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投降纪念日里,说两个特殊的时间节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20:01 2

摘要:今天是8月15日,也是日本投降纪念日。然而,中国却把每年的9月3日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是因为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天的9月3日就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么8月15日的日本投降与9月2日的签订投降书有哪些区别呢?

今天是8月15日,也是日本投降纪念日。然而,中国却把每年的9月3日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是因为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天的9月3日就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么8月15日的日本投降与9月2日的签订投降书有哪些区别呢?

其实,8月15日是日本的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终战诏书》,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而且,与其说是“投降书”,不如说是“终战书”。日本天皇不仅没有使用"投降"、"战败"等明确承认失败的词语,而且用"终战"、"停战"、"时运不济"、"顺应大势"等委婉表达。这种措辞就是日本在极力淡化侵略责任,为战后的天皇在争取宽大处理。低劣的文字游戏,难掩日本的狼子野心。

更可恨的是,8月15日以后,部分日军部队仍在抵抗。东北的关东军仍与苏联红军交战,华北的日军拒绝交出占领城市,南洋的一些日军甚至继续杀害战俘。8月15日的广播声明仅是日本单方面的宣告,缺乏法律约束力,也并未立即转化为所有战场上的实际停火。

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法律停火,就是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投降签字仪式。这一天上午9时04分,日本外相和陆军参谋总长代表日本政府和军方,依次在英、日两种文本的投降书上签字。随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等代表依次签字受降。

这份投降书明确使用了"无条件投降"的表述,彻底终结了日本试图保留谈判余地的幻想。投降书第一条即规定:"日本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表、后经苏联政府加入的公告条款"。这种白纸黑字的国际法律文件,与8月15日含糊其辞的《终战诏书》形成鲜明对比。而中国战区选择在9月9日举办受降仪式,中方代表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日本则是由冈村宁次签字。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已经坚持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战场牵制了85%以上的日军,我们自己也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真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日本投降的两个时间节点,反映出日本政府的投机心理。从8月15日到9月2日,这18天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过渡,更是从单方面声明到国际法律确认的过程,是从口头承诺到实际行动的转变。

2025年9月3日,中国即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通过这样的纪念活动,我们不仅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向世界传递珍爱和平、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决心,亦是要展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伟大贡献!

来源:一个有情怀的历史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