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中国士兵打不过4000英兵,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朵奇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2 19:14 1

摘要:大清朝八十万大军,为何挡不住漂洋过海来的四千洋兵?这场仗输得实在离奇。

大清朝八十万大军,为何挡不住漂洋过海来的四千洋兵?这场仗输得实在离奇。

1840年夏天,英国战舰像一群铁甲怪兽逼近中国海岸。

清朝官员爬上炮台眺望,吓得腿肚子直哆嗦——那些飘扬米字旗的巨舰,单艘就装备七十多门大炮。

广州守将关天培在战报里哀叹:"洋人火炮能打十里远,咱们的炮最远才打三里。"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明朝军队撞上了机关枪。

英国舰队从印度和新加坡杀来,主力战舰比清朝最大的战船还大五倍。

清军水师最厉害的船只能装三十门炮,炮弹还常常打不中。

更荒唐的是,虎门炮台守军挖出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炮——这些三百年前的"老古董"竟被当救命稻草。

浙江巡抚刘韵珂亲眼见识洋枪洋炮后,给皇帝写密信:"洋人船坚炮利,原先只是听说,如今亲见才知根本打不过。"

当武器落后上百年,战场就成了屠宰场。

武器差不是最要命的。

清廷的糊涂心思,在炮火声中暴露无遗。

英军打到长江时,道光皇帝的圣旨令人心寒:"杀汉奸大于杀外敌!宁可杀错也不放过"

这种"防百姓胜过防外敌"的想法,把战局推向深渊。

镇江城破时惨象横生。

守城将军海龄下令:"见到可疑人格杀勿论!"

史料记载,清兵在街头见人就砍,连晚上出门的百姓都不放过。

上海、宁波百姓听见炮响就逃难,怕的不是洋人,而是自家官兵。

清军的暴行很快遭报应。

1842年7月英军占镇江后,溃逃的清兵在城外被老百姓围攻。

英国军官在日记里写:"成千上万的百姓追着清兵打,喊杀声整夜不停。"

与此同时,菜贩子给英军送新鲜蔬菜,老太太帮他们补军装。

更讽刺的是浙东战场。

当清军统帅奕经带兵路过时,百姓把粮食藏得干干净净。

清兵饿得抢老百姓饭吃。

英军攻打慈溪清兵大营时,四里八乡的百姓居然拖家带口上山看热闹。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连自家大门都守不住。

战争结局让人心碎:英军战死69人,清廷签下《南京条约》。

香港被割让,五座城市被迫通商,白花花的银子赔出去。

这不仅是吃了败仗,更是整个制度烂透了根子。

紫禁城里的皇帝算盘打得精:割让香港赔点钱,总比让老百姓拿起武器强。

这种"丢地盘保皇位"的套路,在后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不断重演。

直到1931年东北沦陷,掌权者想的还是"保存实力比守卫国土重要"

日本人1941年也打错算盘。

偷袭珍珠港时,他们以为炸沉美国军舰就能逼对方投降。

却不明白现代国家有多可怕——兵工厂女工三班倒造子弹,大学生排队参军,整个国家拧成一股绳。

中国的转变从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开始。

当抗日战争烽火连天时,"中国人"三个字终于压过了"效忠皇帝"的老思想。

重庆遭轰炸后,小贩把积蓄捐给空军;上海女学生冒死往前线送药箱。

一个民族在血火中挺直脊梁。

当统治者把刀口对准自家百姓时,结局早已注定——失了民心的朝廷,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撑不住将倒的江山。

来源:史料布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