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80年后,以守卫真相的决心守护和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5 20:31 2

摘要:然而日本这一日的无条件投降,却并不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覆灭。80年来,以日本极右翼为代表的军国主义余孽,依然不遗余力地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淡化投降。在日本的教科书上,这一天一直以“终战日”而非“投降日”存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14年深重苦难,在这一刻划上了句号。中华大地浴火重生,迎接这一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然而日本这一日的无条件投降,却并不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覆灭。80年来,以日本极右翼为代表的军国主义余孽,依然不遗余力地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淡化投降。在日本的教科书上,这一天一直以“终战日”而非“投降日”存在。

时至今日,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日本抬头的迹象愈发明显。不久前的日本议会选举中,日本新兴的极右翼政党大获全胜,跻身议会第三大政党,该党以“删除教科书中反省战争的‘自虐史观’,否认南京大屠杀,宣称昭和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为政治纲领,追求废除和平宪法,改自卫队为日军,扩张军备。

种种迹象让当代中国人必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80年前的那场战争,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至今。我们也必须持之以恒,为了正义与真相而斗争。我们不持续地发出正义的声音,真相就会被扭曲。

当年张纯如先生虽然以笔为剑,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奔走疾呼,却遭到了日本政府联合西方某些势力疯狂打压,年仅36岁时便撒手人寰。但张纯如的离去,并没有让真相被掩埋。她去世当月,其著作《南京大屠杀》全球销量暴增,售出87万册,这足以证明世人对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有着强烈的探知欲。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为揭示真相挺身而出,从埃文·凯尔到马库斯·德雷特斯,国际友人们把第一手证据和资料公之于众,许多中国年轻博主也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科普二战真相。在tiktok平台上,当许多外国网友在了解了日本“731”部队的恶行后,流下了悲痛的泪水。谎言,终究掩盖不了血染的历史。

前些天,日本球星本田圭佑曾在社媒上点赞石原慎太郎所谓“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的谎言”的言论,事后许多球迷主动向他普及了这段历史,在查了资料后本田圭佑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道歉。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场关于历史真相的斗争仍旧面临巨大阻力。迫于其国内压力,本田圭佑又对自己的道歉反悔,称“难下结论”,可见揭示真相、还原历史的努力需要久久为功。

因此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正视这段历史,熟知这段历史,以此坚定守护真相、维护正义的立场。“8·13”淞沪会战88周年之际,四行仓库布满枪弹痕迹的斑驳墙面下,摆满了花束、水果;升级后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迎来大量游客缅怀先烈,一位15岁的少年注意到许多牺牲战士的年龄,“他们和我差不多大,却能为国家挺身而出,真的很伟大”。当我们以史为鉴,以史增信,就不会被变幻莫测的舆论“妖风”左右。

我们更要凝聚所有力量,将真相传播出去,无论是影视作品、书籍还是普通网民的一句留言,都能推动更多世人走进真正的历史,包括被谎言蒙蔽的日本人民,一起去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南京照相馆》有一句经典台词,“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它只是等有人翻开。”每个中国人,都有翻开这段历史的义务。只要我们挺立在维护真相的前线,那些背负深重罪孽而下跪的日本战犯,就永世不得翻身。只要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共同守护二战成果,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就永远不会复燃。

张纯如在生前最后一次演讲中曾说道:“黑暗最怕的不是批判,而是有人坚持点亮烛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虽远离硝烟,但心向光明。凝聚每一分光束,化作我们永恒的精神火炬,以此点亮黑暗、驱散阴魂,照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来源: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