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天底下最大的城市,胡商云集,西域的乐舞、服饰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繁荣昌盛,包容万象,万国来朝。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天底下最大的城市,胡商云集,西域的乐舞、服饰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据《杜阳杂编》记载,万国中有个叫“女蛮国”的西域小国,经常向唐朝进贡献。
其贡品之一便是头顶高髻,戴着金光闪闪的冠冕,身上挂满珍珠璎珞,走路时环佩叮当,活脱脱像画里的菩萨下凡的女子,也就是世人口中的菩萨蛮。
长安的文人乐工看到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女子,直拍大腿的同时,也谱了曲子,取名《菩萨蛮曲》;文人墨客跟着填词,后演变为词牌。
这便是“菩萨蛮”词牌的来源之一。
《菩萨蛮》为双调,全词共四十四字,属于小令,由五七言句式巧妙组合而成。前后阕各有两仄韵、两平韵,就像一首分成上下两段的短诗。上一段先押仄声韵,读起来像急促的鼓点;下一段转平声韵,又变得悠长绵软。
这种平仄交替转换。使得这个曲调呈现“先紧后缓”的节奏,天生适合讲“心里有事儿”的故事,可能是游子的愁,可能是姑娘的心事,也可能是家国的痛。
唐五代时期,“菩萨蛮” 就已经极为流行。到了宋朝,这一词牌已成为了常用词牌之一,因此词史上有不少《菩萨蛮》的经典之作。
就比如以下的八首,我认为都是千古流传的经典。
【1】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的这首《菩萨蛮》被誉为 “百代词曲之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深秋暮色图。树林被暮烟笼罩,山峦呈现出令人伤感的碧色。这景看似客观描写,实则融入了词人浓浓的哀愁。
暮色渐深,登楼人心中愁绪愈发浓重。久久伫立玉阶,眼看归鸟疾飞掠过,心头被归家无期之痛所刺穿。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短亭层层叠叠,前路漫漫无尽,不知何处是尽头,将游子思归却不得归的愁苦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词情景交融,道尽漂泊者刻骨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渴盼,读来令人动容。
【2】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
佚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出自敦煌曲子词的《菩萨蛮》,作者不知道是谁,但词中质朴而热烈的情感,感到了无数国人。
热恋中人枕畔发誓:除非青山崩烂,秤砣浮于水面,黄河彻底干枯,白昼星辰错乱,北斗转向南天,甚至半夜三更升起太阳,此情才可断绝!
全词直白如话,却字字千钧,用奇特而大胆的想象,将一连串惊天动地的自然异象被用来反衬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展现了民间文学独特的魅力。
【3】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这首词,堪称“江南旅游宣传文案”的天花板。
晚唐乱世,颠沛流离的韦庄,曾在江南小住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让他回味一生,晚年寓居蜀地之时,还时常想起。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起句就很特别,表面上是说大家都说江南好,游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实则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有家难归的苦涩。
接下来几句是写江南的名句,水天一色,碧波荡漾,画船中听雨入眠,好不闲适自在。更有酒肆佳人,肌肤胜雪,容色如月,令人心醉。
江南的景美、生活美、人更美,他写江南的美,其实是“怕”回故乡:怕看到断壁残垣,怕想起从前的日子。所以他最后笔锋一转,说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两句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
【4】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据说唐宣宗爱唱这首小调,当时的宰相令狐绹,就让大才子温庭筠写了好多首献上去,其中这首是最经典的。
整首词营造出一种华丽而朦胧的氛围,描摹深闺女子的晨妆图景。
屏风上金光流转,乌发拂过雪白香腮。她慵懒起身,迟迟梳洗。一个 “懒” 字,一个 “迟” 字,将女子的百无聊赖刻画得入木三分。
女子对镜簪花,镜中人与花交相辉映,人与花相互映衬,画面唯美。但最后一句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却让人感受到女子内心的孤独。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所有的打扮,都是为了等一个人。女为悦己者容,可等的人始终不来,再美也很郁闷无奈。
【5】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的这首词,描绘了一段幽会的场景,以精妙笔触捕捉少女幽会的紧张与甜蜜,充满了浪漫与羞涩。
花影朦胧,月色暗淡,轻雾弥漫,正是私会良机。少女为不惊动人,脱去金缕鞋提在手中,只着罗袜,轻步香阶。画堂南畔,终于见到情郎,扑入怀中,身体因激动与紧张而微微颤抖。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自己出来一趟不容易,希望情郎能尽情地怜爱自己,大胆直白地道尽少女冲破束缚的勇气和对爱人的无限柔情。
据说这是李煜在大周后病重时,和小姨子偷偷约会的日记。
【6】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苏轼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这首《菩萨蛮》,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
湿润的云朵仿佛静止不动,溪桥边透着丝丝寒意,东风中似乎还带着微微的冷意,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的情境之中。
桥下的流水声潺潺不断,在月光下,有一枝花散发着清幽的香气,这花在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绽放,更显孤寂。
下阕人与花相互映衬,人怜惜花如同往昔,而花似乎比人还要消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之感。
最后劝人不要倚靠在小栏杆上,因为夜深了,花正经受着寒冷,其实也是在说人在这寒夜中,内心同样充满了寒意。
苏轼以景衬情,借花喻人,将自己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情巧妙地融入到这清幽的画面之中,耐人寻味。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的江水滚滚流,可您知道吗?这水里混着多少逃难百姓的眼泪!他站在台上,望着西北方向的长安,可中间隔着那么多山,根本看不见——就像他盼着收复失地,却被现实挡住了路。
可他偏不信邪:“青山能挡住视线,可挡不住江水向东流!就像咱们的抗金大业,迟早会成功!”
最后两句“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又添了几分悲凉。傍晚的江边,他独自发愁,山里传来鹧鸪的叫声。
鹧鸪的叫声在古人诗词中常常代表着 “行不得也哥哥”,增添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整首词将家国之痛、壮志豪情与无奈悲愤交织在一起,沉郁顿挫,感人至深。
【8】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这首词创作于 1933 年夏。当时毛泽东重过大柏地,回忆起当年在此地发生的激烈战斗,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雨后初晴,彩虹如七色彩练横贯长空,斜阳映照下,关山苍翠如画。开篇以奇特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阕笔锋一转,回忆起当年在这里进行的激烈战斗,村子的墙壁上还留着子弹打过的痕迹,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又以一种豪迈的情怀,将战争的创伤视为今日壮美山河的特殊点缀。
这种以斗争为荣、以革命伤痕为豪的雄浑气魄,表达了毛泽东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出了一代伟人独特的胸怀与气魄。
八首《菩萨蛮》,您最喜欢哪一首?#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来源:文史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