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河南省盛大开启“豫酒品牌溯源行”活动。其间,中秫酒业集团精心主办了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楹联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与此同时,《秫酒溯源话柘桑》《秫酒溯源话杜康》《秫酒溯源话谷秫》《秫酒溯源话戒酒》这四篇佳作应运而生,它们以独特视角深入挖掘,大
2025年,河南省盛大开启“豫酒品牌溯源行”活动。其间,中秫酒业集团精心主办了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楹联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与此同时,《秫酒溯源话柘桑》《秫酒溯源话杜康》《秫酒溯源话谷秫》《秫酒溯源话戒酒》这四篇佳作应运而生,它们以独特视角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河洛文化,为广大读者呈上一场文化盛宴,共飨文化之美。
一、秫酒最早由少康酿造
少康(约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一名杜康,夏代第六位君主,我国酿造秫酒的鼻祖。少康,将剩余的饭和秫、稷、麦等粮食放置于空心的柘桑树洞中,经自然发酵而变成了秫酒,即: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的粮食酒。
战国史书《世本》载:“辛女仪狄作酒醪以变五味,杜康造秫酒”。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西晋江统《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北宋朱肱《酒经》:“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古语有之: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
少康(杜康)造秫酒。那么,杜康作秫酒的秫是什么呢?
二、秫酒的秫是以高粱为主的谷物
关于秫、稷、粟、黍、粱,历代释义不同,争议颇多,百家争鸣,众说纷纭。
关于秫,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指高粱。关于粟,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指稷、谷子、小米。关于梁,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指谷子的一个品种。关于黍,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黄米。
酿酒用的秫,一般指黏性高粱(一说指粟、谷子)。秫酒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的发酵粮食酒。我国白酒中约70%以高粱为原料。除秫外,酿酒原料也包括黍、麦、稻、小米、青稞、豆、红薯等粮食作物。
值得注意的是,“五谷”释义中没有秫,也没有粟。五谷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按《孟子》记载“五谷”,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按东汉郑玄注“五谷”,指麻、黍、稷、麦、豆。还有六谷、七谷、八谷、九谷、百谷之说,现在统指粮食作物。郑玄注“九谷”是“黍、稷、稻、麻、大豆、小豆、小麦、粱、苽” ,也没有秫、粟。
先秦文献《诗经》中,黍出现23次,稷出现18次(黍稷连用12次),禾出现7次,稻出现6次(含稌1次),粟出现3次,粱出现3次,秬出现4次,秠出现2次,穈出现2次,麦出现9次(含来牟2次)。《史记》中粟出现103次,黍出现16次。
考古出土的农作物遗存的鉴定发现,秦汉以前主要是水稻、谷子、糜子、大豆、小麦、麻,这与“五谷”基本吻合。洛阳汉墓出土的两个陶仓,分别书“粱米万石”和“粱粟万石”,内存皆为谷子,说明汉代粱、粟、小米是同一作物。把古籍中的“稷”理解成粟、谷子比较符合考古成果。
先看看现代植物分类学的拉丁学名
秫(高粱):Sorghum bicolor
粟(谷子):Setaria italicavar.Germanica
稷(黍):Panicum miliaceum
大豆:Glycine max
大麻:Cannabis sativa
稻:Oryza sativa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以上可以看出,在植物分类学中,稷和黍是同一物种,稷和粟不是同一物种,高粱与稷、粟不是同一物种,粟(谷子)是狗尾巴草的变种。现代植物分类学要求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拉丁学名,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秫、粟、稷、黍的拉丁学名,与我国古籍的释义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方言不同,不同著作者对作物的释义有较大差异。
