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免疫治疗多点开花:围术期生存突破、特殊人群精准优化 | 2025 WCLC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19:57 1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崛起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从晚期患者的二线挽救治疗,到一线联合化疗成为标准方案,从单药免疫到双免疫、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等多模式探索,免疫治疗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免疫治疗为NSCLC带来更多可能性

整理 | 糖糖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崛起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从晚期患者的二线挽救治疗,到一线联合化疗成为标准方案,从单药免疫到双免疫、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等多模式探索,免疫治疗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即将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近日官网公布的多项NSCLC免疫治疗研究摘要,覆盖围手术期治疗、老年患者、脑转移人群及给药方式优化等关键领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本文整理阿替利珠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部分相关研究,以飨读者。

阿替利珠单抗:围术期治疗突破与老年治疗优化

摘要号:OA02.01

SKYSCRAPER-05: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化疗围手术期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NSCLC的II期研究

SKYSCRAPER-05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铂类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可切除NSCLC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效果。研究纳入A队列(PD-L1≥50%,n=8)和B队列(PD-L1任意水平,n=42),分别接受不同组合的新辅助治疗(A队列: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B队列: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化疗),术后均延续相应辅助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主要病理缓解(MPR)、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96%的患者成功接受手术切除,其中90%行肺叶/双肺叶切除术,96%实现R0切除(镜下无残留肿瘤),证实了该方案的手术可行性。疗效上,B队列的MPR率为51%,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9%,且所有PD-L亚组均观察到MPR和pCR,无事件生存期(EFS)尚未成熟。安全性上,A、B队列治疗相关3-5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29%和41%。

表1:患者治疗结局

该研究表明,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化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NSCLC的围手术期治疗中,不仅手术安全性可控,且各PD-L1亚组的MPR率与其他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相当,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摘要号:OA05.02

IFCT-1805 Elderly: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随机、多中心、Ⅲ期试验

本研究纳入年龄为70岁~89岁、未接受过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可放疗的NSCLC患者(无EGFR突变或ALK重排),对比每月卡铂联合每周紫杉醇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CT+IO组,n=340例)与单纯化疗(CT组,n=170例)的疗效。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

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CT+IO组中位OS为18.6个月,虽较CT组(15.0个月)数值上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7,p=0.20)。CT+IO组中位PFS为7.4个月,CT组为5.7个月。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1.2%和41.8%(p=0.0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6.7个月和3.8个月(p<0.0001)。安全性上,CT+IO组和CT组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71.4%和61.9%(p=0.03);≥3级严重TRAE发生率分别为16.3%和7.7%(p=0.008)。CT+IO组出现5例5级TRAE(2例与化疗相关,3例与免疫治疗相关),CT组无5级TRAE。

该研究表明,对于老年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虽未显著延长OS,但能显著改善疾病控制和缓解深度,为老年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疗效-安全性”平衡的参考。

摘要号:MA10.06

IMscin002试验最终分析:阿替利珠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的患者偏好与安全性对比

IMscin002研究是一项II期、随机、开放标签、交叉试验,旨在探讨NSCLC患者对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的偏好、医护人员(HCP)的看法及安全性。研究纳入人群为EGFR/ALK野生型成人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组,每3周接受一次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1875mg)或静脉注射(1200mg),第3周期后,患者转换给药方式;第6周期后,患者选择一种给药途径进入延续期(早期患者额外接受10个周期治疗)。

截至2024年10月25日,共179例患者被随机分组:90例先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后接受静脉注射,89例先接受静脉注射、后接受皮下注射。总体而言,分别有115例(64.2%)和43例(24.0%)患者完成了交叉期和延续期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的安全性特征与初步分析结果与已确立的阿替利珠单抗安全性特征一致;80.6%的患者发生了至少1次AE,其中54.9%为TRAE。在≥16个周期后,44.7%的患者仍有持续临床获益;其中早期NSCLC患者占61.3%,转移性NSCLC患者占35.9%。延续期内,患者报告结局较基线的平均变化与初步分析结果一致。全球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症状量表均显示出相似结果。

表2:患者安全性结局

该长期数据表明,大多数患者更偏好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而非静脉注射,且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在疗效、患者报告结局方面与静脉注射相似,安全性特征也相似。

纳武利尤单抗:长期生存获益与脑转移治疗探索

摘要号:OA02.03

III 期 CheckMate 816 研究:基于手术结局分层的接受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患者的OS数据

该研究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每3周一次)或单纯化疗(每3周一次),共3个周期,之后在治疗结束后6周内接受手术,主要终点为无事件生存期(EFS)和pCR。

中位随访时间为68.4个月,在接受确定性手术的患者中,与单纯化疗组(n=135)相比,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n=149)显示出持续的OS获益(中位OS:未达到 vs 76.8个月;5年OS率:74% vs 63%)。在未接受确定性手术的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n=30)的中位OS为32.9个月,单纯化疗组(n=44)为22.0个月。且无论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如何,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OS均优于单纯化疗组。此外,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任何级别和3-4级手术相关AE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11%;单纯化疗组中,这两项发生率分别为49%和15%。

表3:接受确定性手术患者的OS

在CheckMate 816研究的5年分析中,对于接受确定性手术的可切除NSCLC患者,无论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如何,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均较单纯化疗展现出长期生存获益。

摘要号:OA0503

NIVIPI-Brain研究: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加化疗治疗伴同步脑转移的NSCLC的II期研究

本项开放标签II期研究在未经治疗的多发脑转移NSCLC患者中评估了两周期铂类化疗(根据组织学类型选择)联合纳武利尤单抗(360mg,每3周一次)及伊匹木单抗(1mg/kg,每6周一次)的疗效与安全性。治疗持续至肿瘤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或最长持续2年。患者被分配至两个队列:

A队列(n=39):无症状脑转移,未接受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B队列(n=26):轻度症状性脑转移(存在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但经地塞米松可控制。

结果显示,A队列6个月颅内PFS率为41%,B队列5个月颅内PFS率为46.2%,均低于预期的50%。中位颅内PFS短于全身PFS(4.9个月 vs 6.7个月)。全队列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中位OS为10.6个月,2年OS率为29.4%。大多数神经系统AEs为1-2级;7例患者出现3级事件,1例患者出现4级癫痫发作。78.5%的患者出现TRAEs,未报告5级TRAEs。

表4:疗效结局

通过该研究可知,在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晚期NSCLC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及两周期化疗的方案未达到预期的颅内疗效,需进一步优化联合策略。

摘要号:MA04.05

CheckMate-77T研究中,可切除NSCLC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报告按淋巴结状态分层的结果

摘要尚未公布,敬请期待!

免疫治疗已成为NSCLC治疗的核心支柱,从围手术期的长期生存突破,到老年、脑转移等特殊人群的个体化探索,再到给药方式的革新,2025 WCLC公布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更精细的治疗依据。未来,随着生物标志物的深入探索和联合方案的优化,免疫治疗有望在NSCLC领域实现更精准的分层治疗,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