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十年来,随着肺癌领域抗肿瘤治疗新药的持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取得显著改善。但伴随着治疗选择的日益丰富与治疗效果的大幅提升,针对NSCLC患者的管理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用药管理模式在患者全病程管理中存在一定局限,这可能会削
前言
数十年来,随着肺癌领域抗肿瘤治疗新药的持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取得显著改善。但伴随着治疗选择的日益丰富与治疗效果的大幅提升,针对NSCLC患者的管理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用药管理模式在患者全病程管理中存在一定局限,这可能会削弱抗肿瘤新药的潜在获益。因此,构建并完善院内院外联动患者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在NSCLC用药管理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院内院外联动患者管理模式,以及其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等方面的价值。
NSCLC患者院外管理的挑战与协同破局
我国是肺癌大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高居恶性肿瘤首位[1]。二十多年来,随着特异性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快速发展与迭代,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取得显著改善,正在逐步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而随着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临床对用药安全性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数据显示,92.7%的肿瘤患者在院外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症状,其中三分之一需临床干预,超90%的患者表示存在院外医疗需求[2]。值得关注的是,在NSCLC治疗领域,口服靶向药物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口服靶向药物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自主性,但由于降低了与院内医护人员的接触频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依从性、药物治疗监测及随访等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来自真实世界的研究显示,由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等,20%-47%服用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患者存在用药不依从现象[3]。因此,做好院外管理也是患者全病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院外管理不仅需要临床专家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亦或是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目前,国际上针对医生主导、药师辅助的肿瘤患者管理模式已证实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初步形成了相关规范。这种通过院内外医师、药师联动,依托特药药房及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协作模式,有望助力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并最大化其生存获益。
院内院外联动患者管理模式有望助力NSCLC患者获益更大化
院外管理工作庞大且复杂,推动院内院外同质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为患者带来更佳的生存获益。在这一过程中,院外药师作为医院与患者端的“枢纽”,其角色定位亟需被重新认知与赋能。此前,美国血液学/肿瘤药学协会(HOPA)系统性明确了口服抗肿瘤治疗药物的管理标准,在此框架下,药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义[4]。在处方阶段,药师通过参与跨专业肿瘤药事委员会影响药物选择,并参与电子处方模板开发以规范流程;在患者教育环节,药师应参与制定标准化教育材料,教育的重点需强化患者对不良反应自我管理及用药依从性的认知;在药物配发阶段,应严格审核处方信息保障用药安全,同时通过专属渠道与临床团队联动优化获取流程;在监测随访中,药师应在启动治疗7-14天内进行首次依从性与毒性评估,后续每次复诊或续方前重复评估,并通过协作实践协议介入症状管理。HOPA标准通过制度化药师角色、标准化数字工具及跨学科协作框架,将药师从被动配药者转型为主动治疗管理者,可助力患者实现更为高效安全的闭环管理。图1. 口服抗肿瘤药物管理流程示例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5]揭示了药师通过深度整合的多学科协作与数字化系统支持,能够进一步优化患者管理。研究显示,通过每月系统随访,药师对69例患者完成了141项针对性干预,其中60%通过审核/更新患者病历识别问题,35%通过患者咨询识别问题,成功使56%的问题得到解决。此外,一项在社区癌症治疗中心开展的多中心合作性研究显示,药师通过结构化教育、主动监测和个体化干预,可有效改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安全性管理与治疗持续性[3]。在治疗前,药师会给予患者初步指导,覆盖EGFR-TKI常见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皮肤反应、口腔炎、甲沟炎等)、预期不良反应时间窗及有效管理策略。开始治疗后的8周内,药师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动态评估依从性、不良反应等,在前两个治疗周期后转为月度随访,以期通过密切监测能够早期识别患者问题并进行及时干预。如出现不良反应,药师会基于不良反应启动分级管理,当药剂师认为由于发生不良事件而需要调整剂量时,他们会向处方医生提供有关使用耐受性指导的剂量调整相关信息,所有停止治疗的决定均由主治医生做出。研究结果显示,有1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尽管这一数据高于随机临床试验中报告的停药率(6%–8%),但在实际治疗环境中属较低水平,这表明不良事件可通过相关干预得到有效管理。同时,研究还提示,持续治疗组的患者药物减量率更高(74% vs因AE停药组56%),中位治疗时间达18个月(因AE停药组为4个月),提示采用基于耐受性的剂量调整策略有助于患者持续接受治疗。此外,患者教育普遍受到患者的欢迎和好评,85%的患者接受了处方药建议,凸显了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关系。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并完善院内院外联动患者管理模式,是实现医疗服务连续性、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的关键举措。该模式通过有效整合院内专业诊疗与院外持续管理资源,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界限。药师在其中扮演的专业角色,如贯穿始终的用药监测、随访沟通及与医生的紧密协作,正是这一联动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环节,可有力保障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精准执行。在未来,持续推动这一模式的广泛应用与优化,或将有利于最大化医疗资源效能,使患者取得更优的生存获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CN-166006 有效期:2025-11-2
参考文献:
郑荣寿, 陈茹, 韩冰峰,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2024,46(3):221-231.
Shuang Dai, Xiaoqin Liu, Xi Chen,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Out-of-Hospital Management of Cancer Patients and Awareness of Internet Medical Treatment: A Questionnaire Survey.[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2, 9: 756271.
Natasha Khrystolubova, Monica Shieh, Anjan J Patel, et al. Pharmacist-led patient education and adverse event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afatinib in a community-based, real-world clinical setting.[J] .J Oncol Pharm Pract, 2020 Jan;26(1):13-22.
Emily Mackler, Eve M Segal, Benyam Muluneh, et al. 2018 Hematology/Oncology Pharmacist Association Best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ral Oncolytic Therapy: Pharmacy Practice Standard.[J] .J Oncol Pract, 2019, 15: e346-e355.
Houston Wyatt, Stephanie White, Hannah Holloway, et al. Integrated health system pharmacy role in adherence, persistence, and adverse effect management for ora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therapy.[J] .J Manag Care Spec Pharm, 2025, 31: 253-261.
编辑:Shirley
审校:Shirley
排版:Sophia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