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回响】东北率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09:13 2

摘要: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百多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完全胜利。80载岁月流转,烽火记忆永不褪色。当我们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凝眸残缺的东北版图,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用目光抚过抗联战士用过的步枪,再回望杨靖宇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百多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完全胜利。80载岁月流转,烽火记忆永不褪色。当我们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凝眸残缺的东北版图,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用目光抚过抗联战士用过的步枪,再回望杨靖宇的冰雪忠魂、赵尚志的林海烽烟,一个真理愈发鲜明——这场民族存亡之战能以弱胜强,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筑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地区率先形成,向全国传递了救亡图存、忠贞报国的信念,鼓舞了全国人民坚定执着、矢志不渝的抗日斗志,更彰显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向死而战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我们一起向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致敬!

□中共沈阳市委统战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14年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东北地区率先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在东北实践,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科学印证毛泽东将统一战线称为“三大法宝之首”的重要论断,肯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外景。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

最早领导组织开展武装抗日

党在八七会议后已开始注重“底层统战”:会议后,成立中共满洲省委,动员组织反封建反帝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党在抗日最前线,号召各阶级抗日,派出优秀干部深入农村,从事艰苦的抗日斗争。

1931年9月发表宣言:事变第二天,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宣言强调:“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指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

1932年号召更多民众联合抗战:3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告义勇军书中提出“中朝满蒙众一致联合起来”。4月,毛泽东亲自起草对日宣战书,号召全国民众“驱逐日帝国主义出中国”。

1933年联合一切力量开展反日斗争与反日游击战争: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5月15日,满洲省委作出《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确定当时的中心任务是执行反日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1934年建立各种形式的反日联合战线:陆续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司令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等,在白山黑水间率先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

毛泽东对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过论述: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反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援助了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在与周保中的谈话中指出:“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接受王公达采访时强调:“那里也是民族统一战线,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其他的派别及各种不同的军队与民众团体,他们已在共同的方针下团结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

广泛动员各阶级、各种力量投身抗日

明确提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九一八事变后,党立即指出要“尽量同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如像一部分革命学生,小商人,以至城市贫民成立反帝的统一战线,并且成立这种反帝的公开组织,而取得其领导”。

联合和发动劳苦大众:中共中央在《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中,反复强调联合和发动工人、农民、兵士等底层劳苦大众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斗争。

建立全民族的统一战线:1933年1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

向全体同胞发出号召:1935年10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战队伍

最早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组建义勇军抗战:在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下,九一八事变后第9天,沈阳地区竖起“镇北军”大旗(后改名为“东北国民救国军”)。此后,义勇军很快遍及了郊区和各县,成分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级,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万多人,抗日游击区覆盖70余个县区。据不完全统计,参加东北抗联的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120多位师以上干部、40多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组织各民族、各阶级组建的东北抗日队伍,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

东北地区抗日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牺牲最为惨烈,斗争最为艰苦。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凝聚起“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磅礴力量。正是这种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汇聚成不可战胜的洪流,最终粉碎了侵略者的野心,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01

辽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发源地

——民革党员,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刁书茵

九一八事变硝烟未散,辽宁大地已燃起统一战线的星火。作为全国最早遭受日本侵略的地区,辽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率先擎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这一实践为东北抗战注入力量,更为全民族抗战提供宝贵范式。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见证了统一战线思想萌芽,辽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首个实践区。辽宁战场涌现诸多范例:1932年,赵殿良指挥义勇军第二十一路军联合多支武装夜袭沈阳城,焚毁日军7架飞机,大振民心;1934年,杨靖宇在临江召集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黄显声在锦州号召民众,短时间组建万余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本溪抗日便衣队夜袭牛心台车站震动日伪;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等群众组织遍地开花,工人、学生、绿林武装及爱国士绅汇成洪流……

辽宁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源地,诞生最早统战政策实践,孕育东北抗联雏形,证明团结爱国力量方能筑成民族长城。

02

“919宣言”蕴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民盟盟员,辽宁社会科学院抗战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洁

九一八事变“为祸之惨,旷古未有”。然而,深重的国难却也使中国走上“觉醒的大道”,抗日救亡遂成为历史主题。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孕育和发展的“时”与“势”。

草拟于九一八事变当夜,第二天即行发表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出的最早的抗战宣言,指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强调“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出中国!”呼吁“工农兵劳苦群众们!唯一的出路久已摆在我们面前了!伟大的任务久已放在我们肩上了!只有我们以英勇的斗争能完成它。”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这里的“工农兵劳苦群众”实际涵盖了中国抗战所能动员的所有有生力量,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秉持的统一战线思想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正在步入历史新阶段,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开始萌芽。

