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是父母眼里的“热门”,但我学得不温不火;兴趣倒是挺多,做视频、玩摄影,可一看别人亮眼的简历,又觉得自己“不够格”。刷着手机,焦虑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眼看假期过半,除了追了几部剧,啥也没干成。
这个暑假,朋友圈一半在各种旅行,另一半在忙着实习、参加比赛,为自己的履历添砖加瓦。而我,一个快要升大三的普通学生,正瘫在沙发里,对着天花板怀疑人生。
专业是父母眼里的“热门”,但我学得不温不火;兴趣倒是挺多,做视频、玩摄影,可一看别人亮眼的简历,又觉得自己“不够格”。刷着手机,焦虑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眼看假期过半,除了追了几部剧,啥也没干成。
那天晚上,又是例行焦虑到失眠,我随手点开了华为阅读APP,想随便找点什么看。一个叫“暑期倒计时:翻书即翻盘,阅读越向上!”的专题页吸引了我的注意。你别说,“翻书即翻盘”这五个字,一下就戳中了我。
我扫了一眼书单,发现它分成了“锁定方向”、“升级能力”、“掌握方法”三个板块,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啊!书单里,一本《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的书名,像探照灯一样打在我心上。这不就是我每天纠结八百遍的问题吗?
点开就读,但说实话,心烦意乱的时候,文字真的很难看进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开了听书功能。这一下,体验感直接起飞。我选了那个“精品主播3.0”音色,一开声我就惊了,这不是冰冷的机械声,分明就像一个沉稳又睿智的长者在我耳边娓娓道来。声音里有自然的呼吸和停顿,讲到重点时语调还会加重,特别有代入感。
我就这么躺在床上,听着作者奥地利心理学教授诺伊鲍尔的分析。他说:“只要某种特定的活动不会让你全然抵触,那就应该尝试给自己的天赋一次变成才能的机会。” 还说,“有些时候,只有当人在一个领域中有了成功的经历,才会对此发展出兴趣。”
听到这里,我简直想拍大腿!我一直以为,必须要把最热爱的事情变成工作才会幸福,所以总觉得自己那些“擅长但不算最爱”的技能没啥价值。比如我逻辑分析能力还行,做课程pre、写策划案总被夸,但我总觉得这事儿“没劲”,远不如拍视频酷。
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路:我完全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先做出点成绩,建立正反馈,也许兴趣和成就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呢?那一晚,我听完了大半本,焦虑感竟然消散了许多。
对了,跟各位华为手机的朋友说个福利,前阵子我手机升级了鸿蒙5.1,在桌面右滑的负一屏里发现一个叫“鸿蒙有礼”的活动,每天签到就能领权益,我就是在那儿领到了华为阅读的会员,才能畅读这么多好书。如果你也需要,赶紧去看看。另外,华为阅读里还有个“百亿赠书计划”,每周都有超棒的畅销书可以免费领,大家千万别错过!
这个夏天,幸好有这份书单和这本书把我从迷茫里“捞”了出来,也让我明白,有时候,翻开一本书,真的就是“翻盘”的开始。
来源:乖乖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