三、秫与五谷简介
1、秫
秫,俗称高粱,拉丁学名:Sorghum bicolor ,是禾本科高粱属草本植物。别名蜀黍、荻粱、乌禾、高桃黍、扫帚高粱、甜芦粟、番黍、胡秫、膏粱、赤粱、大禾、杨禾、秬、黑黍、木稷、芦粟、芦穄、葛黍等。
高粱是人类栽培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有分布和种植。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食用、饲用和酿酒用,综合利用价值高。
战国时期《考工记·钟氏》:“今北地谓高粱之黏者为秫,秫亦胡秫”。
先秦《礼记·月令》记载,“仲冬乃命大酋,秫稻必齐”,要求冬季酿酒须备足原料。
东汉许慎《说文》释义:“秫,稷之黏者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秫稻米,一名糯米”。
《康熙字典》释义:秫,穀名,先秦《尔雅·释草》疏:“衆一名秫,谓黏粟也。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秆似禾而粗大者是也”。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秫,稷之黏者。九榖考曰:稷,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粱,其黏者黄白二种,所谓秫也。秫为黏稷,而不黏者亦通为秫秫。而他榖之黏者亦假借通称之曰秫”。
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粱所酿为最正。
《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释义:秫,即黏高粱,多用于酿酒。
《国语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1)释义:带有黏性的谷物。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22)释义:秫,高粱(多指黏高粱)。
以上可以知道,秫,是黏高粱,也可指黏稷、黏粟、糯稻米等黏性谷物,甚至非黏性谷物也通称为秫秫。以粮食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酒,皆可称为秫酒。比如,洛阳杜康酒、中华秫酒等,皆以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
2、粟与稷
现代大多农学家、考古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粟与稷是同一种作物。而现代植物分类学,粟与稷是不同种植物。
本小节,稷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稷。本小节,按我国传统描述,视稷、粟为同一种作物,百谷之长,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脱壳后称为小米。粟(稷)是我国古代酿酒的原料之一。
粟,拉丁学名:Setaria italicavar.germanica是禾本科狗尾草属草本植物,粱(Setaria italica(L.) Beauv.)的变种。学术界一般认为,粟是从狗尾草直接驯化而来,谷粒去壳后就是现在市场上称的小米,别名:谷子、稷、粱、小粟。农学专家陈有清认为,稷、粱、禾、穈、芑都是粟的种类。
稷、粟原产于我国,约有8000年以上栽培历史,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各省为多。从原始农业时代中期,稷、粟就居于粮作的首位。唐代以前,粟是中国北方的主食之一,通称“谷子”。宋末,随着稻、小麦逐渐发展,粟逐渐成为二线粮食作物。
稷、粟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比如,以“社稷”指国家,把粟作为俸禄、财富、丰收与安定的象征。《诗经·王风·黍离》中提到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和“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显示了稷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东汉许慎《说文》释义:“粟,嘉谷实也”。
三国时期孙炎注《尔雅.释草》,“稷,粟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谷,稷也,名粟”。
《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释义:粟,植物名,亦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古代亦称禾、稷、谷,粮食的通称。俸禄。泛指粟状物.....
《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释义:稷,中国古老的粮食作物。黍的一个古老变种。粟的别称。一说稷是高粱.....
《辞源》(商务印书馆 2024)释义:粟,共有五个义项:古以粟为黍、稷、粱、秫的总称。今称粟为谷子,去壳后称小米。粮食的通称。指颗粒如粟状之物,也用以比喻微小.....
