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耿飚,老一辈人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从战场上的硬汉将军,到外交场上的“将军大使”,再到后来的国防部长,人生经历那叫一个丰富。1976年,他接到华国锋一句关键的话:“你这几天不要出门”,然后就卷进了大事。
说起耿飚,老一辈人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从战场上的硬汉将军,到外交场上的“将军大使”,再到后来的国防部长,人生经历那叫一个丰富。1976年,他接到华国锋一句关键的话:“你这几天不要出门”,然后就卷进了大事。
耿飚,1909年8月26日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原名叫耿在忠,字俊勇,后来才改成耿飚这名字。别看他出身不高,年轻时就很有想法。1925年,16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正式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就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
1930年,耿飚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最基层干起。他先在红三军九师当参谋,后来升到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当团长。长征那会儿,他带着队伍打前锋,湘江战役、乌江强渡、娄山关这些硬仗他都上了。
1935年,他在贵州江界渡口带着部队强渡乌江,那时候敌人的炮火不要命地轰,他愣是顶住了,给红军主力开了路。遵义会议后,他当上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带着队伍过彝族区,抢大渡河,配合拿下泸定桥,硬是帮红军甩开了追兵。直罗镇战役里,他脖子上挨了一枪,伤得不轻,可还是咬牙指挥打赢了仗。这家伙,骨子里就是一股子硬气。
抗日战争来了,耿飚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当参谋长兼副旅长,守在甘肃东边,护着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他带着部队在庆阳扎根,组织人挖了119孔窑洞当驻地,把根据地弄得稳稳当当。1941年,他去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补了补理论功课。1944年,他调到晋察冀军区当副参谋长,1945年带着八路军收复张家口,算是给抗战画了个漂亮的句号。
解放战争那几年,耿飚也没闲着。他当过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的副参谋长,后来又干过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他都掺和了一脚,跟杨得志、罗瑞卿一块儿被人叫“杨罗耿”兵团,打得国民党部队没脾气。1949年,他带兵进宁夏,把西北解放的活儿干完了。
新中国成立后,耿飚从打仗转行搞外交。1950年,他当了中国第一任驻瑞典大使,还兼着驻丹麦和芬人的公使,成了新中国头一个在西方国家干大使的将军。1956年到1959年,他去巴基斯坦当大使,1963年到1967年跑去缅甸,1969年到1971年又去了阿尔巴尼亚。他干外交那叫一个利索,脑子活,原则强,给中国在国际上挣了不少面子。
1960年,耿飚当上外交部副部长,跟陈毅元帅搭档,处理一堆国际上的麻烦事。周恩来总理挺看重他,觉得这人靠谱。1971年,他又调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部长,负责跟各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打交道,忙着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从战场到外交桌,他的路子硬是走得又宽又扎实。
耿飚这人,从小兵熬到将军,再转行干外交,最后还进了国家领导层,一步步全是靠实打实的本事。他这辈子跟新中国的历史绑得死死的,忠诚得很。
1976年是个大年份,9月9日毛主席去世,全国上下都蒙了。政治上也乱成一锅粥,华国锋、叶剑英这些人决定得赶紧动手。
10月5日,华国锋又联系耿飚,让他去东交民巷的住处碰头。那天晚上,华国锋跟耿飚聊了下一步的看法。耿飚说得很坚决,任务交给自己肯定干好。华国锋就说:“具体事等会儿再说,你这几天别出门,在家等我电话,只有我亲自打的才算数。”这话听着简单,可分量重得很,耿飚心里明白,大事要来了。
10月6日晚上,耿飚在家刚看完《新闻联播》,电话就响了。华国锋直接说:“现在去怀仁堂。”耿飚立马收拾好,带上手枪,上了车直奔中南海。到那儿一看,卫兵比平时多了一倍,气氛紧张得不行。华国锋、叶剑英还有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都在那儿等着。华国锋说,政治局已经定了,得马上控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不能让消息漏出去。
耿飚接了任务,带着邱巍高和20个精挑细选的战士组成小组,当晚10点就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拿出华国锋的手令给广播事业局局长邓岗看,邓岗没二话,配合上了。耿飚把电台的头头脑脑召集起来,开会宣布中央的决定,要求所有设备正常运转,任何没授权的广播都不许放。战士们分头把关键地方守住,确保电台和电视台都在中央的掌握里。为了保险,电台的领导被暂时留在楼里,直到10月14日任务结束。
同一时间,中南海怀仁堂那边,华国锋和叶剑英开了会,耿飚这边把宣传阵地稳住了,这一步走得扎实,行动才算彻底成了。
耿飚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1977年,他当选中共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算是进了党的核心圈。1978年3月,他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管着外交、军工、民航、旅游这些领域。凭着他多年的外交经验,中国跟外国的交流合作搞得挺顺,国际地位也更稳了。
1979年1月,耿飚又当上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那时候邓小平提出军队要精简整编,他就牵头弄了个《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方案》,推着军队往现代化迈了一步。他还管过宣传,确保舆论不乱。那几年,习主席给他当过秘书,帮着处理军委的事务。
1981年3月,耿飚当上国防部长,干了一年多到1982年11月。他上心军队的现代化,把武器装备更新、科研这些事抓得很紧,给中国的军事力量打下了好底子。虽然时间不长,但贡献实实在在。
1983年6月,他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负责外事委员会的工作。他没闲着,积极参与立法,给外交政策和法制建设提了不少意见。1988年,他退到二线,当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还是老想着国家的事,提过不少经济和国防的建议。
2000年6月23日,耿飚在北京因病去世,活了91岁。他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国家领导人去送了行,说他为革命和建设出了大力。耿飚这一辈子,从打仗到外交,再到管国家大事,干的都是实在活。他这人,就是新中国历史的活见证。
耿飚这辈子,真不是一般的精彩。从湖南乡下的穷小子,到红军的硬汉将领,再到新中国的大使、副总理、国防部长,他干过的活儿横跨军事、外交、国家管理,哪一块都干得有模有样。1976年那句“你这几天不要出门”,把他推上了政治前线,稳住宣传阵地,帮国家过了个大坎。
他这人,没啥花架子,就是实干。打仗拼命,外交硬气,管军队和国家大事也踏实。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这一点从他干的每一件事里都能看出来。他的故事,不光是他个人的牛气经历,也是新中国那段奋斗史的一个缩影。说白了,耿飚就是那种你不得不服的老革命,硬核得很。
来源:甬说