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半月谈丨邢窑:一眼千年的“雪”色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20:12 2

摘要:邢窑是我国古代生产白瓷的著名窑场之一,因地处古代邢州而得名,现存遗址主要分布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和临城县。邢窑创烧于北朝,历经隋代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宋元时期退出制瓷业中心,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邢窑是我国古代生产白瓷的著名窑场之一,因地处古代邢州而得名,现存遗址主要分布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和临城县。邢窑创烧于北朝,历经隋代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宋元时期退出制瓷业中心,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专家和文化学者从未停止对邢窑的寻找。20世纪80年代,邢窑窑址调查、邢窑烧制技艺恢复取得突破性进展,邢白瓷逐渐走进当代人视野并再度熠熠生辉。

兴起与鼎盛

走进临城县邢窑博物馆,隋代的透影白瓷器盖、唐代的白釉带托塔形盖罐等众多白瓷精品釉色匀净,若新雪初降。碎瓷片亦流淌着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类银”“类雪”的温雅光泽。

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邢窑打破了早期青瓷对制瓷业的垄断,开启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

“邢窑在北方最先烧成白瓷。除窑址一带陶瓷原料纯净、瓷土铁质含量低等地理因素外,还与历史变迁、社会习俗的潜移默化密切相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说。

6月28日,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中)在给学生讲解瓷器制作技巧。牟宇摄

自商周以降,显露出有如青铜制品古朴、庄重之美的青瓷在江南地区盛烧不衰。北朝时期,青瓷传入北方。然而,北方民族长期生活在多雪的自然环境中,对白色有着独特的审美偏好。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尚白习俗越发广泛、强烈,导致以白色为美的制品,在迅速发展的北方瓷业中出现。

隋代是邢窑技艺飞跃的关键时期,不仅完成了从粗白瓷向成熟精细白瓷的华丽转变,更诞生了代表着当时白瓷巅峰水平的透影白瓷,一举奠定了邢白瓷在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目前出土的透影白瓷,最薄处仅0.7毫米,胎体在灯光下呈现半透明状,质感温润,能达到“光照见影”的奇特效果。

在隋代“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盛唐气象下的邢窑走向鼎盛。唐玄宗时期,邢白瓷已作为地方贡品,大量运往京城长安。李肇的《唐国史补》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白瓷在当时已成为主流瓷器。

湮没与寻踪

邢窑烧造的白瓷,上承青瓷,下启彩瓷,开创了我国陶瓷发展的新纪元。邢窑经历兴盛期之后,在五代时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战乱破坏、优质瓷土原料枯竭等因素有关。从此,邢窑一蹶不振,无法与迅速崛起的定窑相竞争,至元代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俯瞰河北内丘县邢窑博物馆。朱旭东摄

唐代邢窑遗址究竟在哪里?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中外古陶瓷学者关注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古陶瓷学家们曾依据文献记载在内丘、临城、沙河等地进行考察,但“类银”“类雪”的白瓷求而未得。

转机出现在1980年。由于计划恢复失传已久的邢白瓷生产,临城县成立了邢瓷研制小组,并先后找到了18处邢窑窑址,发现了大量细白瓷碎片、窑具、柴灰等。1982年至1985年,内丘县文保部门在县境内也查出了众多邢窑遗址,尤为重要的是于1985年夏第一次成批出土了专供唐代宫廷的“盈”字款白瓷标本。此后,在邢台市区及石家庄高邑一带也陆续发现了有邢窑特征的窑址。有学者推论,内丘及其邻县存在着大量彼此相连的窑址,邢窑在其兴盛之时,是一个绵延百里的庞大窑区。

2012年4月,在内丘县旧城改造拆迁施工中,大量邢窑文化遗迹再次被发现。在长达半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共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北朝至唐代窑炉11座,墓葬22座,出土遗物多为瓷器和窑具残片,数量达20万件(片)以上。这次发现是邢窑考古历程上的一次飞跃,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传承与融合

当被问及复烧邢白瓷最难的环节是什么时,张志忠不假思索地回答:“土!”

邢窑遗址被发现后,张志忠便投入到邢窑复烧的研究之中。为了寻找能够烧制精细白瓷的低含铁量高岭土,他骑上自行车在临城县漫山遍野地找寻,最终在祁村一个废弃窑场内,找到了第一捧适合的土壤。1987年,张志忠和同事们烧出品质足以与唐代邢窑细白瓷相媲美的瓷器。

上海博物馆馆藏五代邢窑白釉穿带壶。

张志忠这一代人完成了从邢窑寻址到复烧的历程,如今,新一代匠人已拿起“接力棒”。

进入内丘县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耿增群和儿子耿辉敏站在一个名为“鼓舞中华”的瓷鼓前,用手语交流着。这个瓷鼓,是耿辉敏创新烧制的邢白瓷产品。耿辉敏和团队创新推出的“牛气冲天”“双头孩儿枕”等系列邢白瓷产品,已经量化生产,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

今年1月至4月,“一色万象——白瓷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展出邢窑、定窑、磁州窑等窑口300余件(套)白瓷精品。其中,一套邢白瓷编钟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邢白瓷与乐器的跨界融合古已有之,唐代《乐府杂录》就有记载。”张志忠说。

目前,邢台市已培育了“圣唐白瓷”“邢盈”“邢匠”“翰林白”“邢窑白”等一批邢瓷品牌,产品从传统的白釉罐、翰林罐等10余种仿古器型,快速发展到养生壶、养生杯等100余种康养产品和现代文创产品。在与内丘、临城相邻的隆尧县,德尚瓷业凭借现代科技,将瓷器从进窑炉到出窑炉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公司年产1500多万套高档日用陶瓷制品,超八成出口至欧美市场。(半月谈记者 牟宇)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