹伪作,但其流畅的线条与自然章法颇具研究价值,可作为理解王羲之书风传播演变的独特样本。
书信如残简,墨痕载谦光,方寸间见尺牍之诚。
来源:钟王书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