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事啊,不提你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一提又忍不住皱眉。比如“接吻病”,光听名字就让人心里冒出一连串问号:这是浪漫里的小插曲,还是健康上的大麻烦?
有些事啊,不提你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一提又忍不住皱眉。比如“接吻病”,光听名字就让人心里冒出一连串问号:这是浪漫里的小插曲,还是健康上的大麻烦?
别急,先别急着觉得和自己无关。生活里,有时候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偏偏潜藏着风险,就像你以为一杯温水不会烫手,可它偏偏在沸腾。
接吻病,其实并不浪漫
所谓“接吻病”,学名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大多是由EB病毒引起。它的特点是通过唾液传播,所以亲密接触——尤其是接吻——就成了它的“高速公路”。
很多年轻人被它盯上,但并不代表中老年人就能高枕无忧。免疫力一旦下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而且,它可不仅仅是嗓子痛这么简单,有时会伴着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让人精神头直线下降。
中老年人为什么要警惕?
有人会想,“我们年纪大了,还会有这种事?”别小看这事儿。中老年人虽然接吻的频率可能不高,但家里有小孩、年轻人,难免会有亲昵的脸贴脸、抱抱、亲亲。
如果家里有人正处在感染期,唾液就是隐形的桥梁。
而且,中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比年轻时更脆弱,病毒一旦找上门,恢复就没那么快。
唾液看似清澈,其实是一条“信息高速路”,里面不光有帮助消化的酶,还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搭便车”的微生物。平时它们安安分分,但一旦遇到机会,就可能给健康添堵。
接吻只是其中一条传递途径,喝同一杯水、用同一双筷子,也能完成“传递”。
这是“接吻病”的主角,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它时,都以为是小题大做。它的症状往往像感冒:发热、咽痛、全身乏力,甚至脖子两侧的淋巴结会肿得像小核桃。
年轻人往往一两周就能缓过来,但对中老年人来说,恢复期可能要更久,还可能拖出其他不适。最关键的是,它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身体免疫力一点点“收拾”它。
嘴唇边起水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背后常常就是单纯疱疹病毒。它在接吻时传播的效率很高,即便对方嘴唇上没有明显的疱疹,也可能在潜伏期悄悄传递。
病毒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长期租住”,等免疫力下降时,它就会出来“闹事”。对中老年人来说,这种反复发作的情况,还可能与慢性病控制不佳有关系。
别以为流感只会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同样是它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流感高发季,家里有人带着病毒回家,亲密接触就是“病毒加速器”。
流感对中老年人的威胁,比年轻人更大,因为它容易诱发肺部并发症。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不怕流感,可身体的抵抗力就像一堵旧墙,看着坚固,其实早已有了细缝。
很多人一听“幽门螺杆菌”就想到胃病。它不仅能在胃里安家,还能通过唾液传播。同桌吃饭、共用餐具、亲密接触,都是它的机会。
幽门螺杆菌和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关系密切,对中老年人来说,一旦感染,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会更慢。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比例并不低。
从中医的角度看,口腔是“脾胃之门户”,脾胃气虚的人,防御力就弱。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只要正气充足,外来的病邪就不容易入侵。
所以,养好脾胃、保持气血充盈,在防范唾液传播的疾病上,也有一定意义。日常饮食不过于油腻,多吃温和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山药、藕等,对中老年人来说,是既滋养又安全的选择。
亲密接触本身,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但心理学提醒我们,适度的亲密,更能长久。
有些中老年人怕“扫兴”,遇到孙辈、亲人求亲吻时不好拒绝,但其实,换个方式表达爱,比如拥抱、拍拍肩膀,也能传递温度,而且更安全。情感的温暖,不一定要通过唇齿相接来完成。
很多疾病的传播,不是因为病毒多厉害,而是因为我们给了它机会。分餐制、专人餐具,家里人感冒时减少亲密接触,这些看似小题大做,其实是为健康留了后门。
中老年人尤其要记住,身体的恢复速度不像年轻时那样快,能少受一次罪,就是赚到一次安稳。
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平时爱抱小外孙亲,觉得这是一种天伦之乐。一次小外孙感冒,他照旧亲了几次,没几天自己也开始嗓子痛、发低烧,检查后才知道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拖了半个多月才恢复。
后来他笑着说:“亲昵没错,但方法要换换,亲亲手、亲亲额头,不耽误感情,也不惹麻烦。”
健康,不是让我们拒绝生活的美好,而是提醒我们用更聪明的方式去享受它。接吻病和其他通过唾液传播的疾病,其实都不神秘,它们就在生活的细节里等机会。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给它们机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才是最稳妥的防线。
人到中年以后,身体就像一座用了几十年的老屋,需要我们多一点维护。感情的深浅,不在于距离的紧贴,而在于心意的相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与防控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5): 421-426.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防控科普知识.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社, 2021.
3.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防控专家组. 季节性流感防控建议.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 57(8): 1012-1018.
来源:经纬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