03

铭记历史致敬先贤

——巩天民之孙,民建会员巩辛

在烽火硝烟的岁月中,民建先贤挺身而出,以实业救国、隐蔽战线支援等多种方式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用行动践行民建人的爱国之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沈阳处于日本人的高压统治之下,祖父巩天民(辽沈民建创建人、志城银行总经理)与沈阳的几位高级知识分子、银行家、社会活动家组成抗日爱国小组,帮助义勇军筹集资金,提供药品,向国联调查团递交日本侵华罪证材料,揭露伪满洲国是日本人的侵略工具,向全世界戳穿日本人掩盖侵略行为的谎言。

1937年,在中共中央晋察冀社会部的领导下,南汉宸、何松亭等建立起沈阳通往延安的情报线,在沈阳志城银行掩护下建立情报站,提供日军的战略情报,是整个东北地区级别最高,隐蔽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情报站,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突出贡献。在整个十四年抗日战争历程中,东北地区不仅有武装斗争的正面战场,还有隐蔽战线的第二战场,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在东北地区的实践。

04

辽宁义勇军斗争与抗日统一战线

——民进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张恺新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人民率先组建起义勇军奋起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共产党在参与领导和指挥抗日义勇军斗争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的优势,调动各方面力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2月组建的第二十四路抗日义勇军,活跃在沈阳南部和辽阳、本溪交界地带,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实践。活跃在辽东地区的唐聚五部辽宁民众自卫军在以血肉之躯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时,进行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实践,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广泛团结和联合各阶层共同抗日。中共满洲省委对义勇军统一战线工作十分重视,作出过相应决策部署。后来,一部分义勇军武装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部队,这与抗日统一战线在义勇军斗争中的实践有密切关联。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推动东北抗战新局面到来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地区的早期探索与实践,汇聚起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

1932年,义勇军攻入沈阳城,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

0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由东北开始实践的历史过程

——农工党党员,辽宁万邦医药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矫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九一八事变后的1年间,东北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早起始地、实践地,作为抗战时间最长的地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重要的实践贡献。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表,这是中国的首份抗日宣言,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东北人民组织武装抗日,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满洲省委因势利导,参与领导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进一步推进了东北人民的抗日运动。

1933年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方针”是建立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强调要争取和保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坚持和保存自己在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它是中国共产党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的萌芽。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场景还原。

团结并帮助其他抗日武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队伍,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作出实践贡献。

06

铭记历史赓续奋进

——致公党党员,辽宁传媒学院教师胡程鹏

中国共产党率先在辽宁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及各界力量共赴国难,奏响全民抗战雄浑乐章。

1931年9月29日,南北美洲致公党联合通电南京蒋介石、北京张学良、广州陈济棠,发出“废党治、开国会、挽民心、对日决战,本党誓为后盾”的声明。随后,致公党发表宣言呼吁侨胞团结抗战;组织各地华侨为抗日救国募捐筹饷;号召致公党员、海外洪门人士、华人华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致公党抗日救国活动引起国内外政治势力关注,也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把致公党列入“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之中,并表示愿意同致公党等党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这种在伟大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凝聚力仍是我们奋进的动力,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团结一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0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孕育于九一八抗战

——九三学社社员,辽宁大学历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焦润明

辽宁是中华民族抗日烽火的燃起之地。九一八事变在此爆发,东北军民以血肉之躯直面日军侵略,掀开14年抗战序幕。中共满洲省委发出的《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明确提出了“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与游击战争,特别提出了“建立工农兵劳苦群众抗日统一战线”。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出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强调部分有产阶级也可以成为统战对象的思路。满洲省委接到一二六指示信后,把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加强了与抗日武装的合作关系,辽宁地区崛起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曾达数十万人之众,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彰显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08

凝聚两岸同胞力量

传承弘扬抗战精神

——台盟盟员,省政府参事,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吴利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同胞共同迎来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书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的壮阔史诗。

台湾同胞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从不曾缺席。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光复致敬团”冒雨遥祭黄帝陵,彰显“认祖归宗”的民族向心力。台盟在统一战线中发挥凝聚两岸同胞力量的作用,始终以血脉亲情为纽带,搭建起两岸交流的桥梁。台湾著名抗日志士丘逢甲的后代丘武彦先生曾在交流中说:“保存好抗战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悲惨的历史不再发生。”这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法宝,也是民族复兴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历史是一面镜子,海峡两岸同胞共同铭记抗战历史,是为了昭示未来,携手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09

抗联薪火

白山黑水间的统战壮歌

——市知联会副会长,沈阳广播电视台原创事业部主任郭志英

2025年春天,作为新时代无党派人士,我带队在东北三省开展《抗联薪火》全媒体创作采风。在走遍抗联纪念馆、寻访抗联后代及史实记录者后,东北抗联“抗日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牺牲最为惨烈,斗争最为艰苦”的战斗足迹,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团结之道”清晰可见。

重走抗联路让我深刻体会到: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轫于民族至暗时刻,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早实践,也是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杨靖宇联合十余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到赵尚志团结山林义勇、地方武装凝聚力量;从抗日联合军宣言号召“我们一致联合起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中一个个各民族英烈的名字,都实证了这一统一战线超越党派、民族、阶层的生命力。

