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乡间小路上,一群拖着长尾巴的野鸡正大摇大摆溜达,羽毛在太阳底下闪着光。急刹车的司机猛按喇叭,这群"路霸"才慢悠悠钻进路边草丛。
英国乡间小路上,一群拖着长尾巴的野鸡正大摇大摆溜达,羽毛在太阳底下闪着光。急刹车的司机猛按喇叭,这群"路霸"才慢悠悠钻进路边草丛。
而在中国东北的玉米地里,农民看着被野鸡啄得乱七八糟的嫩苗直叹气:"这帮野鸡,一晚上能祸害不少地!可打又打不得,赶又赶不走,真叫人上火!"
同样是野鸡,在英国被政府悬赏猎杀,打死一只能换钱;到了中国,却成了"牢底坐穿兽",私自抓一只可能要吃官司。这"同鸡不同命"的怪事,是咋回事呢?
英国人的"野鸡烦恼"有多闹心?
上世纪70年代,英国野鸡数量约400万只,到2020年前后已经涨到6000万只左右,快赶上英国人口了。这些家伙跑得快,飞得低,最爱在公路上晃悠。
官方数据显示2013到2016年,英国公路上被撞死的鸟里,近四成是野鸡,每年春天特别严重,这帮"马路杀手"成群结队过马路,车轮底下躺一地。英国人急得直挠头,想出"花钱买鸡命"的法子。
英国有关部门开始发奖金、搞悬赏,鼓励大家去打猎,可野鸡精得很,听见动静就往灌木丛里钻,枪打得再准也收拾不完。
更愁人的是它们"特别能生",一窝能下十几个蛋,猎杀速度根本赶不上繁殖速度。专家查资料发现,野鸡原本没这么猖狂,现在反倒挤得本土动物没地方待,连狐狸都嫌它们烦。
中国野鸡为啥成了"保护对象"?
同样的野鸡在中国待遇完全不同。野鸡学名叫环颈雉,羽毛花花绿绿特别好看,就爱在庄稼地和公路边转悠。但在中国,它可是上了"三有动物"名单,国家认定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保护动物。
现在私自抓1只就算违规违法,抓20只可能要吃几年牢饭。2021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说了,连它们住的地方都不能破坏,老百姓见了最好躲着走。
为啥这么严格?中国野鸡虽然无危,但却是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它们吃害虫算是帮庄稼"看家",粪便能肥地,羽毛还能帮着传播种子。要是随便抓,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出问题。
"人鸡矛盾"背后的门道
英国野鸡泛滥其实是人自己惹的祸。有钱人爱打猎,把野鸡当"活靶子"养,结果养殖场跑出去的加上自然繁殖的,数量直接失控。而中国野鸡本来就是本地物种,城市化、农药滥用让它们的家越来越小,不保护可能就没了。
原来野猪还是三有动物呢,后来因为数量多危害大,已经移出“三有”名单了,野猪跑地里祸害庄稼,农民跟林业部门打招呼后,是可以捕野猪的,各地还有一定的捕猪补贴。
未来野鸡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或者危害太大的话,野鸡也可能移出三有名单,不过现在野鸡可是不允许碰的,千万不能打它的主意。
找平衡:杀与保之间的学问
英国悬赏打野鸡就像"打地鼠",治标不治本。生态专家说光靠打不解决栖息地问题,打死多少又生多少。真要解决问题得想周全办法,英国可以学学德国,把野鸡肉做成美食,既能控制数量又能赚钱。
人和野生动物较劲对谁都没好处。枪口抬高点或者法律松一点,都不如给自然留点活路,地球这个家,从来不是人类自己住的,慢慢找到平衡点就好了,您说是不是?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