以上可以知道,粟,古代指黍、稷、粱、秫的总称,也泛指粮食作物。小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有重要地位,“五谷”中没有小米,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和实际的。现在主流意见认为,我国古籍中“五谷”稷,就是粟,即谷子、小米。
3、黍
黍,拉丁学名:Panicum miliaceum,是禾本科黍属草本植物,黍去壳后称黄米。植物分类学的标准中文名是稷,与中国传统文献中的稷,概念和外延不一致。黍也是古代酿酒的原料之一。
黍是古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今,山西圣王坪的亚高山草甸上尚存大片的次生糜子,证明它曾是古人农耕留下的痕迹。《诗经·魏风·硕鼠》中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麦、苗)”的歌词,无情控诉像硕鼠一样的剥削者。
黍米粒有粳、糯两类。古人把粳性米粒称为稷或糜,把糯性米粒称为黍。我国西北地区把粳性米粒称为糜子,把糯性米粒称为黍子或黏糜子、软糜子。东北地区或南方地区把粳性米粒称为稷子,把糯性米粒称为黍子、夏小米、黄粟或大粟。
东汉许慎《说文》释义:“黍,禾属而黏者也”。
《康熙字典》释义:【說文】禾属而黏者。黍有二种,黏者为秫,可以釀酒。不黏者为黍,如稻之有秔糯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释义: 黍乃稷之黏者,亦有赤。 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
《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释义:黍,植物名。粳者古称稷、穄,今称稷子、糜、糜子。糥者古称黍,今称黍子、黏黍子、黄粟。
以上可以知道,黍,在古代指种子有黏性的一种谷物,黍子、黏糜子,即现代的黄米。不同地域称谓差异较大。
4、麻
麻,可以从韧皮或者叶片中剥制出纤维的植物统称,茎皮经沤制可以做绳子、麻衣、麻纸等,古代“五谷”之一。麻是我国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先民大面积种植麻,获取纺织纤维与食用麻籽。殷墟出土的卜辞中就有丝麻的象形文字。《诗经·王风》有“丘中有麻”的诗歌。现在,麻类作物的大家族中有2000多位成员,我国种植有工业大麻、苎麻、青麻、亚麻、黄麻、红麻、剑麻、罗布麻等。
大麻,拉丁学名:Cannabis sativa ,别名胡麻、线麻、山丝苗,大麻科大麻属草本植物,毒品植物之一。大麻原产于不丹、印度等地。人类利用大麻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辽宁北票丰下出土的大麻纤维,距今4000年左右。
大麻中含有致幻物质—四氢大麻酚,具有强烈的成瘾性和麻醉性,不法分子用此来制造兴奋剂和毒品,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被列为世界三大毒品之一。
我国将大麻分为工业大麻(也叫汉麻、火麻)和毒品大麻(也叫大麻、印度大麻)。其中,法律严禁种植毒品大麻。工业大麻的四氢大麻酚含量较低,经审批许可和严格监管才能种植。我国已经培育出不含四氢大麻酚的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在我国,未经许可种植大麻(包括工业大麻)是违法的,非法种植大麻(包括工业大麻)是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5、菽
豆类的总称。豆科植物,包括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蚕豆等,古代“五谷”之一。其中,大豆是公认的我国原产粮食作物,野生大豆驯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
大豆,拉丁学名Glycine max,是豆科大豆属的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尤其东北为主产区,同时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6、稻
稻,拉丁学名:Oryza sativa ,通称水稻,是禾本科水生草本植物,按黏性分为籼稻、粳稻,脱壳后称大米。
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约有10000年左右栽培历史。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3位,仅次于玉米和小麦。
稻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主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谷物消费量241斤,其中大米约160斤。
我国作为全球稻米生产的领头羊,每年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我国的水稻育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技术创新解决了我国的饥荒问题,持续为全球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7、麦
麦,古代“五谷”之一,包括小麦、大麦等,秫酒酿制的重要原料。
小麦,拉丁学名:Triticum aestivum,是禾本科小麦属草本植物。别名:麸麦、浮麦、浮小麦、空空麦。小麦的出现约在8000年前,我国有5000年栽培历史,南北各地广为栽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面粉的主要来源。
2024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4.35亿亩,产量4150.7亿斤。2024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3.34亿亩,产量2802亿斤。2024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产量472.6亿斤(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我国高粱播种面积约0.11亿亩,产量约66亿斤(2022年数据)。
高粱和小麦、糯米、小米、青稞等,是目前常用的酿造秫酒原料。我国每年进口的高粱约160-200亿斤,作为传统粮食酒的消费国,高粱育种、生产、加工的研究值得重视。我国每年进口的大豆为2100亿斤,一方面说明食品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转变,一方面说明我国大豆育种、生产、加工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是酒类产品消费大国,特别是粮食酒。“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留生,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人,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洛阳市洛龙区统计局、洛龙区农业农村局、洛龙区慈善协会,爱家乡,爱牡丹,爱园艺,参编《国花牡丹档案》等书。
来源:洛宁城事电子商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