今天,东北抗联统战实践启示我们:统一战线的生命力在于超越差异的目标认同。烽火已熄,统战薪火永续,它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行动的指引。

10

血沃中华共筑长城

——市锡伯族联谊会副秘书长,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鄂薇

以史为鉴,铭记东北抗联的民族大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立即提出“中朝满蒙众一致联合起来”的号召,杨靖宇、赵尚志等先烈团结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各族同胞,组建东北国民救国军、抗日联军,用鲜血诠释了“全民族抗战”的真谛。这段历史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来不分党派、民族和阶层。

文献记载,东北抗战中牺牲的120多位师级以上干部、40多位军级以上干部,许多是少数民族战士。赵一曼同志组织朝鲜族群众成立游击队,白族将军周保中带领部队创建游击区,正是这种“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精神,使抗联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坚持14年斗争。这些都充分肯定了统一战线中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功绩。

我们必须传承团结一致的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工作岗位上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1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市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钱凤阳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最早在东北大地高擎起抗日救亡的旗帜。《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出“中国抗战第一声”,在林海烽火中团结起各阶级、各阶层和各民族中华儿女,汇聚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书写了“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壮烈史诗。

这份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团结,是永恒的启示。东北各宗教界先辈们,虽力量微薄,却以坚定的信仰凝聚起“保家卫国”的广泛共识,昭示着“先做好公民,再做好教民”的朴素真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不仅是宗教界的庄严承诺,更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沈阳市伊斯兰教协会将高举团结的旗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经典阐释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社会中践行责任担当,让爱国爱教的薪火代代相传,这是对英烈忠魂最深切的告慰,是对历史最虔诚的铭记。

12

赓续抗联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市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辽宁格林豪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波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民奋起抵抗,揭开14年艰苦抗战序幕。彼时,民族工商业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艰难求生,尽管自身产业遭受重创,他们仍纷纷以各种方式投身抗日,他们虽身处不同行业,却都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东北各界力量紧密团结。中共满洲省委加强与大刀会、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合作,而这些合作背后,也离不开东北地区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物资、后勤等方面的默默支持,他们的付出使得抗日武装得以持续战斗。

如今,硝烟散去,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不可磨灭。对于当代民营经济人士而言,这段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民营经济人士应传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1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声怒吼

——市新联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就在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表,这份宣言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声怒吼,更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宣言,铿锵有力的话语,不仅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本质,更指明了武装抵抗的正确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经历了东北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等发展阶段。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使东北抗联成为坚持抗战时间最长、斗争环境最艰苦的一支英雄部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

14年抗战,从这里开始。那一声穿越时空的怒吼,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凝聚起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14

那段历史我们将始终铭记

——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戈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率先燃起抗日烽火,也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的实践场。“伟大的任务久已放在我们肩上了!只有我们以英勇的斗争能完成它!”1931年9月19日,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自沈阳发出,随后响彻全国。虽然只有寥寥千余字,却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发出的第一份抗日宣言,让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宣言的起草者中就有当时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赵毅敏。他是我们留学人员的老前辈。赵毅敏出生于1904年,他20岁时曾赴法勤工俭学,后又到苏联学习。出国留学寻求理想中华的道路、回国服务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这就是赵毅敏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建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历史启示我们,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今天,我们更应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续写团结奋斗的新篇章。

15

侨心向党铸忠魂统战薪火映辽沈

——市侨联副主席,沈阳八王寺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的实践,是历史铸就的丰碑,更是精神赓续的火炬。九一八事变后,祖父辈海外华侨通过南洋侨团秘密支援抗战,以血肉之躯铺就“抗战输血线”。《沈阳英雄城市》文献记载,沈阳籍华侨在南洋组建“东北义勇军后援会”,通过丹东口岸向抗日前线输送3000箱药品、2000套棉服。更令人动容的是,1939年陈嘉庚号召成立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3200名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抢运50多万吨军需物资,1000余人永远长眠在那条“抗战生命线”。这些数字背后,是华侨青年吴乔松驾驶的卡车在怒江峡谷翻车牺牲的壮举,是女机工白雪娇女扮男装参战的传奇,更是海外游子“虽远必救”的赤子情怀。

东北抗联的统战实践表明,海外侨胞始终是反侵略战争的重要力量。我们的爱国情怀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只会随着民族复兴而愈发璀璨。这份跨越时空的爱国力量,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持续凝聚,化作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动能。

16

白山黑水铁血义勇

——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洪玮蔓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这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沈阳为中心初步形成,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践,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14年的浴血抗争,让家国得以起死回生。80年前的东北大地沦陷在日军铁蹄之下,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确定了当时的中心任务是执行反日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沈阳建立的“镇北军”(后改名为“东北国民救国军”)正是在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下,吹响了抗日救亡号角,在最艰苦“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间前赴后继,谱写了铁血义勇铸就的壮丽丰碑。

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追求解放的永恒回声。作为黄埔后代,应不忘先辈遗志,弘扬和传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进一步发挥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的桥梁纽带作用,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来源:沈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