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00 元的水龙头被吹嘘成 “养生神器”,15000 元的床垫被包装成 “治病良方”,在监管日益严苛的今天,养生保健行业竟还在上演如此荒唐的闹剧。陕西陈女士整理婆婆遗物时的惊人发现,不过是冰山一角 ——61 岁的老人不仅花费十多万元从 “吉美” 公司购入天价
4000 元的水龙头被吹嘘成 “养生神器”,15000 元的床垫被包装成 “治病良方”,在监管日益严苛的今天,养生保健行业竟还在上演如此荒唐的闹剧。陕西陈女士整理婆婆遗物时的惊人发现,不过是冰山一角 ——61 岁的老人不仅花费十多万元从 “吉美” 公司购入天价水龙头、床垫、眼罩、内裤等产品,更因迷信这些物品的 “神奇功效”,放弃了正规治疗,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样的骗局绝非孤例。广州增城的 “老来乐” 公司以免费按摩椅、羊奶销售为诱饵,用 “消费越高返利越多” 的话术诱骗老人高额购卡,敛财 237 万元后便人去楼空;另一团伙则通过聚餐、养生讲座笼络人心,将 “金丹”“子午内丹” 等普通产品吹嘘成 “精神良药”,涉案金额高达 290 万元。在屈原管理区,健康生活馆的工作人员用精心设计的话术,把普通保健品包装成 “包治百病” 的神药,记录本上详细记载的 “拉人头” 套路,暴露了温情关怀背后的利益算计。
更令人愤慨的是,这些所谓 “神药” 的真相往往不堪一击:号称 “治百病” 的 “六神甘露” 实为普通饮料,直播间里的 “藏医传人” 播放伪造的官方视频唬人,甚至有 “止疼神膏” 非法添加麻醉药成分,“减肥奶茶” 混入早已禁用的西布曲明 —— 这些打着健康旗号的产品,实则是瞄准老人钱包的 “毒药”。
骗子的套路虽老,却总能精准击中人心:从广撒网的电话营销,到扮演 “贴心儿女” 的情感攻势,再到用小额红包、健康打卡套取信息,最后以伪造文件制造恐慌、用限时特惠促成冲动消费,每一步都精心设计。而在监管之网越收越紧的当下,仍有人敢逆潮流而动,用拙劣手段玷污行业声誉,这般愚蠢行径,怎能不让人费解又愤怒?、
值得欣慰的是,各地监管部门已展开行动:突击检查、行政处罚、普及防骗知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发出警示,提醒老年人警惕私域直播骗局。专家建议的 “五个不” 原则、查验资质的具体方法,以及 12315 投诉、报警等维权途径,为防范骗局提供了清晰指引。但更重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与沟通 —— 主动为父母安装反诈 APP,耐心科普防骗知识,用关爱填补他们的情感空缺,才能构筑起抵御骗局的最坚固防线。
养生骗局的荒诞剧,不该再在现实中上演。高价 “神器” 被层层剥开伪装后,我们终将明白:真正守护父母健康的,从来不是虚假的承诺,而是理性的认知、完善的监管,以及那份永不缺席的爱与陪伴。
来源:健观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