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两级法院:以“修复性”司法答好生态保护答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19:55 2

摘要: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安顺市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350件。其中,依法严惩涉林木、野生动植物、水产品、农用地破坏等刑事犯罪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76件,审理民事及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3件,行政及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案件71件。这些案件的有效审结

8月14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2022年以来安顺全市两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推进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安顺市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350件。其中,依法严惩涉林木、野生动植物、水产品、农用地破坏等刑事犯罪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76件,审理民事及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3件,行政及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案件71件。这些案件的有效审结,有力打击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回应了社会对环境司法保护的新期待。

近年来,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跨区域性挑战,安顺市两级法院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沟通协作,打破地域壁垒。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8家法院签署《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与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等8家法院签署《黔渝中级法院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备忘录》,形成了长江中上游跨省司法协作合力,为乌江流域乃至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构筑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在审判实践中,安顺市两级法院不仅注重依法惩治,更强调生态修复。全市两级法院大力推行“修复性司法”理念,积极打造司法保护生态修复基地。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在简嘎乡播西村设立公益林司法生态修复基地,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检察院等部门在普定县坪上镇设立“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三岔河(夜郎湖段)公益林生态修复基地”,累计完成异地补植复绿80亩,栽种树苗近9500株,有效实现了“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修复目标。此外,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还联合多部门共同建设完成了油菜湖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为受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恢复提供了新模式。

司法保护的视野更延伸至文化根脉与乡愁记忆。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对岗乌镇中心村上甲古榕树群发布司法保护令,西秀区人民法院在刘官乡周官村设立“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在宁西街道高荡村建立“千年布依高荡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基地”,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会同关岭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文体广电旅游局共同打造“茶马古道-贵州-关索岭古道”古文化遗址司法保护基地……诸多创新举措将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为提升环资审判专业化水平,安顺市两级法院持续强化队伍建设。2024年2月,实现了环境资源审判领域专业化人民陪审员全覆盖,并建立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将“绿色基因”深深植入环资审判队伍。在法治宣传方面,安顺市两级法院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日常,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近百场,并结合“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守护蓝天、绿水、青山,司法重任在肩。”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表示,下一步,全市两级法院将紧紧围绕国家生态保护的最新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助力黔中大地绘就更美的生态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