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日,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乐普健糖药业(重庆)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01
乐普医疗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获临床试验批准
8月1日,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乐普健糖药业(重庆)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公告显示,重组A型肉毒毒素的适应症为暂时性改善65岁及65岁以下成年人因皱眉肌和/或降眉肌活动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皱眉纹。肉毒毒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面颈部除皱、轮廓塑形等领域的神经毒素,可以引起肌肉松弛、抑制腺体分泌等化学性去神经作用。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02
济南格莱威医疗旗下三类水光针获批
最新消息,济南格莱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含利多卡因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53131475)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产品适用于面部真皮浅层注射,暂时性改善成人皮肤干燥、肤色暗沉。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款产品是国内首款采用西林瓶包装的Ⅲ类械水光,其设计包含预灌封注射器(Y型)与西林瓶(X型)双型号,以15mg/mL透明质酸钠和3mg/mL盐酸利多卡因组成。
*信息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03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H1大卖166亿美元,中国区收入15亿美元
8 月 6 日,诺和诺德发布2025年H1财报,上半年营收1549.44亿丹麦克朗(约合228.54 亿美元,按平均汇率计算:1丹麦克朗=0.1475美元,下同),同比增长18%(按 CER 计算)。中国区收入99.10亿丹麦克朗(14.62 亿美元),同比增长6%。研发投入219.98亿丹麦克朗,约合32.45亿美元。司美格鲁肽上半年销售额为1127.56亿丹麦克朗(约合 166.32 亿美元),占诺和诺德总营收的 73%。这款产品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 K 药(151.61 亿美元),不过礼来替尔泊肽增速惊人(Q1 销售额为 61.5 亿美元,+160%),或许会成为司美格鲁肽争夺 2025 年药王最大的竞争对手。
*信息来源:诺和诺德
04
四环医药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不低于11亿元
8月1日,四环医药(00460)发布公告,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集团将录得不低于11亿元的收入及不低于5000万元的净利润。影响财务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医美业务的高增长,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速在50%–60%之间;创新药业务进入收获期,研发支出逐步减少,新产品商业化进展顺利;仿制药业务的下跌幅度逐年收窄;以及公司财务状况稳健,账面现金充裕。自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底,集团共获批41个医美及医药新产品,包括自主研发的多款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公司对未来的收入及利润增长充满信心,认为如此多的重磅新产品同步上市将为未来发展带来强大动能。董事会提醒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公告中所载资料未经独立核数师审阅,实际业绩可能与公告有所不同,详细财务资料将于2025年8月底前的中期业绩公告中披露。
*信息来源:财中社
05
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以后,一直按照目前产能正常供货
爱美客8月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收购韩国REGEN以后,一直按照目前产能正常供货,具体业绩目标按照公司统一标准进行考核。无论是国内产品还是韩国产品,均需要根据各国法规要求进行注册。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
06
小红书将进一步加强医美品类专项治理
8月4日,小红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美品类专项治理的公告”,正式宣布启动新一轮医美品类专项治理行动。此次治理着重针对“不合规医疗机构开展医美项目”“代打水光针等非法上门服务”“违法违规使用各类不合规医疗器械产品”“非法医美培训”等违规内容营销及其相关变体。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近5个月时间里,小红书已处置近50万条违规笔记,封禁超5万个账号。
*信息来源:新榜
07
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门诊命名不得“标新立异”
针对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模糊、笼统或容易混淆的门诊名称,少数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门诊名称误导患者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医疗机构要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范、清晰准确的原则进行门诊命名。《通知》要求,门诊名称应当与诊疗科目相匹配,可在一级诊疗科目基础上,依据二级诊疗科目进行细化,如“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心血管内科门诊”“神经外科门诊”等。不得使用模糊、笼统或容易混淆的名称;不得使用可能产生歧义或误导患者的名称;不得使用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名称。中医医院设置的专病门诊应以疾病、症状命名,符合中医理论、科学规范、简短准确,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接受度,从易于理解的角度出发,使用较为通俗易懂的名称,如“心悸门诊”“失眠门诊”等, 不得采用夸大、不切实际的用语,不得采用误导患者的用语。《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专科特色和技术优势设置特色门诊。特色门诊名称应当真实、准确、简洁、清晰地反映专科特色和诊疗范围,可使用疾病和症状名称进行命名。多学科联合门诊名称应当充分体现牵头专科特色,后缀“联合门诊”或“MDT门诊”进行命名,或者使用重大疾病名称后缀“多学科联合(MDT)门诊”命名。 不得使用违反公序良俗、标新立异、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争议的名称。医疗机构要全面梳理本机构门诊设置与命名情况,对门诊设置与命名不规范问题立行立改;调整门诊标牌、引导标识,优化门诊管理流程,并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提升患者就诊体验;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发布门诊信息,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信息来源:光明网
08
海南省三亚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医美诊所专项检查
针对近期引发关注的水光针市场乱象,海南省三亚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强化部署,在前期医美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基础上,对整治工作再督促、再深化,全力守护群众医美安全。8月4日,三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利琛,四级调研员林正蓉带领器械科工作人员前往人流量密集的重点商圈,对某医美诊所开展专项检查。
此次检查紧扣医疗美容机构药械质量安全关键环节,聚焦机构资质合规性、药械产品资质及购进渠道合法性,严厉查处购进使用假劣、过期、失效药械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潜在风险隐患。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当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同步结合案例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监管执法+规范指导”相结合,切实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推动医美行业药械市场秩序向更规范、更有序方向发展。
*信息来源:三亚市市场监管局
09
福州强化非法医美整治督导
8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组成督导组,赴马尾区以“现场座谈+实地检查”的形式,对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督导,拧紧医美行业安全“监管阀”。据悉,督导组在马尾区召开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督导会,围绕对医疗美容定性、监管重点等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联动、拓宽线索渠道。同时,督导组还直奔辖区福州市马尾区唯美美容店等生活美容机构,现场检查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此次督导为马尾区进一步精准打击非法医美提供了指导,下一步,马尾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守护群众“美丽安全”。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10
英国监管机构就医美肉毒杆菌中毒事件发出警告英国卫生安全局
8月7日发布公报警告说,英国已确诊多起美容手术后发生的肉毒杆菌中毒病例。该机构提醒公众接受涉及肉毒杆菌毒素的美容手术时要警惕相关风险。公报说,今年6月4日至8月6日期间,已报告41例临床确诊的医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病例,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等。尽管调查仍在进行,但现有证据表明,中毒事件与使用未经许可的肉毒杆菌毒素产品有关,一些病例与手术操作有关。
*信息来源:新华社
11
韩国计划明年取消外国游客医美退税政策
当地时间7月31日,韩国召开税制发展审议委员会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2025年税制改革计划”。韩国政府称,决定从明年起取消“外国游客美容整形医疗服务增值税退税”政策,政策有效期将于今年12月31日截止。韩国有业内人士担心,取消退税可能导致来韩医美的游客减少,还可能促使部分医疗机构与顾客通过现金交易,形成灰色地带。韩国从2016年4月起实施这项退税政策。原本只计划执行一年,但此后多次延长。政策规定,外国游客在韩国指定的退税(TAX Refund)加盟店接受3万韩元(约156.6元人民币)以上的美容整形手术后,在出境时能享受退税优惠,双眼皮切割、隆鼻、抽脂、牙齿矫正等治疗项目均在退税范围内。韩国保健福祉部统计数据显示,韩国2024年共接待外国医美患者11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约93.2%,创下自2009年开放医疗旅游以来的最高纪录。按诊疗科目看,前往皮肤科、整形外科就医的外国患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