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脏造影,不是什么稀奇的检查,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里,已经算是“老熟人”了。很多人做完检查,拿着片子出来,心里反倒松了口气:“还好没装支架。”
心脏造影,不是什么稀奇的检查,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里,已经算是“老熟人”了。很多人做完检查,拿着片子出来,心里反倒松了口气:“还好没装支架。”
可真相是,做过心脏造影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说明你跟心血管病的关系,不浅了。这不是个“查完就没事”的项目,而是像走过一道分水岭,身体状态和生活方式,从那一刻起,都该重新审视。
很多老人做完心脏造影,回到家该吃吃、该累累,甚至有些人觉得“检查都做过了,问题不大”,反而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照旧。这种“误会”,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危险。
临床上,一旦做过心脏造影,有4件事,医生私下跟家属都反复交代:以后,别再做了。
第一件事:别再“硬扛”胸口闷了
胸闷不是小事,尤其在做过心脏造影的人身上。很多老年人习惯了“忍一忍就过去”,但心脏可不是说忍就能忍的器官。冠状动脉供血的问题,是分分钟钟能要命的。
心脏造影的意义,就是看清楚血管堵了没有、堵到什么程度、堵的部位是不是关键区域。做过这个检查的人,大概率已经出现过心肌缺血——简单说就是心脏的“电池”供不上电了。这个时候,胸闷、气短、心慌,不是小毛病,是心脏在报警。
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显示,在接受心脏造影的老年患者中,近7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其中约25%的人在术后一年内出现心绞痛复发。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症状不重就不管”。
别小看那几分钟的胸闷。心绞痛本质上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一次不重,不代表不会下一次更重。别再“扛一扛”了,心脏不喜欢你逞强。
第二件事:别再随便喝补药补酒
老李头是我多年的病人,心脏造影做完没多久,春节过后回来说“最近老是气短”。一问,才知道过年喝了不少“养生酒”——里面泡着鹿茸、人参、枸杞,浓得像糖浆。他说,“补一补心气”,可心脏差点被“补”出问题。
很多老年人觉得,气血虚了,心脏弱了,就该补。但他们忘了,心血管问题不是“虚”,而是“堵”或“紧”。
中药补酒里的成分,有的能让血压升高,有的会刺激交感神经,让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对一个刚做过心脏造影、血管已经“老化”的人来说,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交感神经兴奋,就像你逼着一台老旧的发动机高速运转,时间一长,不出问题才怪。很多老年人喝完补酒觉得“热乎乎”,那不是通畅,是心脏在透支。
研究显示,长期饮用含有强烈活血、兴奋类中药成分的补酒,老年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近30%。喝之前,请先过医生这一关,不是所有“补”,都是帮你补命的。
第三件事:别再不当回事“肾功能”
这点常被忽略。很多人做完心脏造影之后,只关心心脏,却忘了检查用的造影剂,对肾脏也有影响。造影剂是靠肾脏代谢的,肾不好的人用完后,有可能“肾上加伤”。
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是老年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之一。这不是吓唬你,是真实发生的事。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的人,造影剂进去之后,可能一两天内,就让肾小球“罢工”。
2023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65岁以上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中,约有18.6%在术后3天内出现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而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术前并未发现肾功能异常。
换句话说,有些肾脏已经“不行了”,但没人发现,直到造影剂一冲,才露出马脚。做过心脏造影之后,别再忽略肾功能检查。
每次拿化验单,记得看血肌酐和eGFR这两项——前者是“垃圾指标”,后者是“过滤效率”。肾不好,心脏也难保平安。
第四件事:别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这个,很多人不理解。心脏不好,不是要锻炼吗?怎么还不能运动了?问题不在“运动”,而在“怎么动”。心脏造影之后,说明你身体的“油路”已经不顺畅了,轻轻开可以,急踩油门就容易熄火。
有些老人,觉得自己“检查完没装支架”,就是“没大问题”,于是回去继续晨跑、爬山、广场舞,甚至搬重物,结果心率一飙上去,血压一波动,心脏供血就跟不上了。
心肌氧供-需失衡,是心血管事件的常见诱因。简单说,心脏像个泵,运动时需要更多“燃料”,但如果“油管”堵了一半,越用力越危险。运动可以有,但必须是医生评估后量身定制的“心脏康复运动”。
情绪也是一样。激动、愤怒、悲伤,都会让肾上腺素飙升,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这个过程,就像是“强制加速”,对一个心脏有“老毛病”的人来说,随时可能出事。
一项关于“情绪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指出,老年人因激烈情绪诱发的心肌梗死,占全部急性心梗的12%左右,尤其在做过心脏造影的高风险人群中更显著。
别再觉得“心宽体胖”是笑话,真的是救命的生活态度。心脏造影,不是终点,是提醒你该换种活法了。它像是身体给你的一次“预警”,而不是“放行”。那些做完检查的人,要学会听懂身体的沉默语言。
别再熬夜,别再大喜大悲,别再吃重口味,别再独自撑着不说话。做过心脏造影的人,心脏已经“透露过疲态”,你要做的,不是“看着它”,而是“护着它”。
不怕你怕,就怕你不当回事。有时候,“没事”,只是因为下一次“出事”还没到。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建军.老年人心脏造影术后肾功能变化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6):589-593.
[2]王晓东.心绞痛复发与心脏造影术后管理关系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4):345-349.
[3]赵丽华.老年患者中药补酒摄入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1054-1057.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