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当天,在硚口区首届家庭教育交流座谈会上,《硚口区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家庭版)》首次与读者见面。100余名家长代表参加活动,了解这套法治教育读本的诞生之旅,并从现场专家的对谈中汲取青少年教育的智慧火花。
今年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当天,在硚口区首届家庭教育交流座谈会上,《硚口区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家庭版)》首次与读者见面。100余名家长代表参加活动,了解这套法治教育读本的诞生之旅,并从现场专家的对谈中汲取青少年教育的智慧火花。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多样化趋势,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案件频发,同时未成年人被侵害事件也时有发生。硚口区司法局针对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紧扣“八五”普法规划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从2022年4月起,历时三年编印了小学版、中学版、家庭版青少年法治教育系列读本,为全区青少年送上了一份珍贵的 “法治大礼包”。“作为刑事法官,目睹太多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悲剧。参与编写这套读本正是为了源头预防,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为孩子们筑起法律认知的第一道防护网。”硚口区人民法院的方法官如是说。
为了把这套读本打造成普法教育精品,硚口区司法局可谓煞费苦心。在内容上,每年开展调研,累计发放调查问卷 2600 份,还通过主题班会、家长座谈会收集建议,聚焦现实问题,结合辖区案例改编,确保内容符合各学段青少年需求。在编写队伍上,吸纳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加入编委会,保障读本的专业权威性。此外,还经过三轮修订,邀请专家评审,招募“青少年试读团”,根据反馈不断修改完善,让读本内容实现从“粗放供给”到“精准滴灌”。
“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每个版本各有侧重。”硚口区司法局普法和依法治理科负责人曹艳芳介绍,“小学版读本侧重培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多采取文字与漫画相结合的形式;中学版侧重培养法治思维和依法维权能力,文字表达更严谨,选取了更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家庭版读本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场景延伸到家庭,强调‘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在案例选取上,编委之一的方法官说:“我们很注重贴近性、警示性、教育性,聚焦校园欺凌、网络陷阱等青少年高频风险,同时展示小过错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当孩子指着读本说‘原来这也是侵权’,便是‘法治种子’苏醒的声音。这比在法庭上敲下法槌更有治愈力。”
2023年2月7日,硚口区“开学第一课”送书赠学活动在山鹰小学举行,《硚口区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版)》正式亮相。编委之一的谭玉华律师还为孩子们带来《做守法好少年》的普法讲座。随后,该区小学高年级2万余名学生都收到了这份精心准备的“礼物”。“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向违法的事情说不。同时,我也懂得了,当我们遇到违法的事情时,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山鹰小学四年级学生杨曼如看完读本后说。
2024年2月26日,武汉四中“开学第一课”上,《硚口区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中学版)》首发。“做厉行法治的忠实崇尚者、遵纪守法的坚定践行者、道德建设的率先示范者……”武汉四中学生何彦昕向同龄人发出倡议。当天的“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们身穿法官袍、检察制服、律师袍、法警服,针对一起“抢劫案”现场开庭“断案”。控辩双方以昂扬之姿,论情理法理,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实践课,赢得了观众一致喝彩。
“在编书赠书以外,我们更注重的是‘以书为媒’,用更多、更生动、更新颖的普法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法治的种子。”曹艳芳介绍,2023年以来,硚口区以培育小小“法律明白人”为目标,通过开学第一课、青少年模拟法庭、民法典作品征集、青少年普法微视频、法治“剧本杀”等特色活动,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新途径。
正值暑期,在硚口区各个“托管班”上,忙碌着硚口区司法局“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身影。集贤里社区暑期托管班,孩子们以“哪吒”形象为引,探讨“压岁钱谁做主”“能不能买高价游戏机”……紫润北社区青少年空间,孩子们从动画《哆啦A梦》大熊和胖虎、小夫的故事中学习遭遇霸凌时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在新华社区青少年空间,孩子们认领“大胆狂徒张三、老实巴交李四”等身份牌,在志愿者自创的剧本中懂得不同情境中可能涉及的违法犯罪问题,一颗颗法治的种子在润物细无声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专业律师帮您一对一解答
转发朋友圈
告诉你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吧
来源:武汉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