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困境下的突破,氘丁苯那嗪为迟发性运动障碍共病难题提供新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19:46 2

摘要:基本资料:患者男,39岁,11年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长期口服奥氮平、劳拉西泮等药物治疗后目前仍然存在焦虑、情感淡漠及情绪不稳定等表现,且出现手抖症状。体格检查示神志清醒,行走自如,震颤性手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导致症状持续存在[1]。有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与TD患者预后不良有关[2]。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TD患者而言,应用氘丁苯那嗪的效果如何呢?

病例1

基本资料:患者男,39岁,11年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长期口服奥氮平、劳拉西泮等药物治疗后目前仍然存在焦虑、情感淡漠及情绪不稳定等表现,且出现手抖症状。体格检查示神志清醒,行走自如,震颤性手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为27分,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

诊疗过程:入院后予以氘丁苯那嗪6mg Bid起始治疗;1周后调整为早6mg、晚12mg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手颤稍改善,调整氘丁苯那嗪剂量为12mg bid维持治疗。

预后:经近三个月的药物调整和治疗,患者可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以及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且震颤性手抖得到明显改善,AIMS评分降为18分。

病例2

基本资料:患者女,65岁,主诉“反复不自主努嘴、舌部舞蹈样动作5年”,有5年2型糖尿病病史。2014年患者因入睡困难、情绪焦虑,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先后服用奥氮平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2019年患者逐渐出现不自主努嘴、舌部舞蹈样动作。在当地医院就医时,未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2020年至2024年期间,患者曾因睡眠及情绪问题多次就诊于合肥某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TD)”,并接受了“电休克”等治疗,治疗后不自主努嘴、弄舌症状短暂好转。2024年7月,患者因病情反复,再次出现不自主努嘴、舌部舞蹈样动作。

诊疗过程:该患者以不自主努嘴、舌部舞蹈样动作为主要表现,存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史,辅助检查示AIMS评分为12分,明确诊断为TD。在原始药物富马酸喹硫平片、丙戊酸钠、度洛西汀、氯硝西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氘丁苯那嗪片6mg Bid起始治疗,治疗两周后,氘丁苯那嗪片剂量增加至12mg Bid维持治疗。

预后:家属表示效果明显,3周后患者努嘴、舌部舞蹈样动作即明显减轻,增加了治疗信心;AIMS评分降低至6分。

诊疗思考

T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易漏诊或误诊。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TD诊断标准仍然是DSM-5标准及2项基于AIMS评估的诊断标准[1]。本期病例一患者查体可见震颤性手抖,AIMS评分为27分;病例二患者表现为不自主努嘴,吐舌、弄舌样动作,AIMS评分为12分,两例患者既往均有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3个月),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不自主运动的疾病后,两例患者均被确诊为TD。

在讨论TD的治疗时,共病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共病的存在,不仅会增加TD的发病风险,还影响其预后。此外,共病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某些药物可能与患者的其他疾病相互作用,限制了治疗选择。上述两例病例分别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这些共病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治疗TD时,需要同时关注和管理患者的共病情况,采取更为细致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TD的药物治疗中,基于TD的多巴胺受体超敏假说,选择性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抑制剂可干扰多巴胺在突触前囊泡中的摄取和存储,导致突触中可释放的多巴胺减少,发挥改善TD症状的作用。其中氘丁苯那嗪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VMAT-2抑制剂,被推荐为TD一线治疗药物[1]。作为氘代药物,氘丁苯那嗪凭借氘代技术优化了其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这种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氘丁苯那嗪的单次给药剂量,减少了服药频次。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这一特性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减少了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带来的治疗风险。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显示氘丁苯那嗪治疗组(12mg/24mg/36mg:49%/44%/51%)与安慰剂组(47%)相似,无严重致死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呕吐、无法静坐等[3],均易于管理。此前报道显示,氘丁苯那嗪治疗TD患者的最佳剂量为24~36mg/d,在该剂量下可使症状获得最大程度缓解[4,5]。上述两例TD患者分别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在接受氘丁苯那嗪6mg bid起始治疗,12mg bid维持治疗后,努嘴、吐舌及手抖动作均明显减轻,且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进一步证实了氘丁苯那嗪在足剂量、严格滴定下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T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小结

TD是一种持续的、通常不可逆的运动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功能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仅会增加TD的发病风险,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于此类共病患者而言,安全有效的治疗尤为关键。上述两例TD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在接受氘丁苯那嗪规律治疗后,TD症状均有效改善且未出现安全性事件。期待随着真实事件研究证据的不断完善,氘丁苯那嗪能为更多TD患者带来长期获益,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俊亮,谭云龙,王强,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疗研究进展.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4,57(02):121-128. [2]王喜喜. 迟发性运动障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2.[3]Anderson KE, et al. Deutetrabenazine for treatment of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tardive dyskinesia (AIM-TD):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Psychiatry. 2017;4(8):595-604.[4]Dorfman BJ, Jimenez-Shahed J. Deutetrabenazine for treatment of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tardive dyskinesia. Expert Rev Neurother. 2021 Jan;21(1):9-20. [5]Fernandez HH, Factor SA, Hauser RA,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eutetrabenazine for tardive dyskinesia: The ARM-TD study. Neurology. 2017 May 23;88(21):2003-2010.

医学界精神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审批编号:AUST-CN-00719,有效期限:2027-07

来源:医学界精神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